王代福
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翻漿的心》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扣人心弦的小小說。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構(gòu)思精巧。立意深遠。
本文構(gòu)思的精巧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標題的別具匠心,寓意深刻?!胺瓭{的心”顯然是喻義性的?!胺瓭{”,本指春融時期由于土基強度急劇降低,在行車作用下,路基表面出現(xiàn)不均勻起伏或破裂冒漿等現(xiàn)象。而“翻漿的心”則是指“我”(包括司機)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心靈受到猛烈的震擊,并為自己的狹隘和殘忍感到愧疚與不安。讀完文章后再讀標題,我們的心不禁也“翻漿”起來:一個平凡而困苦的年輕人,揣著一顆孝順而善良的心,在寒冷顛簸的戈壁灘上飛馳,善與惡在一瞬間竟被人為地顛倒。這不能不觸動我們的心靈,引發(fā)我們的深思。
二、懸念迭出,扣人心弦。
本文構(gòu)思的精巧還表現(xiàn)在情節(jié)的編排懸念迭出,前后呼應,故事引人入勝。文章開頭,作者簡要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我五一放假回家,夜幕降臨才進入離家百來里的戈壁。順便點題:正是春天,道路翻漿。故事的起因是“我”和司機遇到一個搭車的青年。司機為什么對這個年輕人的態(tài)度這么生硬?“夜風在車窗外凄厲地嗚叫”。在這種森然的氛圍中,“我”從司機口中得知:剛剛有司機被殺的前車之鑒,作案者恰好也是一個陌生的年輕人。此時“我”心里一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不由得用懷疑的眼光來觀察那青年——果然,“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兩個大輪胎之間,手腳麻利地搬動著我的提包”。糟了,同情心被人利用了!果然是遇見了壞人!往下該怎么辦呢?這場較量誰勝誰負?讀者不知不覺,被作者生動而形象的敘述吸引了,和“我”一樣變得緊張起來。幸好,雖然“我”驚慌失措,但帶著新仇舊恨的司機冷靜、機智,而且車技超群:“只見他狠踩油門,車就像被橫刺了一刀的烈馬,瘋狂地彈射出去?!避囁俳咏鼧O限,逼得小偷無法跳車逃遁。不僅如此,眼神兇狠的司機繼續(xù)做著一整套的高難動作:“趁著車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搖晃的頻率,車身劇烈傾斜,車窗幾乎吻到路旁的沙礫?!贝藭r讀者如同在看緊張激烈的車賽。懸著心,捏著一把汗。經(jīng)過一路的飛車、甩車,那個青年被折騰得鼻青臉腫、半死不活。最后,一個極其剛猛的急剎車,“不用看我也知道,那個青年,在這突如其來的急剎車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讀者看得痛快淋漓,非常解恨。到了兵站,他還連聲感謝我們在為他趕路。我們吸取了教訓,沒有被蒙蔽。“我”嚴正地喝令他站住,要檢查行李。于是,出人意料的真相暴露在我們眼前:“突然觸到棕毛樣的粗糙,我意識到這正是搭車人袋子上那截失蹤的棕繩。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廂的木條上,像焊住一般結(jié)實。”這繩子和搭車人出場時鏡頭不經(jīng)意掃到的“拎著一個系著棕繩的袋子”相呼應。至此,一切懸念全被解開。這種“歐·亨利式結(jié)尾”的運用,使得故事結(jié)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向讀者揭示了整個故事的意義,使讀者在驚愕之余,拍案叫絕,掩卷沉思。
三、襯托對比,形象鮮明。
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那個要搭車的“青年”,而他的形象則是通過“我”和司機兩個人物的襯托與對比凸現(xiàn)出來的。這個青年出場時,作者這樣描寫他:“一根土柱,遮擋了銀色的車燈?!薄按┲患S色舊大衣,拎著一個系著棕繩的袋子?!比宋锏男蜗笸回?、骯臟、苦難。當他爬上大廂板的貨車后,“我”從司機身后小窗的一個小洞里窺探他:“朦朧的月色中,那個青年如一團骯臟的霧,抱著頭,龜縮在起伏的輪胎里。每一次顛簸,他都像被遺棄的籃球,被橡膠輪胎擊打得嘭嘭作響。”當“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兩個大輪胎之間,手腳麻利地搬動著我的提包”時,便斷定他要偷“我”的東西了。在“我”懷疑的眼光中,他和英雄般的司機相比,越發(fā)顯得“陰險”、“貪婪”。當青年下車后,“我”要他站住檢查行李時,“青年迷惑地面對我們,脖子柔軟地耷拉下來,不堪重負的樣子”。簡短的一句描述,是我們眼中這個搭車人亮出的最后的姿勢。是受傷?是屈辱?我們來不及認真分析他的心理,只顧著趕快看看,他在車上到底對我們造成了什么危害。經(jīng)檢查,真相大白:原來,這個人不是在偷竊,而是在將“我”隨時會甩出車外的提包奮力綁緊。此時,“我”和司機的心里肯定是感慨萬端,但更多的是愧疚,是震撼。我們讀到這里,才如夢初醒,心中也如翻漿一般不平起來,禁不住熱淚盈眶。于是始悟作者細寫“我”與司機對那個青年的猜疑與捉弄,其作用全在襯托與對比,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顯那個青年的美好德行與善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