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哲
“叮叮?!?,翁史烈舉起瓷杯,用指甲敲了敲茶杯壁,發(fā)出幾下清脆聲響。在厚如瓶底的眼鏡片后面,他的眼神一下子放光,“這就是青草沙的水啊”。許多人或許不知,上海青草沙水庫項目得以上馬,是他與同道用20年時間“爭”來的。
翁史烈的頭銜很多,做過14年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當過上海市科協(xié)主席以及多個相關專業(yè)學會理事長、獲評過上海市勞模和教育功臣……如今,這位年過八旬的資深院士,最吃重的頭銜大概是這三個: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燃氣輪機研究院名譽院長、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協(xié)會會長。
這三件事,都是他追逐的夢,有的圓了,有的仍未圓。
為青草沙與人拌嘴
翁史烈憑欄臨風,眺望中國最大的江心水庫——上海長興島外青草沙60平方公里庫區(qū)。這里的水清澈平靜,他卻心潮澎湃:“160億元投入,得民心的大工程,震撼人心啊?!?/p>
從前,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主要依靠黃浦江,它所供原水約占全市原水供應總量的70%,長江原水僅占30%。但黃浦江部分取水口的水質一度難以達標。早在擔任上海市科協(xié)主席時,翁史烈就為長江江心取水方案不停奔走,但限于當時條件,此事長期停留在紙面上,始終是他的一樁心事。
作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院士,水資源問題并非翁史烈的專業(yè)。但上海有超過150位院士,專業(yè)覆蓋面廣,如何才能讓院士們濟濟一堂,提供各領域決策咨詢、集思廣益呢?基于這一想法,翁史烈2001年牽頭創(chuàng)建了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即上海院士中心。
關于上海取水口建設,翁史烈組織相關院士專家比選最佳水源地,考查十幾年積累的相關數(shù)據(jù),認為青草沙在多個水庫中最有競爭力。他曾陪同專家組參加決策機構的擴大會議,但聽到了“很不好聽的話”,也與人拌過嘴,甚至遭到了議案否決。面對這些,翁史烈始終據(jù)理力爭,以理服人。
翁史烈將科學的良知與責任堅持到底,最終,“青草沙”勝出,1200萬人用上了更優(yōu)質的水源?!安贿^,現(xiàn)在我們閔行校區(qū)還喝不上長江水。”這位上海交通大學老校長、挖井人,還時刻惦記著學校師生。
動力之心未泯
走進翁史烈現(xiàn)在的辦公室,仿佛走進了一個小型博物館。占滿一側墻面的書櫥頂上,列滿海陸空模型——殲擊機、驅逐艦、主戰(zhàn)坦克、蛟龍?zhí)柹顫撈?、和諧號動車組、海洋石油平臺……書櫥玻璃上還貼著五六張圖紙,除了燃氣輪機的解剖構造,還有GE、三菱、西門子重型燃氣輪機發(fā)展歷程。書櫥相對的則是照片墻,多為翁史烈在國內外重大學術場合與各地科學家、國家和地方領導人合影。
這些陳列透露出翁史烈的老本行是動力機械與工程。有了船用燃氣輪機,艦艇才能遠走南沙群島、開赴亞丁灣;有了航空燃氣輪機,戰(zhàn)略運輸機、大飛機才能實現(xiàn)越洋洲際飛行;有了火電燃氣輪機,大城市才能安度冬夏用電負荷高峰。“這就是裝備制造業(yè)皇冠上的明珠?!?翁史烈從書櫥里取出幾塊燃氣輪機的轉葉樣件,那種用特殊合金制成的精巧剖面,不少是他從海外“淘”來收藏的。他為國產燃氣輪機打拼了一輩子,卻用一副遺憾和憂慮的神情坦言:“我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還有25年到30年,這種差距有可能還會擴大?!?/p>
燃氣輪機用高溫燃氣做功,驅動輪葉回轉,這些葉片承受著20多個大氣壓、1500℃的高溫,通常打鐵煉鋼的溫度也只有上千度。而且葉片內部空心、外有涂層,將人類開發(fā)的材料性能發(fā)揮到極致?!斑@些最難做的高溫部件都是無法轉讓的。”翁史烈用手在空中比劃著中國地圖的模樣,從東北、西南到上海,三大汽輪機廠分別在制造GE、三菱、西門子的燃氣輪機發(fā)電機組,“但沒有設計技術,永遠只能用人家的品牌?!奔幢阆拇罅抠Y金、勞力和材料,我國卻掌握不了核心與關鍵。
強國之夢不滅,動力之心未泯。2013年夏天,81歲的翁史烈牽頭創(chuàng)立上海交通大學燃氣輪機研究院,發(fā)動校內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聯(lián)動,除了燃氣輪機實驗室,還有沖擊振動噪聲、特種加工、材料科學實驗室,加之幾大重型裝備企業(yè)加入。連續(xù)6年高強度投入,2020年實現(xiàn)機組國產化——翁史烈嚴肅而認真地表示,這個要求是很高的。
未圓之夢托少年
一個人,許多夢,未必都能追上。翁史烈把他的未圓夢寄托給少年。他擔任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協(xié)會會長的年頭,比當選院士的年頭還要長。
這個國內頭腦奧賽運動的積極擁躉,常常幫助捧杯的少年選手,把相當于他們半人身高的一座座金杯舉過頭頂。憶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中小學生參賽之初,只有區(qū)區(qū)幾人,結果也是名落孫山。而在2013年春天第34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決賽中,中國20支參賽隊伍,共獲4金4銀,其中上海3金3銀,是26年參賽史上獲得獎杯最多的一次。每每說起此事,翁史烈就會露出燦爛笑容。他總覺得頭腦奧賽不僅要動腦、動手、動嘴、動情,還要動科學、動文化、動團隊精神,是真正的綜合素質比拼。
翁史烈為小選手們出面,不惜“動用”市長資源。他曾與上海市老市長徐匡迪約定:如果上海參賽隊成績好,要請市長鼓勵一下。結果,徐匡迪接見了兩次。之后,他又寫信給上海市前市長韓正,同樣得到應允?!绊n市長接見了3次,最近一次還是作為市委書記來向孩子們祝賀?!?/p>
少年強則國強。小選手們眼中的“翁爺爺”,這個院士級別的志愿者,仍在百忙之中不遺余力激勵青少年創(chuàng)新。他清楚地意識到,全球每年800多支隊伍參賽,中國并非最多,每年近20個冠軍,超過2/3是美國學生拿走的?!皠?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更要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