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涢
○三個孩子
民間流傳很多蘇、黃、佛印的故事,也有畫本,比如三酸圖、夜游圖,等等。有一篇很有名的古文《核舟記》,描繪了明代的一件核雕作品,就是刻的赤壁夜游,不過小小的一粒桃核,竟被巧奪天工地雕成了一只小船。船上陳設(shè)以及三個很著名的小人——蘇、黃、佛印,“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生動傳神,真是一件妙物。明天啟朝到今天,好幾百年了,不知這小玩意兒還在不在這個世界上。
后人有很多摹仿的作品,也有雕得很好的。
瓷上最常見的是康熙青花,大筆海,寫夜游圖意,蘇、黃、佛印泛舟江上,江岸壁立,月小天高。底款愛落“文章山斗”四個字,價格極高。五彩及后來的粉彩淺絳,也常見畫這三個人故事的,為藏家們所喜收樂藏。但如我手中的這只筆筒,把三個人畫成這樣一副調(diào)皮的樣子,卻是少見。
在核舟記中“矯首昂視”的大和尚佛印,在筆筒上雖依舊“袒胸露乳”,卻被蘇、黃二人各扯住一條胳膊,動彈不得(圖1、圖2)。黃魯直揪他的耳朵,蘇東坡用手指撓他的頭皮,大和尚呵呵大笑,渾身的肥肉似乎都在顫抖,既是護(hù)癢,亦很開懷,一副頑童模樣(圖3)。蘇、黃臉上,更有幾分促狹意味,難掩心中的快活。恕我淺陋,這樣的場景,不知出自他們的哪個故事,或者是筆筒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意也未可知。
三個成年人,三個極有成就極有身份極具才華的成年人,是我心中一直規(guī)行矩步從容而游的高士,竟在瓷上嬉戲如三個孩子,不免讓我感動。
因為童心可貴。
到老到死,童心不泯,人生才終究是快樂的。
蘇、黃、佛印,是不是真的曾經(jīng)有過這樣童心未泯的快樂,我不知道。但構(gòu)思這樣場景的瓷上作者,他心中一定是有的。他將這快樂通過三個前人表達(dá)出來,傳染給了我。
他是一位清道光年間的畫瓷人,是畫匠還是畫師,當(dāng)然不可考。但這樣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作,恐非一般工匠所能向壁虛構(gòu)。我說與朋友,朋友詫異:道光粉彩還會有這樣的作品?在他,其實也在我心中,那個時代是個刻板拘泥暮氣深重的時代,因有此問。我想,這正好說明童心是人類永遠(yuǎn)的珍藏,不論什么時代,都不可能將之扼殺。
粉彩一直是相對嚴(yán)肅拘謹(jǐn)?shù)?。直到同光朝的淺絳彩瓷,才有真正生動有趣的畫面在瓷上出現(xiàn)。淺絳彩瓷上偶見“七十老翁”題款,那么這個人很可能在道光朝就開始畫瓷了,那時他三四十歲,正是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由此我想,如此飽含童趣讓人莞爾的畫面在粉彩上出現(xiàn),會不會是淺絳彩瓷的先聲呢?
筆筒設(shè)色極為大膽,用青、藍(lán)、綠、紅以至于明黃,來描繪三個人的衣飾,明快而協(xié)調(diào),是與童心童趣相配的。人物開臉胎息于雍正墨彩,古雅卻不掩稚趣,故不但構(gòu)思好,畫得也好。再加上細(xì)膩瑩潔的釉子,就像是在羊脂美玉上作畫,極工細(xì),極美妙,極瀟灑。
筒底有篆書“道光年制”紅款(圖4)。筒身有微瑕。記得看到有瑕時我心中一喜:知道買得起它了。能擁有這樣一派天真的三個老孩子,小小瑕玷自可不必計較,心中亦只余無邊快樂。
○風(fēng)雨凄清鎖院門
不過一把破壺。
晚清庚辰一八八零年的。
看到它的圖片,不覺心跳如鼓。
一邊努力壓制心跳,一邊對自己說,冷靜,鎮(zhèn)靜,安靜,一邊仔細(xì)看圖,告訴自己:不過如此嘛,何至于?
