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兵 王小娜
【摘 要】 近年來,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對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視,在數(shù)量和質量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施工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各種形式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應用都非常的廣泛,特別是在工民建施工建設中?;诖耍疚木蛯っ窠ㄖ┕ぶ械幕炷良夹g要點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工民建筑;混凝土;技術;措施
1、影響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因素分析
工民建筑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最終對施工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在施工現(xiàn)場對混凝土質量進行管理時,應盡量避免現(xiàn)場施工因素對混凝土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對混凝土成型效果加強管理?;炷翝仓⒄駬v以及施工間隔時間長短等都與混凝土結構密實度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另外在模板安裝時,模板之間結合是否密實,是影響是否跑漿的重要原因,如果存在比較嚴重的跑漿現(xiàn)象,將會對混凝土質量造成很大影響。而在混凝土發(fā)生硬化的過程中,如果養(yǎng)護不到位導致混凝土表面過于干燥,或者是混凝土結構受水熱化作用影響,也會最終降低結構體積,并且使得混凝土內、外部之間體積變化不均衡,表面出現(xiàn)裂縫,影響其最終強度。
2、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技術要點
2.1混凝土的拌制
對于混凝土的拌制這項操作,少數(shù)攪拌混凝土的相關工作人員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識技術及相關經(jīng)驗,其無法正確的理解關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學性,其中加水過多是最為常見的問題。若在攪拌混凝土時加入的水量過多,則會出現(xiàn)多余水分,當混凝土變硬后,剩余水分將極易變成水泡,而當水泡被蒸發(fā)后,混凝土將會形成大量的水封,從而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因此,拌制工作人員在進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時,需全面掌握關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準確掌握攪拌的時間,從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發(fā)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2.2混凝土的運輸
若想要縮短混凝土的運輸時間,運輸司機可盡可能的將路程縮短,一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施工方可以在澆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個適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點,從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運輸,特別是對于以滑模施工的無縫澆筑而言,比運輸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澆筑混凝土期間絕不可中斷對混凝土的供應,且在運輸?shù)姆椒ㄉ希簿哂幸欢ǖ囊?,通常把混凝土的運輸種類分為三類,垂直運輸、樓面運輸、平面運輸,樓面運輸?shù)闹饕绞綖殡p輪手推車;垂直運輸則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運輸、井架的運輸、快速提升架的運輸?shù)?;而平面運輸則主要采用自卸汽車和混凝土運輸車。
2.3混凝土的澆筑
澆筑混凝上時應分段分層進行,4層澆筑高度應根據(jù)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般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人小超過500mm平板振動器的分層厚度為200mm開動振動棒,振搗手握住振搗棒上端的軟軸膠管,快速插入鹼內部,振搗時,振動棒上下略為抽動,振搗時間為20-30秒,但以鹼而小再出現(xiàn)氣泡小再顯著下沉、農(nóng)而泛漿和農(nóng)而形成水平而為準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做到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小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小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般為300-400mm),靠近模板距離小應小于200mm振搗上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上而50-10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澆筑混凝上應連續(xù)進行。
2.4混凝土的振搗
澆筑后應該及時的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振搗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滿模版的每個角落,使其獲得最大的均勻和密實度。振搗分為機械和人工振搗兩種,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時候才會使用人工振搗的方法。振搗過程應該快插慢拔,均勻的選擇插點的位置,以防出現(xiàn)漏振的情況。在插入振搗棒的時候應該使其進入下層混凝土中,以免在兩層混凝土中間出現(xiàn)縫隙。在一個插點以表面無下沉、無氣泡,泛漿或者水平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搗器進行振搗,則應該保證其能夠對已經(jīng)振實部分的邊緣進行覆蓋。
2.5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發(fā)生反應,首先應選擇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創(chuàng)造適合于發(fā)生水化反應的良好環(huán)境。若要使水化反應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結、硬化的速度加快,則有必要對過度吹風、干燥、暴曬等環(huán)境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從而有效防止混凝土發(fā)生異常或裂縫遭受破壞,因此,當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完成時,為使其表面保持濕潤,相關工作人員應及時做好灑水等工作,這樣可防止因表面太過干燥而生成裂縫。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不可間斷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而且養(yǎng)護期間養(yǎng)護的建筑表面需處于濕潤狀態(tài);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不應短于4周;灑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澆筑結束后8h—16h內進行;對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澆筑工作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噴霧等一系列養(yǎng)護工作,然后再進行灑水等養(yǎng)護工作。
3、強化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強化混凝土裂縫處理
由于添加劑的問題,混凝土的內熱、現(xiàn)象施工不當導致了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時應注意采取合理的混凝土的制各過程來防止出現(xiàn)裂縫。這就要做到要以不同的混凝土為依據(jù),掌握正確的振搗時間,振搗時應主要掌握好快慢的節(jié)奏,同時還應該進行一次的振搗和抹面技術,使混凝土的內部的泡沫和水分進行消除。另外還要做好養(yǎng)護工作也會對混凝土的裂縫具有重要的預防作用,還要做好水泥水化熱的充分考慮,因此就要采取一定的降溫措施,防止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過大。
3.2強化具體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3.2.1原材料進場的送樣檢測
以鋼筋原材料進場為例:同一時間的鋼筋進場后,查驗相關材質合格證,按同一廠家、同批號、同級別、同規(guī)格的鋼筋原材每60t作為一個驗收批,不足60t亦按一個驗收批,取樣后送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復檢,復檢合格方可將該批鋼筋應用于工程中。在鋼筋原材料的復試中尤其要注意一點:當工程有抗震要求時,結構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拉屈比不應小于1.25。屈強比不大于1.3。若不滿足此要求,應將該批鋼筋退場,不得應用于工程中。
3.2.2具體澆筑過程控制
普通混凝土澆筑時,應及時留置相關試塊以檢驗其強度。留置方法為連續(xù)澆筑的混凝土每100立方混凝土留置一組標養(yǎng)試塊。同養(yǎng)試塊的留置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的結構部位,對于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shù)量的2%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
3.3混凝土養(yǎng)護
對混凝土工程的養(yǎng)護管理,首先在澆筑施工以及一次抹面壓實后,應及時進行覆蓋保溫處理,做好混凝土溫差控制,減緩降溫速度。養(yǎng)護處理時,可以選擇在混凝土表面覆蓋2層草席,然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避免混凝土表面因為快速脫水面產(chǎn)生干縮裂縫,同時可以避免草席因為吸水而降低保溫功能。另外,尤其要注意柱、墻插筋部位的養(yǎng)護,應將保溫措施蓋嚴,避免溫差較大形成裂縫。
總之,工民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是一個技術和管理項目,我們必須合理選擇建筑物料,嚴格控制施工每道工序的質量,并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范進行施工的系統(tǒng)和技術,以此保證工程整體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諸永文.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29:243.
[2]泉顯明.芻議建筑施工中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2011.11.
[3]崔光燦.關于如何強化混凝土施工技術交流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