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進 范曉明
南瓜的營養(yǎng)成分較全,營養(yǎng)價值也較高。嫩南瓜中維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豐富,老南瓜則鈣、鐵、胡蘿卜素含量較高,這些對防治哮喘病均較有利。中醫(y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最近還發(fā)現(xiàn)南瓜中還有一種“鈷”的成分,食用后有補血作用。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及礦物質(zhì),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兒童必需的組氨酸,可溶性纖維、葉黃素和磷、鉀、鈣、鎂、鋅、硅等微量元素。近代營養(yǎng)學和醫(yī)學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1 播種育苗
1.1 品種選擇:選擇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
1.2 苗床準備
1.2.1 苗床選擇:苗床選擇符合產(chǎn)地環(huán)境要求,三年以上未種植葫蘆科蔬菜,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土地。按照種植計劃準備足夠的播種床。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積需準備苗床20平方米。
1.2.2 育苗設施:根據(jù)育苗季節(jié)、氣候條件的不同選用溫室、塑料大棚、小環(huán)棚等育苗設施,夏季育苗還應配有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可采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創(chuàng)造適合秧苗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
1.2.3 營養(yǎng)土:要求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無病蟲害和雜草種子。選用3年以上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優(yōu)質(zhì)疏松田園土和腐熟農(nóng)家肥過篩后備用。營養(yǎng)土配比為40%的田土、40%的腐熟農(nóng)家肥、20%的草炭土,將三者混勻后過篩使用。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均勻鋪于苗床上,厚度10厘米,或直接裝入營養(yǎng)缽中。
1.3 播種
1.3.1 浸種:把選好的種子放在55℃的溫水中浸種消毒,邊倒水邊攪拌,保持水溫55℃并持續(xù)15分鐘。然后使水溫降到30℃左右,浸種1~2小時,并搓掉種子表面的黏液,洗凈撈出后放于發(fā)芽器皿中,并上下鋪蓋吸濕布。
1.3.2 催芽:將盛有浸泡后種子的發(fā)芽器皿放在25~30℃恒溫條件下進行催芽,保持吸濕布的濕度,每天翻動3~4次,48小時后即可出芽。
1.3.3 播種:分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兩種。
育苗移栽:采用營養(yǎng)缽大棚或小環(huán)棚育苗,將催好芽的南瓜籽放入預先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中,每缽1粒,然后蓋1.5厘米厚的消毒營養(yǎng)土,再用地膜蓋上以保持一定的溫、濕度。苗齡30~35天,二葉一心時定植到大田。
大田直播:直播應比育苗移栽稍晚播種,為避開后期高溫天氣,晚霜后盡早播種,播種前做深溝高畦,畦寬2.5米,株距0.5米。為保證齊苗,多播一些種子,以備補苗用。播種后,及時覆蓋地膜。種子出苗后,及時破膜,防止溫度過高燒苗。
1.3.4 苗期管理
播后苗前管理:重點是保溫、保濕、加快出苗。如營養(yǎng)缽中的土太干時,要及時澆25℃左右的溫水,不要過多,以防爛種;當80%以上幼苗出土時,應防徒長。
齊苗后的管理:齊苗后,要保證充足的光照,同時晝溫要控制在20~25℃,夜溫15~18℃,地溫20~23℃。定植前5~7天進行囤苗。
2 定植
2.1 整地:前茬結束后及時翻耕,大棚內(nèi)做成兩畦,露地做成寬2.5米(連溝)的深溝高畦。在畦的中間每667平方米條施2 000~4 000千克腐熟有機肥或商品有機肥1 000千克,三元復合肥(N∶P2O5∶K2O為21∶13∶18)25~35千克,然后鋪設地膜。
2.2 定植標準:一是棚內(nèi)10厘米深的土壤溫度連續(xù)5天穩(wěn)定在8℃以上;二是秧苗有5片左右真葉(苗齡30~35天)且已煉好苗;三是地膜栽培的可提前4~5天定植。
2.3 定植:大棚栽培密度每667平方米約500株,露地栽培株距為50厘米。定植時注意瓜苗不宜栽植過深,否則容易積水引起爛根。栽好后隨澆扎根水。大棚栽培的還需套好小環(huán)棚。
