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等新課程理念. 但是,傳統(tǒng)的數學評價比較單一,往往以檢驗學生獲取知識為最主要的目的,一般采用一張試卷判斷學生的優(yōu)劣和等級. 這種評價的弊端是它忽視了學生的興趣、過程、心理和動機,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不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不利于“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理念的落實,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因此,我們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體現發(fā)展的觀點,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要懂得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評價.
一、改變“權威式”評價
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教師是評價的權威,一切都是教師說了算,這無疑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妨礙了學生評價能力的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自然也是評價的主體. 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 此時,教師就應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作好指導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評價語言,如指導學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評價的問題,如何利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等. 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和教師的導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例如,教完“讀數、寫數”總結時,我走到上課時一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的一名同學旁邊問:“你今天有什么收獲?”“老師,我懂得了應先分級再進行讀數寫數.”當他一說完,有幾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他上課好動,經常不注意聽講”,“他不遵守紀律”. 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負面評價,這名同學剛才的自信勁一下子沒了,一臉的不高興,剛才的成就感仿佛一下子就沒有了. 這時,我及時針對這一情況進行了評價:“我認為這名同學很聰明,他在上課好動的情況下還學到了那么多的知識,如果他改掉了好動的習慣,是不是學到的東西會更多呢?”聽到這些,他便站起來向老師和同學們表示:下次上課我一定會克服這些毛病. 正是這三方面的評價使他達到了一個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這個例子中,我還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他們正確地評價一個人,既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他的缺點,不要片面地去評價一個人,要做到評價恰到好處.
二、改變“知識為本位”的評價
封閉的課堂教學評價以知識為本位,往往著眼于課堂上學生學懂了什么知識. 至于學生能力發(fā)展了沒有,是怎么學的,愿不愿意學等問題很少顧及. 久而久之,學生只會“復制”知識,學習也變得被動,一切都得按著教師的安排去做. 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評價的內容是多元的,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 例如,在學習“煎餅問題”時,直接讓學生通過觀察老師操作去發(fā)現規(guī)律比較困難,于是我讓他們分組親自模擬煎餅的過程. 在這個時候,我不管哪個組合作好,找出規(guī)律快,還是操作失敗,都及時地給予肯定與評價. 這樣,學生們信心十足,享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在這個例子中,我從多種角度去全面評價學生,努力去實現評價的單一性與多樣性統(tǒng)一. 當學生回答問題只有部分正確時,我首先要肯定其正確部分,然后讓其他學生補充. 因為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往往是下過一番功夫的,而且有的思路基本正確,只是一步之差,這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讓他們介紹自己的思路,在障礙處讓大家?guī)椭鉀Q. 這樣的評價對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是有好處的.
三、改變單一方式評價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經常用無聲鼓勵,即用表示贊許、喜歡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 例如,我們可以用語言夸獎:聲音真甜、說得很流利、很勇敢、表達得很清晰、有進步、好棒啊……也可以用動作夸獎: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摸一摸他的頭,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教師傳遞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等. 另外,根據學生想象思維突出的特點,還可以巧用有形鼓勵,即用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 例如,我會在上完一節(jié)課,對全班學生廣泛性地“評星”,貼在每名學生的數學存折上(用數學存折上的星數多少作為期末評優(yōu)秀的重要參考依據),只有極個別沒評上,這些做法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現在我班的孩子具有很強的上進心和榮譽感.
四、改變單一的關注點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由于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基礎、性格、智力等存在著差異. 同樣的評價,對于這名學生是合適的,而對于另一名學生可能是不合適的. 所以,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的共性,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實行統(tǒng)一評價與分層評價相結合,以分層評價為主的方法.
對于優(yōu)等學生的評價,重在引導他們創(chuàng)新,而不能滿足于用一般方法解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心和探索欲. 我們要引導他們勇于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書本,勇于超越自我. 解決問題要從多角度去思考,而不能滿足于一種方法,要追求獨特的創(chuàng)見,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而對于相對落后的學生,則要千方百計抓住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發(fā)現,都要及時加以表揚. 同時,實行“彈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規(guī)定,從而引導其參與到學習之中,品嘗學習的樂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惠瑞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困惑與優(yōu)化[J].新校園:理論版,2010(2).
[2]徐美義.優(yōu)化教師課堂評價 豐富學生學習體驗[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