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卓嘎
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系統(tǒng)是以人的集合為主要構成要素的社會系統(tǒng)。在諸多的要素中,教師和學生是最基本的要素。要研究教育系統(tǒng),要研究教育系統(tǒng)中人的活動,首先需要研究師生之間的關系。
所謂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tài)度等。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并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證。尤其在新型課程改革的沖擊之下,傳統(tǒng)的“師嚴然后道尊”的教師觀、“我說你講”的師生關系已經行不通了。那么該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呢?在這方面,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的認識:
一、師生身份地位狀況分析
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指出,教師工作應被視為一種專門職業(yè)。我國國家統(tǒng)計局和國家標準局早在1986年6月21日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yè)分類與代碼》中將教師列入了“專業(yè) 、技術人員”一類。
不同職業(yè)的性質,使不同職業(yè)人員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職責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但教師這個職業(yè)卻是多樣化的職業(yè),具有多種角色特點,不能用傳統(tǒng)的觀念簡單地加以理解?!暗乐?,師之所存也”。我國唐代大詩人韓愈在《師說》一文里說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其實,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外,還應該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者、新知識新理論的研究者、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世態(tài)度的示范者及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父母或朋友。
另一方面,學生也是教育過程和教學過程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青少年學生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利。學生時代,從入小學到中學畢業(yè),是一個人一生中生理上和心理上發(fā)展都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個體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定型到比較定型的成長發(fā)育時期,身心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fā)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時,學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兒童,因而,許多成年人出于“為了孩子、關心孩子”的好心,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念、主觀愿望強加給學生,并不研究和重視學生自身的需要。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地位經常被忽視,常常處于從屬的和依附的地位。
二、新型師生關系的模式
傳統(tǒng)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身份地位的界定、看法造成了傳統(tǒng)認識上師生間的簡單的單通道的授受關系。面對師生身份地位的轉型,師生關系就應該有新的建構模式:
1.教育內容上的授受關系
從教育內容的角度來說,無論是知識、智力、社會經驗等方面,教師較之學生的確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但這一過程并不是單項傳輸過程,它需要有學生的積極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教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終是要促成學生能夠不再依賴于教師,學會學習,學會判斷,學會選擇,而不是永遠地牽著他們的手。社會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學習的標準、道德的標準、價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整個世界發(fā)展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多元化。我們不可能期望在學校里教授的東西能使學生受用終生。因而不僅要認可而且要鼓勵學生,善于根據變化著的實際情況有所判斷、有所選擇、有所發(fā)揮。這也正是符合終身教育的思想。
2.人格上的平等關系
學生雖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學生同樣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從封建社會在三綱五常的等級制度推演到師生關系上的“師為生綱”的不平等師生觀必然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和消極態(tài)度,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在我國的《憲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甚至是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中都已經明確說明且充分強調了青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鞭子教育、體罰教育無視師生人格上的平等性,嚴重影響到學生個體的發(fā)展?,F(xiàn)代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是以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又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發(fā)展中的個體,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指導。
3.社會道德上的互相促進關系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師生關系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是人和人的關系,是師生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社會互動關系。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響。這種精神上的、社會道德上的影響并不是靠說教就能產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它們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對學生的知識、價值、行為規(guī)范、情感等發(fā)生著影響。同樣,學生不僅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水平做出反應,對教師的道德水平、精神風貌更會做出反應,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他們的評價和態(tài)度。
只有擺正師生的身份地位,在這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地創(chuàng)造新型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師生關系合理、正確,才能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