是的,的確不過如此,不但失蓋,壺把也沒有了,身上還有一點(diǎn)飛皮,彩釉亦并不鮮亮,相反有點(diǎn)老氣橫秋,同是玩淺絳,肯定有很多人對它不屑一顧——怎么就抑制不住心中狂跳了呢?
是因為上面的題詩,七個字:風(fēng)雨凄涼鎖院門(圖5)。
也是因為清澹至極的一幅小景,淺淺幾筆染出的山水,不過方寸之地,卻,似有無限空間,蒼茫得讓人有些忡怔(圖6)。
忽然發(fā)覺自己已經(jīng)屏住呼吸,窘迫不已,趕忙深深吸氣。人對自己的控制是有限的,理智有時很難戰(zhàn)勝情感,所謂情不自禁,即此謂也。
在心中盤算物主可能要價幾何,生怕太貴,讓人糾結(jié)。又覺得不能耽擱,萬一還有哪個如我一般癡傻的人搶在我的前頭要了它,會遺憾的。
于是小心翼翼地問價,等待回音。等的時間似乎很長,其實只有一小會,有回音了,報價了。心中有兩喜,一喜報價即肯出讓,二喜價格不算太高。不但低于我設(shè)想的極限價格,也低于我估計的最低價。當(dāng)然對一把破壺而言還是很貴,必須加上癡與傻的因素才顯得相對便宜。
交易的過程當(dāng)中始終不能踏實,患得患失,生怕發(fā)生變故而前功盡棄,直到終于通過快遞寄出,才松了一口氣。
雖千里之遙,不過一夜之間它就被我捧在手中了。
細(xì)觀此壺,顯然被人棄用已久,不但有垢,壺嘴也被積年的灰塵給堵住了。但惟其如此,它身上的題詩與繪畫才更遙遠(yuǎn)而孤寒,讓我覺得美。
我總是這樣不合時宜。
世間人,不論從前還是現(xiàn)在,無不喜歡大紅大綠,金碧輝煌,富貴吉祥,禱壽祈福,所謂大富貴亦壽考者也??吹酱缮嫌小捌鄾觥倍?,避之惟恐不及,有誰會如我一般當(dāng)寶貝藏起來。
所以我想,光緒庚辰年間這位署款玉生陳典倫的畫瓷人(見圖7),他在瓷上寫一句“風(fēng)雨凄涼鎖院門”,一定不是拿它當(dāng)商品去出售的,一定是寫給自己的,或者也可能寫給與自己有同樣心境的朋友,清賞閑玩而已。凄涼是生命的底色,無時不在人心深處給幸福美滿開心快樂做著難以察覺的襯景,它偶爾會悄悄滲出來暈染一下我們的人生風(fēng)景,如果足夠敏感,你也許能發(fā)現(xiàn)它的暈染給我們的人生風(fēng)景帶來的極其細(xì)微的改變,你會覺得這樣的改變很美,你更會因這美而嘆息。
但又有多少人懂得嘆息的深深愉悅呢?
在瓷上,亦只是有了淺絳彩,我們才偶然看到這樣美絕凄絕的嘆息。
凄涼,或者凄苦,凄傷,凄楚,凄慘,凄惻,凄愴,凄惋,凄惶……那么多的字眼兒,表達(dá)因凄而生的種種心理變化,雖有細(xì)微的不同,卻必定冠上一個凄字,故所以凄美。凄而有妻,亦見得人最悲苦的還是情殤:緊閉的院門上,掛著銹蝕斑斑的心鎖,又豈是凄風(fēng)苦雨所能形容,卻也只能用凄風(fēng)苦雨來形容。
我想給壺改一個字,把凄涼改成凄清。清含涼意,卻凄而不傷,有一種通透的質(zhì)感,讓我心寧靜而澄明。只可惜燒不上去。寫在這里當(dāng)個題目算了。
壺的釉面有使用的痕跡,年深日久,不太好洗干凈了。也由它去:仿佛舊時的雨絲風(fēng)片,又添一番凄迷。
(責(zé)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