3 田間管理
3.1 施肥:大棚栽培的應悶棚3天以促使南瓜早活棵。瓜苗活棵后,可進行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尿素對水澆施,促進瓜苗生長。當苗長到25厘米時,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三元復合肥5~10千克,在松土后進行溝邊追施。瓜蔓長至1米左右和所結的瓜直徑有10厘米大時,進行第三、第四次追肥,施肥量同第二次追肥。追肥后大棚要注意通風。
3.2 水分管理:南瓜耐旱怕濕,生育期需水較少。幼瓜坐穩(wěn)后,應結合追肥澆一次水,其余時間可視苗情而定,為保證品質(zhì),采收前10天不宜澆水。梅雨季節(jié),注意排水,防止爛根和落花、落果。
3.3 整枝壓蔓:采用雙蔓整枝,瓜苗長到5~6片真葉時摘心,從基部選留2條健壯側(cè)蔓,其余側(cè)蔓及側(cè)蔓上發(fā)生的子蔓均從基部摘除。幼瓜坐穩(wěn)后打頂,以后可不再整枝。瓜蔓0.5~0.6米時開始壓蔓,以后每隔0.4米壓一次,共壓3~4次。
3.4 人工授粉:春季早熟栽培的要促進南瓜早坐果,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一般授粉時間以早晨5~9時為宜,采摘剛開始開放雄花的花藥與雌花柱頭接觸一下,花粉涂滿雌花柱頭即可。
3.5 疏花留果:為提高商品性,南瓜每蔓留一果,應選留10節(jié)以后的雌花坐果,每株坐2果,其余雌花或幼果及時摘除。
3.6 果實保護:幼瓜迅速膨大后,要用廢瓦片等物將瓜墊起,如瓜著生在低洼處,可將瓜移到高處,以免因過濕而爛瓜。南瓜生長后期光照過強,瓜面易發(fā)生日灼,需用青草或瓜葉等遮光。
4 病蟲害防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生產(chǎn)期間根據(jù)各階段病蟲的預測預報做好病蟲害防治。
4.1 農(nóng)業(yè)防治:合理安排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深溝高畦,地膜覆蓋,嚴防積水,清潔田園。
4.2 物理防治:合理應用銀灰色地膜驅(qū)避蚜蟲,利用頻振殺蟲燈、性誘劑誘殺成蟲。
4.3 化學防治
4.3.1 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白粉病、炭疽病可選用20%苯醚甲環(huán)唑微乳劑
1 000~2 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選用72%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克露)800~1 000倍液、52.5%惡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抑快凈)1 000~1 2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均勻噴霧。
4.3.2 蟲害防治:蟲害有蚜蟲、小地老虎、黃守瓜和紅蜘蛛等。蚜蟲可選用36%啶蟲脒水分散粒劑5 000~6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選用3.4%甲維鹽微乳劑2 500~
3 000倍液噴霧防治。小地老虎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灌根。黃守瓜可用2.2%甲維鹽微乳劑
2 500~3 000倍液防治。
5 采收
授粉后40天左右,果皮堅硬,顯現(xiàn)出固有的色澤,果面布有蠟粉,果柄處明顯發(fā)生網(wǎng)狀龜裂時,應適時采收。開花后,約20天可采收嫩瓜。采收時要保留2~3厘米長果柄。采收一定要選在晴天進行,并將果柄處漿汁曬干。不得用水洗瓜。運輸、存放時應保持通風干燥。
6 貯藏
6.1 堆藏
直接堆藏:堆放前地面先鋪一層干草或麥秸,上面堆放南瓜。將瓜蒂朝里,瓜頂朝外,依次堆碼成圓堆,每堆15~25個,高度5~6個瓜高為好。同時留出通道,以便檢查。
裝筐堆藏:每筐不宜裝得太滿,離筐口應留有一個瓜的距離,以利通風和避免擠壓。瓜筐堆放可采用騎馬式,以3~4個筐高為宜。
堆藏要求:貯藏前期,要在晚上打開窗口通風換氣,白天關閉遮陽,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室內(nèi)空氣要新鮮干燥,并保持涼爽。外界氣溫較低時,特別是到了嚴寒冬季,注意防寒,溫度應保持在0℃以上。
6.2 窖藏
選瓜:窖藏的南瓜宜選用主蔓上第二個瓜,根瓜不宜作貯藏用。
窖藏要求:生育期間最好不使瓜直接著地,并要避免陽光曝曬。采收時謹防機械損傷,特別要禁止?jié)L動、拋擲,否則內(nèi)瓤震動受傷易導致腐爛。南瓜采收后宜在24~27℃下放置2周,使瓜皮硬化以利于貯藏,這對成熟度較差的瓜尤為重要。
6.3 架藏:在倉庫內(nèi)用木、竹或角鐵塔成分層貯藏架,鋪上草包,將瓜堆放在架上,或用板條墊一層麥秸作為容器。瓜放入后碼成垛進行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