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見今 關(guān)守義
內(nèi)容摘要:2012年《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出版,本文考釋17枚歷譜散簡、9枚紀年殘簡和8枚月朔簡的年代。將11片斷簡仔細綴合成5枚,連同原有6枚全簡,認為屬于居攝元年(6)同冊歷譜。指出:T24:208號簡的“延和三年”就是征和三年(前90);T23:103號簡應(yīng)考為鴻嘉三年(前18)閏八月庚午朔,為特殊置閏,《二十史朔閏表》等今用歷譜閏九月庚子朔有誤。
關(guān)鍵詞:肩水金關(guān)漢簡;中國歷譜;紀年簡;月朔簡;年代考釋
中圖分類號:K8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2-0109-07
A Chronological Study of 34 Slips in the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Vol.II)
LUO Jianjin GUAN Shouyi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 In 2012, the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 (Vol.II) was publish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chronological study on 17 calendar slips, 9 slips bearing dates, and 8 slips bearing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We carefully pieced together 11 wooden pieces to form 5 complete slips. Along with the original 6 intact slips, we think these 11 slips belong to the same calendar volumes in the first year of Jushe era (6CE).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at “the third year of the Yanhe era” in the slip numbered T24:208 is “the third year of the Zhenghe era”(90 BCE); the date of slip T23:103 shall be the leap month August of“the third year of the Hongjia era”(18 BCE), and it is a special leap month; the leap month September set in the Calendar of Twenty Dynasties and in todays calendar is wrong.
Keywords: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 Chinese calendar; Slips bearing dates; Slips bearing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Chronological study
1972—1974年,由甘肅省文物部門主持,在漢代張掖郡肩水都尉遺址發(fā)掘出土一批簡牘。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五單位編成《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1],收錄7個探方的共2334枚漢簡。這批簡牘中,紀年簡有162枚,約占7%。最早的一枚是73EJT21:111號簡:
□□候長居延西道里叔□年卅□ 始元二年五月辛未除見
漢昭帝始元二年是公元前85年。最晚的一枚是73EJT23:189號簡:
始建國五年八月
王莽始建國五年即公元13年。本文將此二年設(shè)為考釋的上下參考年限??紤]到此書僅為肩水金關(guān)漢簡的一冊,發(fā)掘地又與甲渠侯官相連,故實際考釋的上下時限將適當(dāng)放寬至公元前100年至公元32年,作為考釋參照期。
