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提問關系著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高低,有效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提問能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更深入的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v觀現在數學課堂的提問總是圍繞課本而不是圍繞學生本身進行提問,提問往往流于形式,目的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教學效果欠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數學課堂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是值得我們每個教師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小學二年級《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片斷,談談在小學數學低段課堂中該怎么提問、如何提問。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數學;藝術
案例描述:
教學片斷(一)
導入環(huán)節(jié):
師(出示課件:課間活動圖):下課了小朋友們在課間活動呢,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跳遠,有的在做操。
師:跳繩、跳遠、做操的小朋友各是幾個人在一起玩的?如果我們2人2人地數,他們分別有幾個2人呢?你會數嗎?
生:跳繩有3個2人一共是6個人,跳遠是有2個2人一共是4個人,做操是4個2人一共是8個人。
…….
教學片斷(二)
師:上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幾個根小木棒,現在我們來玩?zhèn)€比賽,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擺出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看誰擺得最快。
生擺圖形。
師:同學們你們擺一個正方形、三角形用了多少根小木棒?
生:我擺的三角形用了3根小木棒,正方形用了4根小木棒。
生:我擺的三角形用了6根小木棒,正方形用了12根小木棒。
師:如果用算式怎么表達出來呢?
生:1+1+1=3 1+1+1+1=4
生:2+2+2=6 3+3+3+3=12
師:仔細看看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生:他們的加數都是一樣的,用的是加法,還有就是用了很多加號加起來。
生:我覺得算式都挺長的。
師:哦,對了,算式都挺長的,如果老師寫上20個2相加,恐怕連咱黑板都寫不下了,誰有好的方法,把這些算式變得簡單,把它縮短呢?
教學片斷(三)
師:小組交流討論、思考下誰有好的方法,把這些算式變得簡單,把它縮短呢?
生:把加數一個個合起來,3+3+3+3=12 這個算式可以寫成3+3=6 6+3=9 9+3=12!
師:可是這樣還是很長呀。繼續(xù)交流討論。
學生開始交流討論,陷入迷茫中。
師:我們先看這個算式:3+3+3+3=12這里有多少個3?
生:4個。
師:那么也就是4個3相加等于12,可以用什么辦法呢?
生:用乘法,3X4=12。
師:看來這個同學課前預習功課做得很好,對乘法,3X4=12,看到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嗎?
生:老師,我不明白,這個3和4從哪里來的?
生:中間那個很像英文字母X是不是也念做X?
生:我不知道怎么讀這個算式,它應該怎么讀?
………..
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的重點內容,其教學重點在于初步認識和懂得乘法的含義,懂得讀乘法算式、認識乘法符號。教師在教學本課時都喜歡直截了當的引出乘法,或者是照本宣科的形式化提問,并讓學生死記硬背乘法口訣,不懂得利用課堂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發(fā)現乘法的簡便性,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不高。尤其是對于低段學生而言,數學學科的復雜性讓他們理解起來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教師應該利用有效的提問技巧引導學生學習乘法知識。
一、數學提問要圍繞教學內容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要圍繞教學內容進行的,上課開始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數學課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利用得當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利用不當則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發(fā)現不少的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時,所設計的問題往往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學生經常會被吸引到與教學內容不相干的內容中去,導致課堂失控。而本教學案例片斷一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一開始筆者就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緊接著提問“跳繩、跳遠、做操的小朋友各是幾個人在一起玩的?”“如果我們2人2人地數,他們分別有幾個2人呢?你會數嗎?”這樣的提問不僅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而且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積極性,用問題引導學生幾個2這樣地數,也為本節(jié)課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數學提問要注意提問的層次性
對于低段學生而言,復雜的數學知識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而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最好的引導手段。這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把握問題的層次性,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一層一層的遞進,使每一個問題都是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而服務,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要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找準一個切入點,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淺,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并努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但是很多教師都不注重這個問題,把焦點都放在了表現活躍的學生身上,回答問題也是只叫那些活躍的學生,小學生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教學案例教學片斷二中,筆者根據教學需要提出了“同學們你們擺一個正方形、三角形用了多少根小木棒?”、“如果用算式怎么表達出來呢?”、“誰有好的方法,把這些算式變得簡單、把它縮短呢?”等這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數學提問要注意提問的時機
數學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還要注意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恰當的時機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在學生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突然來個提問,學生會覺得莫名其妙,而當學生經過思考后或者是遇到瓶頸時,此時正是提問的好時機,教師如果不提問,無疑是一種浪費。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沒辦法提升。本教學案例片斷三中學生對于如何把算式寫的簡短些,陷入了迷茫中,不知道怎么辦,此時筆者馬上提出啟發(fā)式提問:“我們先看這個算式:3+3+3+3=12這里有多少個3?”學生馬上回答出4個,”筆者趁熱打鐵,繼續(xù)提問“那么也就是4個3相加等于12,可以用什么辦法呢?”學生馬上回答出了“用乘法,”這處地方提問的時機正是恰到好處,在學生陷入迷茫的時候筆者利用提問引導他們進行思考,進而由學生自己引出乘法。此外,筆者還提問“3X4=12,看到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嗎?”在學生經過思考后提出這樣的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在低段數學課堂中是很有必要的。
數學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學問,進行課堂提問,要講究其適用性、科學性、技巧性和藝術性,有效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的數學教師平時多看、多思、多想,設計更多有效的問題,“問出成效,問出精彩”,最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明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
[2]喬桂彥.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