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海拓
摘要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成了人民日益關注的話題,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有賴于其激勵機制的完善,在此在分析食品安全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激勵機制相關定義,在管理學激勵理論和食品安全信息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評價標準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的構成要素。
關鍵詞 食品安全問題;安全信息有效傳遞;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 S-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3-03949-02
Abstract As the frequently exposur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the effective delivery about food safety becomes the focused issue among people. The effective delivery about food safet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food safety statu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defini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constitu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ffective delivery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and the component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ood safety problems; Effective delivery of safety; Incentive mechanism
從2002年開始,食品安全問題被相繼曝光,2002~2013年的孔雀石綠事件、金華敵敵畏火腿事件、蘇丹紅事件、福壽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紅心鴨蛋事件、毒奶粉事件[1]、毒豇豆事件、假雞蛋事件、染色饅頭事件、“毒豆芽”事件、“細菌門”事件等。而且諸如染色饅頭和瘦肉精等問題還不僅一次被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至今得不到根本的改善,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對于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建設的忽視。經濟學上對于理性人的行為理解為人的行為都是激勵的函數。對于企業(yè)來說也是一樣,缺乏完備的激勵機制使企業(yè)得不到應有的獎懲,最終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發(fā)生。所以,想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從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使食品企業(yè)得到應有的獎懲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分析食品安全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激勵機制相關定義,在管理學激勵理論和食品安全信息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評價標準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的構成要素。
1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相關定義
1.1 食品安全信息的定義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yǎng)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食品安全信息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眾多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涉及到食品原材料供給者、生產者、消費者和監(jiān)管者等多個主體。食品安全信息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關系到公民的身體健康權和公民的知情權,影響消費選擇權的實現?;谑称钒踩亩x可以將食品安全信息定義為可以承載食品從生產者直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所涉及的全部關于食品安全性的信息的集合。該信息可以用于實現對有關食品安全的全部信息的追溯,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時可以迅速鎖定責任方并進行迅速召回降低同批次產品的危害,為后續(xù)的處罰和責任認定提供切實、準確的依據。
1.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的定義 激勵是指組織以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懲罰性措施,借助信息溝通來激發(fā)、引導、規(guī)劃和組織成員的行為,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huán)境,有效地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tǒng)性方案或活動[3]。早期的學者進行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馬斯洛將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5個層次,而后三類需求屬于高層次需求。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則提出了以經濟利益為最強激勵力量的X理論和以自我實現、自我指導、主動尋求工作責任的積極人性觀點Y理論[4]。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則指出激勵因素(如成就、認可、責任、進步、成長等)比保健因素(如監(jiān)督、公司政策、穩(wěn)定與保障等)更具有長久的激勵力量[5]。此外還有強調相對公平的公平理論、獎懲共施的強化理論和將激勵力量通過效價與期望值乘積得以量化的激勵理論。這些理論均可以應用到研究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過程中。
激勵機制是在組織系統(tǒng)中,激勵主體系統(tǒng)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guī)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guī)律的總和[3]?;谑称钒踩畔⒌亩x和激勵相關理論,可以理解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的定義,筆者將其定義為激勵主體為保障用于承載食品從生產者直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所涉及的全部關于食品安全性信息的傳遞和可獲性,并使之完整、迅速、準確傳遞下去而建立的一種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guī)范化和相對固定化的,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guī)律的總和。
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和評價標準
2.1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可定義為食品生產信息傳遞、食品加工信息傳遞、食品倉儲信息傳遞、食品銷售信息傳遞、食品交易信息傳遞和消費者反饋信息傳遞6個部分(圖1),這6個方面包括了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部過程,并將消費者反饋信息也納入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范圍內,更好實現了消費者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監(jiān)督權和話語權。
2.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評價標準
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因而食品安全信息相對于其他營利企業(yè)的類似于財務或人資方面的信息不同,它具有更大的公共屬性,總體來說,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評價標準包括以下幾方面。
2.2.1 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公共可獲得性。