本文所謂“歷簡”,包括歷譜簡、紀年簡和月朔簡(僅記有月名和朔日干支)等記錄時間的簡。這批簡中有17枚歷譜散簡、殘簡,8枚簡紀年不全,還有9枚月朔簡。本文認為能確認其年代,或能提供兩個可能的答案。
為簡化行文,本文利用陳垣《二十史朔閏表》[2]和干支歷的五個周期性質(zhì)[3]的過程不予詳述。文中E為額濟納河流域出土漢簡,J為肩水金關(guān)出土漢簡,T為探方;A、B為簡的正、背面。符號□為該書釋文未能確認的字,為斷簡號。為便于查對計算,本文將甲子至癸亥標以干支序數(shù)01—60。文中附這31簡的兩個考釋表。
17枚歷譜散簡的年代
第1枚 ○73EJT21:139號簡:
庚 己司馬行塞 己
十六日 寅 未□□薄奉□日入時 丑
(27) (56) (26)
這里已按通常歷譜的排法將原注釋“己□”中的方空格里注明“未”字。
因而可導(dǎo)出此簡前三個月的月朔干支:
乙 甲 甲
一 日 亥 辰 戌
(12) (05) (35)
據(jù)陳《表》,在參照期內(nèi)只有漢昭帝元鳳六年(前75)前三個月朔序與此相同。
探方T21共出土501枚簡,其中紀年簡40枚,最早簡即T21:111號,始元二年(前85),只有1枚元始元年(公元1年,T21:108);公元前85—前65年的有22枚。此探方T21是一個較古老的地點,T21:139號十六日簡為公元前75年簡。
第2枚 ○73EJT24:17號簡:
壬 壬 辛
十六日 寅 申 丑
(39) (09) (38)
此簡前三個月的月朔干支序列為:
丁 丁 丙
一 日 亥 巳 戌
(24) (54) (23)
據(jù)陳《表》,在參照期內(nèi)有兩解: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和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前三個月朔序與此相同。
探方T24共出土500枚,其中紀年簡40枚,最早簡T24:97號,為本始三年(前71)。因此探方T24延續(xù)時間較長,不能排除T24:17號十六日簡為公元前72年或前41年的簡。
第3枚 ○73EJT23:593號簡:
十九日 丙申
這雖是一枚歷譜簡,只留正月,其余殘失。據(jù)此可推出“正月戊寅朔”,查陳《表》,或為始元元年(前86),或為五鳳三年(前55)。
探方T23共有1074枚簡,其中紀年簡61枚,多半都是公元后的。最早的是73EJT23:309號元鳳年間(前79—前75),比公元前40年早的簡只有10余枚。據(jù)此探方紀年簡分布的密度,可以排除前86年,故判斷T23:593號是公元前55年的簡。
第4枚 73EJT23:751號簡:
二十三日 癸丑
此枚簡同第3枚歷譜殘簡,只留正月,知有“正月辛卯朔”,查陳《表》,或為始元四年(前83),或為甘露二年(前52)。據(jù)以上對探方T23出土紀年簡的討論,知該簡為公元前83年的可能性較小,故判斷是公元前52年的簡。
第5—15枚 居攝元年(6)歷譜(連綴合的斷簡共17枚)
這里選定的共17枚,我們將其中11枚斷簡經(jīng)仔細綴合后,復(fù)原成5枚完整或相對完整的歷譜簡,加上已有完整的6枚,認為屬于居攝元年11天的同冊歷譜。須說明:
(1)據(jù)簡上內(nèi)容,不難逐一計算出這11天皆相同的“一日”簡,從而查陳垣表,確知皆屬居攝元年(6)歷譜(過程從略)。
(2)從T23共1074枚中選出11枚斷簡并將其綴合,較為困難;簡便的審核方法:可據(jù)陳垣表列出居攝元年各月這11天的干支進行對照。
(3)查對原簡照片,考察17枚散簡或殘簡的木質(zhì)、紋理、風(fēng)化程度、斷口銜接,以及對書簡人的筆跡做分析,都得出屬于同一簡冊的結(jié)論。
(4)上面列出各簡的尺寸,原簡多為橫向折斷,簡寬基本一致,將斷簡綴合后,已恢復(fù)原簡應(yīng)有的長度,這就滿足了復(fù)原的物理指標。
(5)這樣多信息,保證可以復(fù)原全年歷譜,但居攝元年(6)在肩水金關(guān)簡中年代靠后,歷法無特殊之處,本文就不復(fù)原全歷譜了。
(6)有趣的是,前此我們將73EJT9:282廿二日歷譜簡[4]已考為居攝元年,未料到它正是T23這冊歷譜中散失的一枚,不知何時落到T9中去了,收入《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中。這說明探方間存在的聯(lián)系。
有必要以斷成三截的十九日簡為例,列出居攝元年各月該日干支進行對照:
戊 戊 丁 丁 丙 丙 乙 乙 甲 甲 癸 癸
十九日 申 寅 未 丑 午 子 巳 亥 辰 戌 卯 酉
