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玲 張艷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家職業(yè)教育的大力改革,高職院校貧困生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貧困生作為高職院校中的弱勢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高度重視,本文從高職院校貧困生常見心理問題為出發(fā)點,提出應對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問題;心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39-0156-02
貧困生泛指經(jīng)濟特別困難,靠家庭收入無法解決學費及生活費的學生[1]。貧困生作為學校的弱勢群體、心理疾病的高發(fā)人群,學校要多加以關注和引導,否則易引發(fā)學校各種嚴重問題乃至社會問題。高職院校在關注貧困生心理的同時,更多地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使貧困生在校期間能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1 貧困生常見心理問題
1.1 自卑感強烈
自卑是一種對自己不滿、自我否定的情感。貧困大學生常常不能理性地認知經(jīng)濟貧困,認為貧困是一件有失自尊不體面的事[2]。貧困生與普通生相比,往往有較強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同學善于溝通,同時又不愿意別人用可憐的眼光對待自己,自尊心強烈,過度的自尊讓他們對外界的援助產(chǎn)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更不愿讓班級同學可憐自己,導致他們既不向?qū)W院主動反映家庭經(jīng)濟狀況,又不主動申請各種困難補助,自我保護意識強[3]。貧困生在班級中表現(xiàn)不夠積極,更怕暴露自己的不自信。某學院實地調(diào)查深入訪談,發(fā)現(xiàn)個別男生困難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但從來不向?qū)W校反映,也不讓同學知道,再次深度聊談后發(fā)現(xiàn)該男生自尊心特強,同時對人生帶有一定的消極心理。
1.2 自閉心理較嚴重
貧困生相對于其他學生而言,自閉心理較嚴重,有事不會主動與別人說起,害怕正視現(xiàn)實,怕自己處理不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對同學的言行特敏感,認為別的同學之間的交流總是有意無意地在討論自己,但又不主動參與交流,疑心較重,缺乏正確的人生觀。一方面內(nèi)心特別想與同學們交往,闡述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的表現(xiàn)與其他學生不一樣,被同學取笑,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上,自己有困難不愿意主動交談,人際交往能力較弱。
1.3 過多的掩飾和緊張心理
有的貧困生認為貧困是可恥的,盡管這不是他們的原因,他們通過做某些趾高氣揚的事情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和脆弱,同學前顯得信心十足,內(nèi)心是更多的脆弱和不自信;還有的貧困生背負著重大的精神壓力,如父母把希望和未來強加在孩子身上,常跟孩子訴說生活的艱辛,告知孩子讀好書是唯一家庭出路等,造成貧困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巨大。一旦遇到挫折,貧困生就會自責或產(chǎn)生緊張心理,不能形成正確而良好的心態(tài),這種嚴重的受挫心理會對貧困生造成一定的困擾[4]。
2 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2.1 社會關注較少
高職院校招來的貧困生來自不同地區(qū)和不同省份,地區(qū)之間在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當學生從四面八方聚到同一所學校,在主流社會和金錢利益的沖擊下,他們往往由剛開始的不適應到更希望改變自己目前的貧困狀況,但又不得不接受客觀現(xiàn)實,在社會主流經(jīng)濟思想下,他們會產(chǎn)生更多的自我否定情緒。在中國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時期,社會關注更多的是對于高職院校貧困生經(jīng)濟方面的資助,對他們的心理關注卻還有待加強。
2.2 家庭忽視
貧困家庭相對于普通家庭來講,經(jīng)濟困難更為突出。家庭里的成員關心的是今年的收成怎樣、能掙的收入,對于孩子的內(nèi)心他們沒時間去關注,更忽略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也許父母親的行為言語會給小小年紀的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心理,對他們的人格發(fā)展也帶來不利的影響。家庭給孩子帶來的無形經(jīng)濟壓力讓孩子過早的背負著改善家庭經(jīng)濟環(huán)境負擔,產(chǎn)生對事情極度敏感,對社會不能正確認識心理。
2.3 學校關注有待加強
高中階段,學校關注的最多是學生成績,而學生之間最在乎的也是學習成績。進入高職院校,學生之間關注最多的不再是成績,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轉(zhuǎn)變,貧困生會無所適從,產(chǎn)生窘迫、緊張、焦慮乃至自卑的心理。群體間的生活方式、財富差距使他們更加膽小怕事、人際關系交往緊張等。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還沒有針對貧困生設立的團體輔導和各種講座。
2.4 個人積極主動不夠
貧困生自己的積極主動意識不強,貧困生相對而言,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多,但他們往往不會主動地去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參加輔導和咨詢,不敢說、不愿說,不能科學地看待心理咨詢,也不愿跟同學說,怕說出來會引起更多議論和關注。
3 貧困生心理健康積極應對的對策
3.1 社會的重視
社會的力量是巨大且無形的,在大力倡導公益廣告時可把貧困生勵志的宣傳片多加以播放,讓社會多去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多給予支持和鼓勵。構(gòu)建積極的貧困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創(chuàng)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讓貧困大學生在此系統(tǒng)里得到應對心理壓力的積極對策,同時社會應用幫助的心態(tài)去對待貧困生,重視貧困生這一弱勢群體的心理,讓他們得到溫暖。
3.2 家庭的關注
家庭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啟蒙教育營地,首先要營造好溫馨的家庭氛圍,不要給孩子背負重大的經(jīng)濟壓力和負擔,告知孩子家庭的現(xiàn)狀,讓孩子正確地面對現(xiàn)實,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灌輸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古典名例和現(xiàn)實案例來激勵孩子“人窮志不窮”的道理,讓貧困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培養(yǎng)自信,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3.3 學校的教育引導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良好和諧的文化氛圍和強烈的學習求知欲環(huán)境是貧困生所向往的。高職院校在貧困生進校時一般會用SCL-90自測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參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多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定期開展團體輔導;高職院校團委等各部門可多多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來提高貧困生的自信心;輔導員、班主任要建立貧困生動態(tài)個人檔案資料,定期與貧困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有心理問題隱患的貧困生及時進行治療,幫助他們調(diào)節(jié)心理。
3.4 個人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作為貧困生自己要懂得自我調(diào)節(jié),多參加必要的自我調(diào)適技能的培養(yǎng),積極參加學校、系組織的各項活動,多學習溝通技巧和人際關系的處理,懂得向別人適時進行求助。在學習之余,可參加高職院校的勤工助學活動,參加社會志愿者服務活動,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增強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社交能力,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為一個能正確接納自我、接受現(xiàn)實的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陳彥芳.論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貧困”現(xiàn)象及教育對策[J].山西煤管學院學報,2014,27(2):80-81.
[2]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4,274(4):141-142.
[3]劉飛.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探究[J].職大學報,2014(12):104-107.
[4]王曉麗.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796(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