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明
寶寶最近有個讓媽媽很尷尬的行為,愛搶小朋友的東西,真是傷腦筋!
不知從哪天開始,寶寶“愛”上了別人手里的東西,只要別的小朋友手里拿著的東西,無論是食物還是玩具,他都會沖上去揚(yáng)起小手就搶。
情境 1
小區(qū)里小帥哥跳跳特別有小明星范兒,奇怪的是同齡的小朋友卻都不喜歡他,甚至見了他來,就護(hù)著手里的玩具要轉(zhuǎn)身離開。一問才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愛搶東西,奶奶都叫他“小土匪”。
情境 2
林林媽媽很費(fèi)心思地邀請了比林林大一些的4歲小哥哥一起外出玩,出門前特意叮囑林林不要搶哥哥的東西,否則哥哥會不和他玩的。但真實(shí)情況是,林林搶哥哥手里的一切東西,最后哥哥哭著要回家。唉,好好的一場聚會就這樣在林林的爭搶中匆匆收場。
“小土匪”的心聲
姥姥管我叫“小土匪”真是好冤枉啊,我還是有很多理由要講的:
我在長大
常常說“我的”并不表示我是自私自利的,那是因?yàn)槲以陂L大,所有權(quán)意識在萌發(fā)。
喜歡就拿過來啊
家里的所有東西都是我的,在外面看到小朋友們玩的、吃的,這些我都沒見過,就直接拿過來了。我哪里懂什么搶不搶的。
辣媽從容來接招
帶離現(xiàn)場為上策
在寶寶進(jìn)入爭搶模式時,媽媽可以先把寶寶帶離被搶的小朋友,到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和他講搶東西不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的行為是錯誤。雖然寶寶不會完全聽明白,但他會直接感受到被搶的小朋友不高興了,他沒有辦法玩下去的現(xiàn)實(shí)。
情境游戲做鋪墊
父母在陪伴寶寶玩的時間里,可以安排搶東西的游戲。媽媽先模仿愛搶東西的角色,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和食物一一搶走,看他是什么反應(yīng),借機(jī)問問他的感受。然后再換一個行為方式,說“我想玩一下你的玩具,可以嗎”?讓寶寶來決定,讓不讓出自己手中的玩具。慢慢地,寶寶習(xí)慣了這種問話后,搶東西的行為就會減少。
交換玩具是美招
天氣不錯的時候,常帶寶寶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記得給寶寶帶上他愛吃的水果和一件小玩具。當(dāng)他想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時,媽媽可以提醒寶寶用自己的玩具換著玩一會兒。成功地?fù)Q來玩具,和平、友好地玩過之后,寶寶就會知道,這真是個好用的辦法。
耐心等待是常態(tài)
1 歲多的寶寶開始進(jìn)入他的第一個占有欲階段了,因此媽媽一定不要因?yàn)閾寲|西的行為覺得丟臉而對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動手,但要堅定地表達(dá)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當(dāng)孩子慢慢長大后,配合平時適時地引導(dǎo),搶東西的情況就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