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凝固著的音樂,音樂是流動著的繪畫。繪畫雖然不詮釋音符,卻形象的展現(xiàn)了抽象世界中撥動心弦的音樂。音樂雖然不占據(jù)空間,但概括的體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繪畫。繪畫和音樂是藝術的孿生姐妹,具有毋庸置疑的緣親關系。它們分屬于不同的學科——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但實際上,繪畫和音樂這一對藝術姊妹從來也不是形單影只。它們相互吸收、相互吸引、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枚不勝舉。古人云:“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崩L畫和音樂總是這樣互為你我相映生輝。
繪畫是空間藝術靜止的藝術。繪畫作品在空間中展開,直接作用于欣賞者的視覺感官,具有直觀性、再現(xiàn)性。音樂是時間藝術流動的藝術。音樂作品在時間中展開,因為作用于欣賞者的聽覺,藝術形象看不見也摸不著,從而表現(xiàn)具有不確定性和多義性。表面上看它們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巨大的差異,但實際上,這樣那樣的差異界限卻永遠也不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俄國偉大作家契訶夫曾說:“各種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人們只是為了學習研究的方便才把它們分門別類罷了?!笔聦嵣?,知識就像是一張網(wǎng),網(wǎng)孔與網(wǎng)孔之間相互關聯(lián),向知識的領域每向前走一步就越發(fā)體會到各種部門知識的血緣關系。同樣,繪畫和音樂之間的關系也不例外也是如此。
一、繪畫和音樂的具體語言相通
任何一門藝術都有自身的藝術語言。繪畫在點線面、形狀、色彩、構圖上的視覺傳達感受與音樂在旋律、節(jié)奏、樂音、曲式上的聽覺傳達完全不同。但實際上,在繪畫與音樂的術語中卻存在著許多借用的現(xiàn)象。人們用繪畫的詞匯去形容音樂,用音樂的詞匯去形容繪畫。例如在繪畫中,人們欣賞作品時常用節(jié)奏、旋律等詞匯。在音樂中,把“聲音的色彩”簡稱為音色。這種繪畫和音樂的互為說明,不僅僅是文學上的比喻,而是有著其科學的內涵。
色彩是繪畫中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和基本語言,卻常常運用到音樂的領域中。例如音樂中的詞匯“和聲色彩”、“調性色彩”,等等。物理學家牛頓對色彩的波長與樂音振動頻率的關系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繪畫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與音樂中的do、 re 、mi、 fa 、so、 la、 xi ,七個音符相互對應。與此可見,色彩的波長與聲波的聲調是符合自然本質和規(guī)律的。現(xiàn)代色譜與音譜的對應排列,為繪畫色彩的音樂性表現(xiàn)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然而僅僅運用音、色的自然屬性去說明繪畫色彩和音樂的關系難免表現(xiàn)的過于單調乏味。因此還需要從繪畫色彩與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特征來分析論證。馬蒂斯認為:“所有的色彩像音樂和弦一樣都應該合唱共鳴?!狈▏缹W家德盧西奧。邁耶曾說:“色彩的情感特性堪比音樂?!闭缛藗兯熘?,紅色表現(xiàn)的是熱烈,奔放,黃色象征著成熟的果實,表現(xiàn)出內在的豐滿,并且明快而響亮,藍色恰似大海的深淵與寧靜,宛如提琴弦樂,帶給人們悠遠、神秘、深邃、永恒的感受。
二、繪畫和音樂的歷史淵源
縱觀西方藝術史,繪畫和音樂的產生與發(fā)展總是遙相呼應,并立而行。西方繪畫和音樂都是以巴洛克藝術為出發(fā)點,共同走過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以印象派為轉折點,進而走向現(xiàn)代派、后現(xiàn)代主義。
作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印象派從其誕生起就不單單是畫派的代名詞。它首先從視覺藝術開始,逐漸波及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在繪畫領域莫奈無疑是印象派的靈魂人物,然而在音樂領域,印象派音樂家德彪西與莫奈一樣著名。雖然一個傳達視覺,一個傳達聽覺,但兩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莫奈和德彪西有著深厚的交往,在藝術上的諸多看法也相一致,相互的交流與理解,最終使兩人在藝術的一些層面上殊途同歸。他們都采用相同的題材、教堂、海面,夕陽去表現(xiàn)抒發(fā)情感。莫奈的畫面具有著明顯的音樂感,同樣,德彪西的音樂也具有著鮮明的畫面意象??梢?,莫奈和德彪西的關系正是印象派時期繪畫與音樂關聯(lián)的重要歷史依據(jù)。
