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澈
有一個網(wǎng)絡段子:用嘀嘀叫車,上車后司機問裝快的了沒,我說有。司機說用這個再下一個假單我來接。我們一起賺這兩個冤大頭的錢。
打車還能賺錢?段子背后實則是嘀嘀與快的這兩家打車軟件公司之間的白刃血戰(zhàn)。2014年1月19日,嘀嘀打車高調(diào)宣布追加2億元預算,提供一萬個免單打車機會。僅僅—天之后,快的打車霸氣回擊,斥資5億元請全國人民打車。
——北嘀嘀,南快的。一場彗星撞地球般的決戰(zhàn),轟轟烈烈地打了起來。
雙雄逐鹿
2012年,搖搖招車橫空出世,揭開了打車軟件市場的序幕。但后來在這一新興領域中風起云涌的。卻并不是這位先驅,而是同樣在2012年創(chuàng)立,但稍晚于搖搖招車的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
這一年,身在杭州的陳偉星,研究了UBer和Hallo等海外打車軟件后,決定將其移植到國內(nèi),“以此緩解大家打車的痛苦”。相對以往頂著嚴寒醋暑在路邊艱難攔車的窘態(tài),這種“網(wǎng)友下單+司機接單”的模式,顯然更加便捷。
在開發(fā)快的打車之前,陳偉星還算過這樣一筆賬:杭州總共112萬輛出租車,平均每輛出租車每天接25單,每單20塊錢,那么每天交易額在600萬元左右。如果按1%的抽成比例來看,打車軟件就有6萬元的市場空間。而全國大概有30個規(guī)模跟杭州差不多的城市,這就意味著每天有180萬元的市場空間。
2012年5月,快的打車在杭州正式誕生。事實不出陳偉星所料,經(jīng)過了短暫的宣傳推廣后,快的迅速被乘客和司機接受。很快就占據(jù)了杭州出租車市場的七成。
正當陳偉星試水杭州之時,遠在北京的程維忐忑不安地推出了嘀嘀打車。在北京這一市場制高點上,嘀嘀打車何以安身立命?為了不讓嘀嘀打車“夭折”,程維率隊奔波在市場第一線,以贈禮加返現(xiàn)的方式,生生將北京近半出租車司機拉到麾下,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此后一年之內(nèi),“北嘀嘀,南快的”雙雄并起,在經(jīng)歷了數(shù)度行業(yè)冼牌后,成了國內(nèi)市場上最大的兩家打車軟件公司。
時至2013年,快的打車一路高歌。在鞏固了杭州大本營后,又迅速搶占上海市場,并進一步在全國30多個省市布局,還成為內(nèi)地第一家進軍香港的打車軟件。當然,嘀嘀打車也不甘人后。其用戶數(shù)超過2000萬,覆蓋司機超過35萬,日服務30余萬人次,牢牢坐穩(wěn)了北京市場的第一寶座。
如同太極兩儀一般,快的和嘀嘀原本一南一北,彼此互不打擾。但平衡終有打破之日。2013年3月,嘀嘀打車終于按捺不住“野心”。程維揮師南下,搶攻被快的打車視為“自留地”的上海市場,正式打響了雙雄爭鋒的第一槍。
短兵相接
打車軟件的業(yè)務重心,無非兩點——司機和乘客。如何搶占這兩者的心智,成了嘀嘀與快的短兵相接的第一戰(zhàn)。
搶灘上海的嘀嘀率先出招。拉攏司機本就是嘀嘀強勢崛起的法寶。在發(fā)展初期,程維曾經(jīng)數(shù)次拜訪出租車公司,組織現(xiàn)場教學會議,向出租車司機詳細展示講解軟件,并回報以現(xiàn)金和禮品。進駐上海市場后,程維再度祭出這一殺招,大規(guī)模地對上海當?shù)氐某鲎廛囁緳C進行招募——只要司機通過嘀嘀打車接到訂單,嘀嘀打車就會對其進行5~10元的補貼。如果司機推薦乘客掃描車內(nèi)二維碼安裝嘀嘀打車軟件,則又能得到10元的獎勵。
對于乘客的爭奪,程維更是不惜代價。只要下載嘀嘀打車軟件的用戶,從下載時起兩日內(nèi),打車就可以享受無限次報銷車費的待遇,每次報銷10元,次日以話費形式充值到注冊賬戶的手機號上。借此,嘀嘀打車在進駐上海一個月時間內(nèi),一舉吸納了1萬多名司機,日單量超過5000單。
面對來勢洶洶的嘀嘀,快的迅速做出反應:你要戰(zhàn)?我奉陪!