(45)(15)(44)(14)(43)(13)(42)(12)(41)(11)(40)(10)
第一條橫線即T23:837號斷簡殘存,第二條橫線即T23:835號斷簡殘存,第三條橫線即T23:860號斷簡殘存。三斷簡綴合后,仍缺一月、二月十九日干支。
需要指出,T23:803號簡中之原文“己卯 己酉”為錯釋,當(dāng)為“乙卯 乙酉”。
第16枚 ○73EJT23:332號簡:
癸 壬 壬 壬 辛 辛 庚 中 庚 己 己 戊 戊 丁
五日 未 子 午 子 巳 亥 辰 伏 戌 卯 酉 寅 申 丑
(20)(49)(19)(49)(18)(48)(17) (47)(16)(46)(15)(45)(14)
此簡很完整,推算出該年的年朔序為:
己 戊 戊 戊 丁 丁 丙 丙 乙 乙 甲 甲 癸
一日 卯 申 寅 申 丑 未 子 午 亥 巳 戌 辰 酉
(16)(45)(15)(45)(14)(44)(13)(43)(12)(42)(11)(41)(10)
據(jù)陳垣《表》和《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5],知為居攝三年(8)簡,當(dāng)年閏正月戊申朔,十一月戊午改年號初始,僅用很短時間,王莽就改年號始建國,將十二月癸酉朔改為正月。
第17枚 ○73EJT24:305+497+498A號簡,這是《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的編者綴合而成的一枚歷譜:
丙 乙 乙 乙 甲 辛 重 甲 八 癸
十八日 申 丑 未 丑 午 亥 節(jié) 子 鬼 巳
(33)(02)(32)(02)(31)(48) (01) 節(jié) (30)
據(jù)此簡能夠推出當(dāng)年的年朔序,如同第16枚簡推出的“一日簡”前8項,此不重復(fù)。雖然兩簡同為居攝三年(8)簡,但從簡照可知,它們的尺寸、木質(zhì)等都不屬于同一簡冊。
第18—26枚共9枚紀年缺失簡的年代
《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中有些簡紀年不完整,須經(jīng)考釋而確認年代。在參照期的132年內(nèi),一般能夠唯一地認定。
首先提出1枚年號為“延和”的紀年簡,圖版清晰,非釋文或原簡有誤:
○T24.208號簡:
出六石弩一 延和三年癸丑令卒□□
該簡出現(xiàn)的年號“延和”,陳表中有行用三年的魏“延和”(432—434)和行用了三個月的唐“延和”(712)。這里漢代的“延和三年”是指哪一年?《漢書》表四、表五,有12處“延和”,指的都是“征和”(前92—前89)[6]。顏師古指出:“延亦征字也?!盵6]637陳直先生考證漢代瓦當(dāng)上的“延和”,認為后世稱為“征和”不當(dāng),本來就是“延和”[7]??芍把雍腿辍敝傅木褪钦骱腿辏ㄇ?0)。肩水金關(guān)漢簡中,這是一枚古老的簡,比作為上限的紀年簡T21:111號還早5年。
○T23:772A:
鳳四年四月辛丑朔甲寅南鄉(xiāng)嗇夫□敢言之(下略)
年號“□鳳”缺字,聯(lián)想到元鳳四年(前77)或天鳳四年(17),但均非。在考釋參照期內(nèi),唯有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四月辛丑朔,甲寅十四日。
○T23:911:
□□□元年十一月己亥朔□□張掖□□北障候□移過所(下略)
根據(jù)干支歷的周期性質(zhì),“十一月己亥朔”一般每過31年才有可能重現(xiàn),但又必須是元年,故在參照期內(nèi),唯有漢宣帝黃龍元年(前49)十一月己亥朔。
○T21:109A:
朔四年十一月丁巳朔庚辰肩水候宗移橐佗就人載谷名□
易知原簡斷失“陽”字,該簡應(yīng)為漢成帝陽朔四年(前21)十一月丁巳朔,庚辰廿四日。
○T23:579:
始二年二月丙辰朔
在132年間滿足“二月丙辰朔”的僅有永始二年,看出該月朔的唯一性。原簡斷失“永”字,該簡應(yīng)為漢成帝永始二年(前15)二月丙辰朔。
○T23:865A:
四年三月甲辰朔北部守候長
在132年間滿足“三月甲辰朔”的僅有永始四年,看出該月朔的唯一性。斷失“永始”二字,該簡應(yīng)為漢成帝永始四年(前13)三月甲辰朔。
○T23:649:
三年閏月辛
滿足此簡的有建平三年(前4)閏三月辛亥朔,王莽天鳳三年(16)閏五月辛酉朔,兩解。陳表所寫“閏四月辛酉朔”,是指《太初歷》,而非《莽歷》。
○T24:300:
壽二年五月辛巳除
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五月癸亥朔,辛巳十九日。另,在此考釋參照期內(nèi),年號第二字為壽者僅有元壽。此簡回憶以前“除官”即晉升時間,非書簡年代。
