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摘 要】目的:探討10例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后護理效果。方法:資料隨機選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患者10例,對其給予術后全方位的護理,并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結果:在患者接受相應的護理干預之后,非常滿意為60%,滿意為30%,不滿意為10%,因此,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0%,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結論:對患者術后進行全方位的護理,能夠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護理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effect of 10 cases laparoscopic total cystectomy Ding Lei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City tumor hospital,221005
[Abstract]Objective: for the 10 cas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after effect of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The data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January to 2014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 laparoscopic cystectomy Resection in 10 cases, and given the full range of nursing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nursing effect analysis,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satisfaction.Results: After patients receiv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s, statistics get their satisfaction, 60% are very satisfied, 30% satisfied, 10% dissatisfied, therefore, the patients care and satisfaction as high as 90%, and achieved good care results. Conclus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Laparoscopy; Radical cystectomy; nursing
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屬于治療膀胱惡性腫瘤疾病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但是其具有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術中失血量大的缺點,在圍術期容易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恢復和正常生活[ 1 ]。因此,臨床上亟需尋找有效的護理方法來改善患者的術后狀況。本文就全方位的護理對10例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做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后患者10例。其中,男性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比例為3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2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9歲,平均年齡為(46.12±3.28)歲?;颊咧杏?例為膀胱癌,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例膀胱結核患者。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大部分患者為間歇性的無痛型肉眼血尿,其中有6例為初發(fā)患者,有4例為復發(fā)患者;而且有5例出現(xiàn)多發(fā)性的膀胱惡性腫瘤現(xiàn)象。除此之外,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理類型進行科學的劃分,有4例為尿路上皮癌;根據(jù)WTO中的相關標準劃分,有4例為Ⅲ級,2例為膀胱原位腺癌,1例為多發(fā)性的乳頭狀癌。全部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得到家屬的認可以及患者自身的認可,同時簽訂相應的承諾書。
1.2 護理方法
1.2.1 提供優(yōu)質的術后環(huán)境 患者在術后需要有安靜清潔的環(huán)境來靜養(yǎng),護理人員應該確保病室內(nèi)溫度在18℃~22℃范圍內(nèi),濕度控制在50%~60%范圍內(nèi),勤于開窗換氣,確保室內(nèi)的空氣流通新鮮,以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情。
1.2.2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血尿長期不愈或腫瘤多次復發(fā),往往有焦慮、煩躁或恐懼的心理,加上對手術的擔憂,導致患者的情緒不穩(wěn)定,休息、睡眠不佳。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做好解釋、安慰工作,介紹手術的必要性、術前準備的措施、手術基本方法、后的注意事項及手術的效果等,以取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1.2.3 常規(guī)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應該使患者恢復清醒,開始時給予少量供氧,確?;颊吣軌蚓徛?,待清醒后,再增加供氧量。患者切口的愈合時間一般在7~10d左右,期間主要臥于病床上休息。每天幫助患者進行定時翻身,確保血液循環(huán)正常,對受壓部位的皮膚進行按摩,按摩時間一般為5min/次,從而預防肌肉僵硬。勤于更換床單,使床鋪保持干燥整潔,預防出現(xiàn)壓瘡。此外,向患者講解和說明術后進行咳嗽及排痰的重要作用,并給予必要的協(xié)助。指導患者在床上做一些輕微的活動,如伸腿、屈腿,使肌肉和關節(jié)保持靈活,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術后5d,協(xié)助患者行X線檢查,查看患者是否出現(xiàn)肺部感染。
1.2.4 出血狀況的護理 一般情況下,患者在術后的24~48h內(nèi)很容易出現(xiàn)術后出血,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應密切注意患者的手術切口的敷料是否出現(xiàn)滲血、滲液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此外,定時對患者的血壓、心率、脈搏進行測量,查看脈搏和心率是否協(xié)調,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面色蒼白及脈搏和血壓降低等休克性癥狀。
1.2.5 導尿管的護理 尿路感染對患者術后的切口愈合以及身體恢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留置導尿管最容易引發(fā)尿路感染。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明,患者中超過70%的尿路感染都是使用導尿管而引發(fā)的[2]。因此,導尿管的護理成為了避免患者出現(xiàn)尿路感染的有效途徑。尿管留置時間一般為3~21d,而且患者菌尿的發(fā)生率呈5%的遞增趨勢。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循密閉式的引流方法,從而使菌尿發(fā)生的時間得到延遲。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外部受到感染。
1.2.6 新膀胱的護理 患者術后的新膀胱主要由腸道來替代,術后應對患者的膀胱進行持續(xù)沖洗,促進器官機能環(huán)境的改善。新膀胱內(nèi)的腸黏液比較濃稠、粘厚,容易積聚在一起導致引流管堵塞,因此必須要及時對內(nèi)腸黏液進行稀釋,確保尿液能夠順利排出。
對新膀胱進行初期沖洗時,應該使用低流量、低壓力沖洗,持續(xù)時間為3~5d,這樣能夠有效預防新膀胱出現(xiàn)漏尿情況。當導尿管出現(xiàn)引流不暢時,可以適當調整沖洗的速度,沖洗的程度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在沖洗時,護理人員可以采取從上向下對導尿管進行擠壓的方式,也可以更換患者的體位,或者適度牽拉導尿管,從而確保沖洗方便。
1.3 評定標準
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分,標準為:非常滿意≥86分;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其中,一般資料采用標準差(χ-±s)表示,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且當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患者接受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后,非常滿意的患者有6例,所占比率為60%(6/10),滿意的患者有3例,所占比率為 30%(3/10),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率為10%(1/10),因此總護理滿意度為90%(9/10),護理效果較為良好。
3 討論
全膀胱切除術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手術,而且由于該手術是新研發(fā)的項目,其護理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術后容易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 4 ]。因此,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院通過全方位的對患者給予護理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滿意度為90%。
綜上所述,全方位的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手術的康復,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蕓,陳振蘭,盧杏新.腹腔鏡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后引流管的護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29(5):817-819.
[2]孟玉.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5):1393-1395.
[3]楊舜蘭,楊燕嬌,楊奎秀.腹腔鏡下膀胱切除-乙狀結腸代膀胱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7-29.
[4]高燕.全膀胱切除37例術后護理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3,16(8):140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