為了奪回失地,快的打車也開始對司機推出了相應的補貼。只要司機每天在線6個小時以上。每周就可獲得40塊錢的話費獎勵。而如果成功接單,還可享受最高100元,最低10元的獎勵。此外,每周搶單數(shù)量第一的司機還可獲電視機等物質獎勵。
雖然及時止住了司機們“轉投”敵方的勢頭.然而陳偉星的反擊還遠不止于此。你既然主動出擊,我就不能被動挨打。2013年9月,陳偉星率領快的揮師北伐.正式向嘀嘀的大本營——北京市場發(fā)起進攻。
初到北京的快的同樣選擇了“瘋狂補貼獲取用戶”的辦法。為了體現(xiàn)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快的打車推出“新用戶打車就送30元”的福利,這一消息很快在北京市內(nèi)傳開,相較其他打車軟件僅僅10元的獎勵,30元補貼無疑更具誘惑;另外但凡用戶在路上看到快的廣告時,只要拍照并分享到微博上,也能得到10元獎勵。
為了拉攏司機,快的宣布只要司機安裝自己的合作軟件支付寶,即可獲得50元現(xiàn)金及50元支付寶余額獎勵;同時每天使用快的打車軟件并在線6小時即可獲得5元獎勵。
這一舉措讓北京瞬間掛起“快的風”,無數(shù)司機和乘客開始安裝快的,在線打車時也會將其作為首選。憑借這些宣傳,快的順利反攻北京市場。
盡管據(jù)估算,快的和嘀嘀搶奪市場的豪舉背后是總投入已超過一億元的巨大代價,但財大氣粗的兩家公司,在面對外界“燒錢”的評價時態(tài)度一致:“燒錢無所謂,目前根本不考慮盈利問題,只要做出市場就好?!?/p>
實際上。兩家公司確實如其所說一般,并不差錢。早在2013年5月,騰訊就對嘀嘀打車投資了1500萬美元,隨后更是在2014年1月,聯(lián)合中信產(chǎn)業(yè)基金共同對嘀嘀打車投資1億美元;而阿里巴巴同樣也在2013年6月對快的打車投資800萬美元。
有了兩位行業(yè)大佬的支持,燒錢自然更有底氣。
屏幕后的刀光劍影
燒錢大戰(zhàn)迅速帶來了大量用戶。但要想真正黏住用戶,關鍵還在于打車軟件本身的用戶體驗。
程維率領嘀嘀打車從用戶端人手。他不僅將原本繁瑣的注冊程序,簡化為手機號碼驗證,還設置了“一鍵叫車”等功能,乘客輸入公司和家里兩個地點,每次打車時只需直接點擊“回家”或者“上班”即可。
而陳偉星則將火力集中于司機端。由于出租車司機對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這種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快的打車將原本“用戶和司機雙向發(fā)單或搶單,用戶還可以直接聯(lián)系司機”的復雜模式,刪減為“用戶一鍵接通司機,司機聽到軟件響鈴搶單”的簡單過程。同時為了贏得司機好感??斓倪€設計了用戶加減小費的模式,以此來刺激司機搶單的積極性。
面對快的打車針對司機端的猛烈炮火,程維合縱連橫予以回擊。2013年5月,嘀嘀打車聯(lián)手去哪兒網(wǎng),將自己的軟件移植到去哪兒網(wǎng)的手機應用之中。一旦用戶預定機票后。系統(tǒng)會自動詢問是否需要預訂送機服務,收到確認反饋后,嘀嘀打車會將用戶的出發(fā)地和目的地發(fā)送到司機端,供司機們接單。這一幫助司機尋找“大業(yè)務”的做法。正中他們的喜好,也讓嘀嘀打車在司機人群中的人氣迅速上升。
勁敵扳回一城,陳偉星并未繼續(xù)纏斗,轉而抓住市場痛點,意欲出奇制勝。實際上,無論是用戶還是司機,誰都不愿意自己在下單或接單后卻被爽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快的打車聯(lián)合支付寶與華泰財險推出了一款類似于淘寶退貨運費險的保險產(chǎn)品,無論哪一方爽約,都能對其進行扣分以及拉進黑名單。
快的一招刺中命脈,嘀嘀立即見招拆招。程維針對信用問題做出調(diào)整,用戶一旦叫車成功,嘀嘀就會顯示司機姓名、所在出租車公司和車牌號等信息,極大程度上杜絕了司機爽約,而如果用戶屢次“放鴿子”,嘀嘀則會對其手機號碼進行凍結。
你有三尺劍,我有六鈞弓。幾番交火之后,嘀嘀與快的隨即陷入勢均力敵的拉鋸戰(zhàn)。
為了能徹底打垮對方,陳偉星決定祭出最終殺招:和余額寶合作。既然自己主打用戶體驗,那么為伺不在車費支付這一方面也更便攜化?2013年12月,快的打車和支付寶高調(diào)聯(lián)手。不但在自身軟件中推出了支付寶錢包付費功能,還嵌入了支付寶的應用模塊,成為支付寶的一大延伸功能。同時,快的打車還給每個司機發(fā)放了一個二維碼卡片,乘客只需要掃描就能實現(xiàn)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交易,這甚至比傳統(tǒng)的現(xiàn)金交易更加方便。