表現(xiàn)主義運動出現(xiàn)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波及美術、音樂、文學、建筑等整個藝術領域。蒙克是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復雜而強烈的象征性。畫面主觀的色彩運用極大的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度。與此同時,表現(xiàn)主義音樂在藝術追求和理念上和表現(xiàn)主義繪畫有著統(tǒng)一的方向。樂曲完全否定了傳統(tǒng)音樂的調性原則,高低音符的極端跳躍性,節(jié)拍節(jié)奏的不合乎規(guī)則性,讓旋律變得僵硬具有很強的棱角,記錄了作曲家的主觀意識。貝爾格的《一切沃克》,勛伯格的《月光下的皮埃羅》是此風格的典型代表。
此外未來主義、立體主義與其同時期的音樂形式也共處一個藝術框架與概念之下。無獨有偶,在繪畫上,達達主義代表人物馬薩爾杜尚,采取了“放棄”繪畫的姿態(tài)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現(xiàn)成品”作品?!秶娙贰蹲孕熊囓囕啞贰镀考堋肪哂泻蟋F(xiàn)代性的反藝術思想,影響深遠。在音樂上,達達主義則運用噪音音樂的形式對抗反對樂音體系。作曲家一方面懷疑傳統(tǒng)音樂所具有的井然有序的形式,進而打破音樂的“和諧”性,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音樂中矛盾、無秩序的變化效果的偏愛與信任??梢姡L畫與音樂的關系不曾割斷,隨著時間的流逝,藝術的發(fā)展,這種關聯(lián)反而逐步增強。
三、繪畫和音樂的雙重藝術家
許多藝術家既是畫家又是音樂家??刀ㄋ够?、勛伯格、達芬奇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康定斯基是俄國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畫家,也是一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他曾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和聲,靈魂是具有許多琴弦的鋼琴。畫家是彈鋼琴的手,彈某個琴鍵能引發(fā)靈魂的震顫。他的繪畫作品具有強烈的音樂性格,線條和色塊不僅表達了內心世界而且賦予它們以音樂的效果。在《論藝術的精神》中,康定斯基指出紅色的使用能給人帶來強有力的擊鼓印象,綠色好似溫柔的小提琴有著溫暖的音調,淺藍色猶如長笛般的聲音,深藍色是低沉的貝斯和大提琴聲。他甚至宣稱當他看到色彩就能聽到音樂。
達芬奇也是一位通曉繪畫和音樂的藝術家,他同樣認為繪畫和音樂有著許多的相通之處。在他的藝術論中他寫到繪畫和音樂都存在節(jié)奏,都具有比例關系,美感都是建立在自身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滲透中。這些觀點得到了后輩眾多藝術家的贊同。
四、繪畫和音樂通感
“看到聲音,聽到色彩?!笔抢L畫和音樂通感性很好的切入點。通感是這兩種不同藝術形式融通的橋梁,它能使人們在感知某一對象的同時獲得另一種感官的印象,因為在人的頭腦中,各種感官印象是關聯(lián)著的,可以共通。許多的畫家和音樂家,在對方的藝術形式、藝術語言里獲得了諸多的靈感,擴展了想象的空間。對于藝術欣賞者來說,通感的存在,拓寬了人們的審美層次,豐富了人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人們的審美感覺有了提高。在觀看梵高的《向日葵》時,觀者仿佛聽到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感受到兩位藝術家對生命的無限執(zhí)著和對未來的熱切期望。當聽到現(xiàn)代某些死亡風格的搖滾音樂時,人們仿佛也能看到蒙克在《吶喊》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味生命的孤獨與悲涼,感受著沒落與絕望的交織纏繞。
然而繪畫與音樂的通感并不是主觀意愿的結果,更不是一個偶然的過程,它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繪畫和音樂在藝術體系下,在哲學觀念下的聯(lián)系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剝離了視覺與聽覺之間藝術形式的差異,人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對藝術理念的共同追求是繪畫和音樂相通性最終得以實現(xiàn)的本質原因。
總而言之,藝術形式、門類之間雖然存在著差異,然而藝術的宗旨是不變的,藝術的文化力量,藝術的人文精神,藝術對人性的終極關懷,藝術對人類未來幸福的追求,無疑消解了繪畫和音樂之間的差異,更多的體現(xiàn)出兩者的共性。因此,對于我們從事著專業(yè)繪畫學習的學生來說,無論在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藝術欣賞過程中,如果能有意識的打破專業(yè)之間的限制,消除專業(yè)之間的壁壘,通過視覺的可聽性和聽覺的可視性,在繪畫中認識理解音樂,在音樂中也能認識理解繪畫,一定會使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得到提高,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對于繪畫和音樂的相關性,藝術家應該有其明確的立場,但更應該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如果在藝術觀念上走上一條狹窄的路,最終只會將自己和藝術逼近絕路。
【周天亮,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