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舒婕
【摘 要】古詩十九首代表著東漢后期五言詩成熟階段的最高藝術成就,各評家贊揚備至。木齋先生運用“以詩論詩”和“以史證詩”的驗證方法,大膽質(zhì)疑,精湛考索,得出了古詩十九首作者為曹植所在的建安時期的重要假說,對學界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五言詩;建安說
長久以來,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意旨、字句、內(nèi)容、審美等方面都有著較多的探討,唯獨其作者、主題、寫作年代成為學者們聚訟紛紜的話題。葉嘉瑩先生曾說:“此十九首詩,乃獨流傳千古,成為了我國五言古詩的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而五言之句式實為我國舊詩之基本句式,因此這十九首詩之謀篇、遣詞、表情、達意的各種方式,也就給予了我國舊詩以極深遠的影響。然而一兩千年以來,關于這十九首詩的時代與作者之問題,卻始終未能獲得一個確切一致的結論,這真是一件極可遺憾的事?!?i
關于古詩十九首產(chǎn)生于東漢的說法,源自于梁啟超根據(jù)其“直覺”提出,羅根澤響應之,劉大杰、馬茂元和游國恩等人先后補充,遂流傳至今。但是由于歷史研究資料的匱乏,梁氏所論并未深入體察從東漢末年到建安、黃初之際的風云際會以及五言詩的變遷過程?!澳君S則采用五言詩編年歷史的方法,將漢魏之際一個個有可能早于建安十六年的五言詩人及其作品一一辨析,一一排除,從而得出了十九首的出現(xiàn)不可能早于建安十六年的結論?!?ii
為解決古詩十九首的產(chǎn)生時間問題,木齋先生對所謂的民間樂府詩進行了梳理。首先,他質(zhì)疑“民間樂府”一詞,以為古人并沒有這樣的說法,民間有民謠,但民謠不等于樂府。“漢樂府詩是依存于歌、樂、舞、戲等諸種因素結合的一種綜合藝術系統(tǒng),文人擬樂府詩,則是脫離這種藝術形式的純粹詩體,兩者是有其差異性的。民謠是原材料,樂府是經(jīng)過宮廷專門的音樂機構,對其加以改造,自然是屬于一定藝術性的作品?!?iii由此得出,兩漢樂府基本屬于宮廷樂府,民間歌謠僅僅是宮廷樂府所需的原料,并非樂府本身。
有關樂府詩在兩漢成立的問題上,木齋先生通過論證分析認為秦嘉三首詩為偽作。至于被視為“兩漢樂府民歌”中最為卓越的代表作《陌上?!?,經(jīng)過稽考文獻,并與左延年《秦女休行》詩細加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曹植是曹魏時代與《陌上桑》詩關系最為密切的五言詩人。如將《陌上桑》詩與曹植的《精微篇》、《美女篇》等詩作進行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兩漢樂府民歌”,其實就是“宮廷樂府詩歌”后來被“神化”為民間五言詩,它們不可能超越文人詩人而先一步達到五言詩的頂峰,進而論證《陌上?!吩姰a(chǎn)生于陸機之前,時間不會早于建安,最晚也不會晚于西晉,可能的作者即為曹植或傅玄。如此,已經(jīng)基本可以認定古詩十九首的產(chǎn)生是建安十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研究古詩十九首作者的時候,“木齋運用‘以詩論詩和‘以史證詩的驗證方法,來推論與分析,發(fā)現(xiàn)曹植詩中,出現(xiàn)三十余首與《十九首》、蘇李詩相似或相同的詩句,特別是出現(xiàn)在漢魏之際,由曹植才開始遣用的語匯,達到12個之多,此一事實,基本上已經(jīng)說明《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其作者應該是曹植。” iv為了證明此觀點,木齋先生還做了一些曹植詩作的基本句式與基本語匯的量化分析,由此判定,古詩十九首中至少有九首是曹植所作。
有學者認為,對于十九首之類的歷史疑案,由于資料匱乏,任何研究都是徒勞,必須得拿出“鐵證”才能最終定讞。等待出土的文物資料給一個確定的回答是最簡單可靠的辦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徑,“相對于外證的是否存在,內(nèi)證的闡發(fā)更為重要。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文學,通過漢魏之際時代之風云際會,通過與前后時代、相近時代其他詩作的諸多因素加以對比研究,應該能將這些文學史疑案加以破譯?!?v木齋先生所論,不一定是前人沒有提過的說法,或者是前人沒有見過的資料,而是將內(nèi)證與外證相結合,通過創(chuàng)新與實踐,自覺進行方法論的探索。