盡管對手投靠支付寶,突然強大了好幾倍,但程維毫不示弱,同樣轉投另一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微信與之抗衡。2014年1月,嘀嘀正式宣布和微信合作,在其推出的銀行卡應用中,獨家嵌入了“在線打車”的模板,用戶甚至不用安裝軟件就能通過微信平臺叫車以及網(wǎng)銀支付出租車費。
嘀嘀一舉坐擁微信6億用戶,而快的通過支付寶錢包也獲到1億用戶。雖然在數(shù)量上不占優(yōu)勢,但其強大的支付信用體系,更能獲取用戶信任。雙方再度打成平手。
根據(jù)易觀國際的監(jiān)測報告,2013年第3季度,快的打車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1.8%,躍居行業(yè)第一;第二名為嘀嘀打車,市場份額為392.%。然而,對于這份調(diào)研報告,嘀嘀打車并不信服,聲稱自己在用戶數(shù)、訂單量和APP下載量等指標上均高于快的打車,并搬出了一份艾瑞咨詢的報告,證明自己才是市場第一。
孰優(yōu)孰劣最終演變成了口水戰(zhàn)??斓拇蜍嚫艨蘸霸挘骸班粥衷谒緳C手機上對其他打車軟件進行壓制,當偵測到手機中存在其他打車軟件,它的程序就會強制跳到首屏?!编粥至ⅠR回應:“我們也經(jīng)常遭遇對手跑到自家平臺上來下假單。而且對于我們的抹黑,完全是無理取鬧,獅子有必要和兔子打架嗎?”
大佬的暗斗
支付寶和微信的加入,立即使戰(zhàn)局進入白熱化。
2013年12月,完成對另一打車軟件大黃蜂并購的快的打車,毫不遮掩“斬殺嘀嘀”的決心:“行業(yè)第一名收購了第三名,接下來就是一起打第二了?!标悅バ锹暑I快的打車先發(fā)制人,其聯(lián)手支付寶,打出“邀你免費乘車”的旗號,宣布投入5億元,對全國40個城市的40萬輛出租車施行“打車就返現(xiàn)”的活動,每個司機和乘客都可分別獲得10元的獎勵。
程維豈甘人后,立即率領嘀嘀打車進行貼身肉搏?!熬褪且凑l笑到最后。只有一家能站著,剩余的都跪著?!?014年1月19日,攜手微信的嘀嘀打車,宣稱只要乘客結賬時使用微信支付,就可在原車價基礎上減免10元,司機則獲10元獎勵,計入司機的微信銀行賬戶中,此外還有一萬個免單機會等優(yōu)惠活動,同時追加2億元補貼預算。然而僅僅—天之后,快的打車宣稱再追加5億元“請全國人民打車”,同時對于司機的補貼提高至每單15元。
2014年2月,戰(zhàn)局硝煙彌漫??斓拇蜍嚢l(fā)布數(shù)據(jù):從活動上線以來,全國日均訂單量已達到128萬,單日最高訂單量突破162萬。同時,嘀嘀打車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日均微信支付訂單數(shù)為70萬。燒錢大戰(zhàn)的刀光劍影之中,一些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利用兩家的優(yōu)惠政策,打車竟然還可以賺錢!
北嘀嘀,南快的,一時陷入囚徒困境。權衡再三后,程維決定緩一口氣,嘀嘀宣布微信支付立減10元的優(yōu)惠活動,改為減免5元。然而,快的卻毫不手軟,隨后宣布“補貼政策仍將繼續(xù)”,每位乘客和司機依然可以分別得到10元和15元的獎勵,并暗諷嘀嘀在大戰(zhàn)中“掉隊”。
但是,陳偉星也有苦難言,曾經(jīng)預想的“每輛車按1%的比例抽成”久久無法實現(xiàn)。快的和嘀嘀從誕生至今,砸錢砸出了市場,卻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收入也完全為零。或許,這會是一場打不死對手就不會賺錢的戰(zhàn)爭,只是不知道誰會在戰(zhàn)火中先倒下。
臺前,兩家軟件公司打得熱火朝天。幕后,則是2013年,阿里巴巴針對騰訊微信高調(diào)推出“來往”,同時進軍游戲產(chǎn)業(yè),可謂劍指騰訊的腹地。而騰訊讓微信載入交易、支付等功能,無異于直刺阿里的咽喉。在各大產(chǎn)業(yè)的針鋒相對中,打車軟件業(yè)務成了兩大巨頭會戰(zhàn)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橋頭堡。
實際上,相對其他APP應用,打車應用無疑最為直接地涉足了本地生活服務,這正是阿里和騰訊瞄準已久的未來市場。同時打車軟件所涉及的交易行為,也是阿里和騰訊爭奪移動支付業(yè)務最有效的接入口。
戰(zhàn)局之中,兩家成立不到2年時間的公司,竭力拼殺、血流成河;戰(zhàn)局之外,隱藏著阿里和騰訊這兩大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之間更深層次的謀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