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閱讀,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才會有那句“閱讀,改變?nèi)松钡拿?。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變通,最持久的學習方式,是人類吸收文化財富,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低年級是學生課外閱讀的起步階段,讓學生在語文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養(yǎng)成自主讀書的好習慣非常重要。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點,我就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課外閱讀教學是分享而不是教導。
在課外閱讀的實施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讀書的主體性,與學生平等的分享自己閱讀的獨特感受和內(nèi)心體驗,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灌輸和教導,也不是冷漠地旁觀,或者權威地講述和評判。就課外閱讀而言,教師未必一定比學生有更多的感悟和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把自己定位為組織者和參與者。
開展、推動讀書活動,營造、優(yōu)化閱讀環(huán)境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們應堅持服務的理念,主動作為,積極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同感;把握學生的訴求脈搏,增強學生對閱讀的需求感;加強對學生的激勵引導,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滿足感;為學生提供溫馨服務,增進學生對閱讀的親近感。
要保證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給予充分的課外閱讀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條件。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時間主要在課余,但把所有任務都放到課外是不合適的。因為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通常是無法保障的,他們自我約束和抵制誘惑的能力實在太弱了。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我每周用一節(jié)課作為專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來輔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同時,每天中午安排一節(jié)三十分鐘的小閱讀課,讓學生自由讀書。課內(nèi)得法,課外獲益。學生的閱讀興致日漸濃厚。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了一系列學生喜愛的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心得交流會、小博士擂臺賽等。我先從班上選出幾位閱讀能力較強,朗誦水平較高的學生,加以指導,然后讓他們在朗誦會或故事會上給全班同學講有趣的故事、寓言,讀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情節(jié)感人的詩詞文章。臺上聲情并茂,臺下鴉雀無聲。學生的表情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時喜時怒,時樂時悲。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曲折感人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朗讀對學生產(chǎn)生的感染力,誘惑力該多大?。?/p>
二、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選擇是尊重而不是放縱。
閱讀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選擇一本好書。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呢?法國著名文學史家保羅.亞哲爾有這樣的觀點:忠實于藝術的書;可以解放兒童的心,使他們喜悅的書;能把人類高貴的感情吹進兒童心靈的書;承認游戲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動的書;幫助孩子認識人性——人類心情的書;含有高尚道德的書。因此,我們挑選書的原則是:以學生為本位,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審美功能為主,娛樂、認知、教育功能并重,著眼于學生的精神成長。挑選書的方法是:學生參與,教師引導。只要是孩子們喜歡閱讀的健康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想象力強,求知欲旺盛。他們能夠有條不紊地將自己的想法或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們的閱讀傾向大多為:①篇幅短小,內(nèi)容完整的故事。②喜歡幻想性題材,期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幽默、意外的故事結局。③能了解簡單的傳記和歷史故事。④對讀物中提到的規(guī)則感興趣。⑤喜歡介紹自然、動物的兒童讀物。⑥喜歡介紹不同生活形態(tài)和自然環(huán)境的兒童讀物。⑦喜歡文字活潑,內(nèi)容變化大,情節(jié)起伏,充滿熱鬧、愉快氣氛的讀物。⑧喜歡高聲朗讀。⑨喜歡用表演的方式來表達他看到過的簡單故事。⑩喜歡用問答的方式來探討故事的內(nèi)容以及人物活動細節(jié)。有人說一本好書足以培養(yǎng)孩子終身的閱讀興趣呢。依據(jù)這幾條原則推薦好書,準沒錯!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彼栽谕扑]給孩子好書的時候,自己不要忘了先了解一下書的內(nèi)容。
三、對學生閱讀后的表達是鼓勵而不是要求。
學生閱讀后,自然就有了表達的愿望。于是,我以不增加學生負擔,不犧牲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仍然以學生為本位,以興趣為先導,鼓勵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表達,但決不做統(tǒng)一要求。因為每個人只能按照自己的認知程度、思維方式、生活經(jīng)驗去感悟文本,個性化的見解,決定了閱讀者有所見和有所不見,閱讀視角的局限必然會使錯誤存在。學生在對話中體現(xiàn)出的“歪曲”或“不懂”正是最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再次進行深入閱讀思考的最佳時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對文章再次深入閱讀。
其實,孩子們書讀多了,無論是語言的積累還是閱讀的能力都厚實了;無論是思想還是情感,都活躍而豐富了。當閱讀成為需要并養(yǎng)成習慣的時候,表達便水到渠成了。
四、用閱讀滋養(yǎng)學生心靈是關懷而不是干涉。
孩子一開始課外閱讀,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游覽等,要求不宜過高,貴在養(yǎng)成習慣。我們在閱讀指導時,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挑選好書中;參與到擴編故事中,想出與作者不同的情節(jié);參與到分享故事中,把自己的感悟告訴大家。我們和孩子們在討論中交流分享,在討論中去共同完成讀書之旅。通過討論去了解其他的書,去激發(fā)閱讀更多書的熱情。和他人討論我們體驗過的文本,是不同心靈的交流,我們靠閱讀來體驗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經(jīng)驗。盡量避免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寫閱讀心得。因為這樣硬性要求可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從而把原本可能生動有趣的學習又變成讓學生疲于應付的枯燥教學。
我總認為:如果我們的閱讀指導總有個什么深度或是高度,總要有個什么思想或是情感,總要強加給孩子什么,是不對的,因為那可能是你教師的一相情愿。那么孩子們讀了這本書,到底要做什么?我想:你來說一說,我來說一說,大家都有話說,沒有話說的,請你再來讀一讀,大家圍繞一本書說的興高采烈,讀的興致盎然。于是,孩子知道這本書有哪些故事、人物。想到“哦,這本書原來這么有意思,我怎么沒有注意到,想再讀一讀這本書”“我很高興,我讀了這本書,和大家談起來,非??鞓贰钡鹊取τ诘湍昙壓⒆觼碚f能做到這些已經(jīng)很不錯了。
不管選擇哪種讀物,何種方式閱讀,鼓勵孩子親近閱讀,讓他們心中珍存美好快樂的閱讀種子,會惠及他們的一生。著名作家麥家曾說:“我沒有翅膀,但閱讀一本好書時,常常覺得自己像只小鳥一樣,飛到了空中,看到了世界的遼闊和混亂,也看到了自己內(nèi)心最柔軟、豐富的一面。 ”孩子們的閱讀熱情,有賴于全社會的關心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