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玉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關(guān)鍵詞:中專生; 思想政治課教學;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3-141-001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學校教學、育人全過程中去,特別要發(fā)揮好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作用”。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政治教材內(nèi)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在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中。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場所,愛國主義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校中的各門學科都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只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意加入愛國教育導向,就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更應當在完成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自覺地擔負起這個重任。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愛國主義教育。中專生個性單純活潑,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我們充分掌握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形象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融于教學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時我們還要立足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當代中專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師給予他們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還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真切感受愛國主義,激發(fā)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擁有愛國主義情懷的當代中專生。
二、通過典型實例教育,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1.通過“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事跡來激勵學生
比如為他們講述不畏大漠風沙守疆保土的衛(wèi)青和霍去病及大漢將士,告訴他們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們充滿著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肯為國家民族舍棄小家,他們身上包含著千年不變的愛國主義英雄情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認識,來激發(fā)自己身上的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國情教育,使學生對祖國壯麗的山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為曾經(jīng)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
通過中國近代史、現(xiàn)代史教育,使學生了解帝國主義侵略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學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發(fā)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讓學生更強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3.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必須在知識上不斷地武裝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愛國,為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教導學生從思想上高度地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的祖國在國際的舞臺上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員,我們只有認清祖國所面臨的局勢,才能更好地為祖國效力。而作為學生,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shù),完善自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
4.運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活動
配合政治教學,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組織愛國主義方面的專題演講會、討論會、辯論會。經(jīng)常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愛國主義錄像片、專題片,來增強教學直觀性和實效性。利用學校圖書室,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關(guān)愛國主義書籍。從日常做起,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行為。特別是重大的紀念日教育、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教育、英雄人物的誕辰紀念,向?qū)W生講述這些英雄們偉大的事跡。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每周的升旗儀式,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國歌、升旗對于一個愛國的中國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在清明節(jié)時,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掃墓活動,通過介紹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向烈士獻花圈,讓學生代表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說,而作為政治老師的我們,可以最后不失時機的進行總結(jié)等活動,使學生懂得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英烈用鮮血換來的。讓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磨練意志,逐步增強建設(shè)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每位中華兒女應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shè)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完成先烈們沒有完成的強國夢。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學生21世紀愛國主義精神不再表現(xiàn)為拋頭顱、灑熱血,而是表現(xiàn)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yè)上。要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勞動觀。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青年學生,更應該積極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shù),這不僅是為祖國的建設(shè)出力,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fā)展。
三、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生動活潑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校園文化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完善,包含了政治、學術(shù)、文藝、體育等文化知識,覆蓋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去影響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幾年來,我校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shè),并結(jié)合校園文化建設(shè),把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到各項活動中去,如定期舉辦業(yè)余黨、團學習班,組織書畫比賽、卡拉ok、詩歌朗誦會,創(chuàng)“國優(yōu)”演講賽,創(chuàng)建文明宿舍等活動,結(jié)合校慶、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開展了“校史、國史、國情”、“愛班、愛校、愛國”等系列活動。通過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開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六十五周年之際,對學生進行了“迎國慶、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如升國旗,唱國歌,邀請愛國人士作報告,到烈士陵園瞻仰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堅持做到三個結(jié)合,即正面灌輸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jié)合;校內(nèi)與校外相結(jié)合;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比如,在每次報告前注意收集了解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報告結(jié)束后,配合團委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座談討論,聽取意見,搞好信息反饋,有針對性地強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