○T23:432:
三年八月戊午朔丙戌
132年間滿足“八月戊午朔”的有兩處:一是甘露二年(前52),但非三年,予以排除;二是新莽始建國三年(11)八月戊午朔,丙戌廿九日。由于莽歷改寅正為丑正,故這里的八月實際上是《太初歷》的七月。
第27—34枚:共8枚月朔簡的年代
根據(jù)干支歷的周期性質(zhì),月朔簡一般每過31年有可能重現(xiàn)。在考釋參照期內(nèi),就有可能重復(fù)兩次乃至更多。這時需要用出土探方的上下時限來界定,刪去越界太遠的,保持考釋相當(dāng)?shù)目尚哦取?/p>
○T21:56:
(前略)十一月乙丑朔癸未居延守丞右尉……
查陳垣表可得地節(jié)元年和地皇元年(20)兩解。但探方T21的40枚紀年簡中,只有1枚T21:108是元始元年(1)的,其余皆為公元前的。T21是一個較古老的據(jù)點,極小可能出現(xiàn)地皇元年的簡,應(yīng)予排除。故知T21:56號為地節(jié)元年(前69)簡,十一月乙丑朔,癸未十九日。
○T21:347:
五月辛巳朔癸丑□相
此簡圖版不清晰,原簡或釋文必有一誤,因五月辛巳(18)朔不得有癸丑(50),否則此月33天。查陳表,有建武四年(28)滿足此條件,但據(jù)上簡討論,知不可能有建武四年簡;結(jié)論是神爵元年(前61)或建始三年(前30),兩解。
○T21:220:
年九月戊戌朔戊申尉史陽付佐前□
神爵三年(前59)或河平元年(前28)九月戊戌朔,戊申十一日,兩解。
○T23:337:
□□□□正月庚寅朔甲午南鄉(xiāng)□嗇夫鳳佐豐敢言之(下略)
河平三年(前26)或居攝元年(6)正月庚寅朔,甲午初五,兩解。
○T23:103:
閏月庚午朔辛未南鄉(xiāng)
陳《表》中將閏月朔辟為一欄,查閱方便。在考釋參照期的132年內(nèi),易知共有49個閏月朔,卻不存在“閏月庚午朔”。檢查T23:103圖版,非常清晰,必有“閏月庚午朔”。該簡既無年代、又無月份,究竟屬于哪一年?
眾所周知,《太初歷》置閏規(guī)則“朔不得中,是謂閏月”(即“閏月無中氣”),須輔以特殊的閏法“中氣在朔若二日,則前月閏也”[6]1001。我們據(jù)此重排《太初歷》,得到15處置閏與陳《表》等今用歷譜不同,鴻嘉三年(前18)閏八月庚午朔為其中之一[8]。從出土文物中已找出3例,T23:103為第4例。換言之,該簡只可能是鴻嘉三年,且閏八月,從而排除其他可能。
陳《表》所據(jù)劉羲叟《長歷》僅按“閏月無中氣”置閏,鴻嘉三年則為閏九月庚子朔。T23:103號簡的存在,要求關(guān)注《太初歷》特殊置閏法,凸顯陳《表》等今用歷譜罔視特殊置閏規(guī)則造成的盲點,并體現(xiàn)該簡的歷法學(xué)價值。
○T23:166:
光武帝建武六年(30)正月辛丑朔,丁未初七日,在考釋參照時限內(nèi)唯一。這可能是肩水金關(guān)最晚的簡。
參考文獻:
[1]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科院簡帛研究中心.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M].上海:中西書局,2012.
[2]陳垣.二十史朔閏表[M].北京:中華書局,1978.
[3]羅見今.中國歷法的五個周期性質(zhì)及其在考古年代學(xué)中的應(yīng)用[C]//黃留珠,魏全瑞.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3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6-18.
[4]羅見今,關(guān)守義.《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八枚歷譜散簡年代考釋[J].敦煌研究,2012(5).
[5]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0.
[6][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629-663
[7]陳直.漢書新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38.
[8]斯琴畢力格,關(guān)守義,羅見今.太初歷特殊置閏問題[J].內(nèi)蒙古師大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