木齋學說的基礎是大膽質(zhì)疑并建立假說。對于梁啟超等人提出的“東漢說”的質(zhì)疑是他全部學說的一個必要邏輯鏈條,但他并非簡單地用“建安說”來直接否定“東漢說”,而是靠事實和道理來說明?!八募僬f首先建立在古詩十九首與曹植詩歌十分相似這一聯(lián)想基礎之上,進而萌發(fā)古詩十九首作者為曹植所在的建安時期的假說。這個假說的提出,奠定了他整個古詩十九首作者問題考辨的核心觀點所在。” vi
僅有假說并不能解決問題,木齋先生又構建了從不同角度側面來支撐其基本觀點的龐大的論證系統(tǒng),這是對古詩十九首研究的貢獻,也為傳統(tǒng)考據(jù)學方法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策略。首先,木齋先生從五言詩這一詩體形成時間的考證分析入手,認為:沒有五言詩的成熟,就沒有古詩十九首的問世;而五言詩的成熟只能在建安十六年之后,那么十九首的作者也只能在建安十六年之后。為此,他還對秦嘉三首五言詩和《陌上?!愤M行了專門考辨。最終,十九首作于東漢的說法被推翻,成熟于建安十六年之后的說法成立。在研究十九首作者時,木齋先生還采取了定量分析的方法。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曹植詩歌中有三十句與十九首相似的語句,至少有四句與十九首中的完全相同,還出現(xiàn)了至少12個首先由曹植在詩文中使用的語匯。這種從語句、語匯入手,建立在確鑿數(shù)據(jù)上的論證,令人信服。
古詩十九首及五言詩的發(fā)端史問題是有關中國詩歌發(fā)端的話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木齋先生的研究對于學界有著重要的影響?!敖ò舱f”的建立,是先生費盡心血的成果,它不僅對古詩十九首和中國詩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對文學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進一步推動。木齋先生曾說:“以我看來,學術研究應該是審美的,而非功利的;應該是探索的、創(chuàng)新的,而非因襲的、陳舊的;應該是整體的、流變的、聯(lián)系的,而非局部的、僵死的、孤立的;應該是超越古人的,而非迷信盲從的;同時,更應該是超越本時代的,而非完全被動地受當下意識形態(tài)支配的。”vii我們期待在流變創(chuàng)新的研究之路上,有更多更好的文學研究成果產(chǎn)生,推動學術的進步與繁榮。
注釋:
i葉嘉瑩.迦陵詩論叢稿[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87.
ii傅璇琮.《古詩十九首》研究的首次系統(tǒng)梳理和突破——評木齋的漢魏五言詩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iii陳怡良.疑案破解既有成 文學史理當改寫——以木齋《古詩十九首》之研究成果為例[J].社會科學研究,2010(2).
iv陳怡良.疑案破解既有成 文學史理當改寫——以木齋《古詩十九首》之研究成果為例[J].社會科學研究,2010(2).
v傅璇琮.《古詩十九首》研究的首次系統(tǒng)梳理和突破——評木齋的漢魏五言詩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vi寧稼雨.木齋古詩十九首研究方法解讀[A].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跋三.
vii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301.
【參考文獻】
[1]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2]葉嘉瑩.迦陵詩論叢稿[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M].臺北文馨出版社,1975.
[4]傅璇琮.《古詩十九首》研究的首次系統(tǒng)梳理和突破——評木齋的漢魏五言詩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5]陳怡良.疑案破解既有成 文學史理當改寫——以木齋《古詩十九首》之研究成果為例[J].社會科學研究,2010(2).
[6]龔斌.驚人之論 精湛考索——關于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的思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7]寧稼雨.木齋古詩十九首研究方法解讀[A].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