中國農業(yè)大學陳紅華教授在《我國農產品可追溯系統(tǒng)研究》一書的研究中得出了消費者更愿意為具備可追溯信息的食品支付更多的成本[6],這就可以看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視程度。消費者是食品的最終使用者,也是食品安全的監(jiān)督者,因此保證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公共可獲得性對于消費者實現其知情權、履行監(jiān)督權來說至關重要。
2.2.2 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時效性。
食品可以認為是一種易耗品,而且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人們最基本的權力之一。食品問題又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毒奶粉”的出現使嬰幼兒的身體遭受了嚴重的迫害甚至造成了新生兒的死亡,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對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傳遞來說,時效性至關重要,如果在“毒奶粉”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將消息傳遞出去,相信很多無辜的孩子都能夠幸免于難。但食品安全信息傳遞主體(食品企業(yè))是“利己”的,他們掌握了信息主動權,信息共享不及時,降低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時效性。
2.2.3 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準確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食品生產時有何種添加,傳遞、加工、倉儲、銷售、交易過程中信息傳遞是否失真,信息標準化是否具有同一標準,整個鏈條上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些許誤差在沿整個食品鏈條傳遞時可能出現“蝴蝶效應”,使得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得不到保證,最終損害食品生產者、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準確性應成為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評價標準之一。
2.2.4 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完整性。
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做到完整地傳遞信息才能進行更有意義的監(jiān)督和檢驗。對于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活動所帶來的食品性狀的變化及相關添加、工藝和過程都應進行詳盡的記錄。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受信息技術水平、信息系統(tǒng)建設和信息傳遞主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是食品安全信息傳遞有效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3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構成要素
與一般的激勵機制構成要素相似,食品可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激勵者、激勵對象、激勵方式、激勵目標和激勵內容等要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3.1 激勵者
激勵者是具備主動激勵功能能力的組織與個人,是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活動的啟動者和實施者。在現實的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者包括政府和企業(yè),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來對食品企業(yè)進行一定的獎懲來達到激勵效果。下游企業(yè)可以就上游企業(yè)傳遞信息的優(yōu)劣來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如食品收購企業(yè)以農戶所提供的農產品的安全信息有效程度給予一定的補貼,以激勵農戶提供具有更完備信息的產品。
3.2 激勵對象 激勵對象是指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激勵活動中的受到激勵的組織與人。激勵主體在對激勵客體進行激勵時應根據客體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激勵,結合客體文化、精神、物質等諸多方面的需求運用多種激勵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激勵的力量。
3.3 激勵方式 激勵方式是指能夠激發(fā)信息傳遞激勵對象的積極性,同時使激勵對象的行為朝著有利于激勵主體制定的激勵目標的方向發(fā)展,從而達到激勵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激勵活動的方法和手段。
人們常將激勵劃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2種。正激勵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正向強化、正向激勵,是鼓勵人們采取某種行為;負激勵則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負強化,是一種約束、一種懲罰,阻止人們采取某種行為[7](圖2)。
除了正負激勵以外,很多激勵理論都為激勵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如公平理論要求在保證激勵客體在心理上達到相對的公平才更有利于發(fā)揮激勵力量,而雙因素理論要求在激勵中應該將物質和穩(wěn)定性等保健因素與自我實現和責任擔當等激勵因素相結合來進行激勵才能收獲更好的效果??傊谶x擇激勵方式時應該不拘一格,結合現實的情景運用最為適合的激勵方式或進行多種方式的集合。
在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方式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和其最為強烈的需求充分調動激勵客體的激勵性,以求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
3.4 激勵目標
激勵目標是整個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活動的目標指向和價值取向。激勵目標有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之分。想要達到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傳遞,就必須有一個長期的目標并將其分解為很多短期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目前食品安全市場堪憂,并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得以完全解決,需要循序漸進地實施階段性計劃并取得階段性成果,達到階段性目標才能逐步達成凈化食品安全市場的終極目標。
3.5 激勵內容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內容是目標的具體化,主要包括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信息、各信息傳遞主體(企業(yè))迅速、自發(fā)性地傳遞完整、準確的食品安全信息等。
4 小結
從食品安全現狀入手,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相關定義,討論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構成及其激勵機制的評價標準,并總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機制構成要素,以期對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的激勵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與使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食品安全——意義[EB/OL].http://baike.so.com/doc/5351289.html.
[3] 李玉潔.和諧社會視域下基層組織激勵機制的模式探究[J].領導科學,2013(9):47.
[4]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企業(yè)的人性面[M].韓卉,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50-67.
[5] 赫茨伯格.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M].張湛,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0-37.
[6] 陳紅華.我國農產品可追溯系統(tǒng)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1-6,24-27,55-66,185.
[7] 張異. 供應鏈質量管理中供應商激勵機制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