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芳,李少棉,潘美珠
(深圳市松崗人民醫(yī)院CT影像室,廣東深圳 518105)
·護理·
集束化護理策略在高危藥物靜脈使用中的應用
劉志芳,李少棉,潘美珠
(深圳市松崗人民醫(yī)院CT影像室,廣東深圳 518105)
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用于高危藥物靜脈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行高危藥物靜脈注射患者(注射988次)作為觀察對象,設為觀察組,行集束化護理,選擇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常規(guī)護理下行高危藥物靜脈注射患者(注射1 002次)進行對照,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全身不良反應、局部不良反應、輸液外滲等不良反應率、護理缺陷率、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成績等。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4%,護理缺陷率為0.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4%和0.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成績?yōu)椋?6.3±6.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91.2±5.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集束化護理措施下靜脈使用高危藥物,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素質(zhì)和護理質(zhì)量,降低護理缺陷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高危藥物;靜脈;集束化護理;不良反應
美國醫(yī)療安全協(xié)會(ISMP)定義高危藥物為使用錯誤時,有很高的概率對患者造成明顯傷害的藥物[1]。靜脈滴注是臨床常用的給藥途徑,便于ICU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藥。高危藥物靜脈使用時,一旦護理不當,輕者可能造成不明原因發(fā)熱等全身不良反應、局部皮膚陽性反應,重者輸液外滲可能引發(fā)局部組織潰瘍和壞死等[2]。為了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質(zhì)量,我院自2012年開始采取集束化護理措施,即根據(jù)循證護理證據(jù)和臨床經(jīng)驗及實際情況,將所有有效的護理方法捆綁為一體,形成集束化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行高危藥物靜脈注射患者(注射988次)作為觀察對象,設為觀察組,其中男性464例,女性256例,年齡25~82歲,平均(63.7±5.4)歲;選擇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常規(guī)護理下行高危藥物靜脈注射患者(注射1 002次)進行對照,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48例,女性272例,年齡23~84歲,平均(64.0±5.1)歲。全部病例入選標準:原發(fā)病為腦卒中、腦外傷術后、急性呼吸衰竭、腦腫瘤、河豚中毒、重癥哮喘、急性有機磷中度等非感染者;靜脈使用高危藥物者;排除嚴重感染者;排除多發(fā)傷未清創(chuàng)者。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線特征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集束化護理策略:①成立高危藥物管理小組,根據(jù)文獻檢索、臨床經(jīng)驗和科內(nèi)實際情況提出存在的缺陷和護理整改建議,監(jiān)督實施,并隨機抽查實際護理情況。②高危藥物知識培訓:高危藥物的定義、品種、管理制度、存放警示標志、使用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的表現(xiàn)和處理方法等。③環(huán)境物質(zhì)管理:將高危藥物名稱標示在不同顏色的色卡上,妥善安置,建立雙核對機制,發(fā)放、取用和配制過程中雙人核對并簽字。④嚴格注意手部衛(wèi)生:護理前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手部若沾染明顯污漬,采用常規(guī)皂液執(zhí)行六步洗手法,護理時使用一次性手套。⑤無菌消毒情況下輸注高危藥物。⑥選擇合適的血管進行靜脈輸注,限制滴注速度,防止患者私自調(diào)節(jié)。⑦于患者床頭安置高危藥物使用觀察表,注明高危藥物的名稱、劑量、輸注速度、生命體征等。⑧對患者做高危藥物使用教育。對照組采用ICU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一般護理。
1.3 觀察指標和評估標準[3]不良反應:不明原因發(fā)熱、局部皮膚陽性反應(腫脹、化膿、硬結等)、輸液外滲。護理缺陷率:輸入部位、速度、劑量配制、醫(yī)囑處理等錯誤、高危藥物知識不足錯誤。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成績:集束化護理實施前后各抽查180次,評估護理人員的高危藥物知識、環(huán)境物質(zhì)管理和實際護理,取平均分,總分10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或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3,P<0.05),提示集束化護理策略下行靜脈使用高危藥物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次(%)]
2.2 護理缺陷率觀察組護理缺陷率為0.1%,顯著低于對照組(0.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7,P<0.05),提示集束化護理策略顯著提高護理質(zhì)量,見表2。
表2 護理缺陷率比較[例(%)]
2.3 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觀察組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成績?yōu)?96.3±6.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91.2±5.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52,P<0.05),提示集束化護理策略下護理人員的素質(zhì)和護理質(zhì)量顯著提高。
目前,排在前五位的高危藥物包括阿片類麻醉藥、胰島素、靜脈用抗凝藥、注射用濃氯化鉀或磷酸鉀和高濃度氯化鈉注射液(>0.9%)[4]。高危藥物靜脈使用的原則是安全和準確[5]。近期一項研究對229起護士給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包括高濃度電解質(zhì)、肌松藥物和靜脈用血管活性藥在內(nèi)的高危藥物給藥錯誤率高達32.75%[6]。我院為提高高危藥物使用的安全性,于2012年6月開始提倡集束化護理策略。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每個元素都經(jīng)臨床證實能夠提高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zhí)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7]。我院對實施集束化護理后的720例共計行高危藥物靜脈注射988次的ICU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集束化護理措施下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14.4%,護理缺陷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高危藥物質(zhì)量管理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集束化護理措施下靜脈使用高危藥物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zhì)和對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降低護理缺陷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總結我院采取的集束化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提高護理人員素質(zhì)、環(huán)境物質(zhì)管理規(guī)范化、操作規(guī)范化。第一,提高護理人員素質(zhì)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成立高危藥物管理小組,推舉護士長擔任組長,資深護士1名擔任副組長,大學本科學歷以上護士5名擔任組員,組長要求組員提出護理存在的缺陷。據(jù)此,我科發(fā)現(xiàn)造成護理質(zhì)量差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的原因如下[8]:高危藥物管理混亂、高危藥物知識不全面、護理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護理小組提出整改建議,由組長監(jiān)督實施,隨機抽查實際護理情況。②提高護理人員的藥學知識是安全用藥的前提[9],全面培訓護理人員高危藥物知識。③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做高危藥物使用教育。向患者詳細說明藥物名稱、使用劑量、作用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鼓勵患者在有疑問時提出質(zhì)疑,向護理人員反映用藥感覺。第二,環(huán)境物質(zhì)管理規(guī)范化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①環(huán)境物質(zhì)管理:將高危藥物名稱標示在不同顏色的色卡上,如藍色標記胰島素、紅色標記靜脈用抗凝藥、粉色標記注射用濃氯化鉀或磷酸鉀、綠色標記高濃度氯化鈉注射液等;建立雙核對機制,減少錯誤發(fā)生概率。②在患者床頭放置高危藥物使用觀察表,使醫(yī)護人員一目了然,減少錯誤概率。第三,操作規(guī)范化是操作過程中直接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①嚴格注意手部衛(wèi)生,無菌消毒情況下輸注高危藥物。②輸注部位不適是導致輸液外滲的主要原因之一[10],要求護理人員合理選擇大血管進行輸注,并限制用藥速度,可采取輸液泵或推注泵防止患者私自調(diào)節(jié)流速。
參考文獻
[1]蔣銀芬,丁力.運用醫(y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提高高危藥的應用安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28(1):21-23.
[2]熊凌玲,杜根發(fā).靜脈滴注加替沙星致低血糖病例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5):155-156.
[3]楊燕,姜劍飛,崔志明,等.某院醫(yī)務人員高危藥品認知調(diào)查[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28(9):690-694.
[4]施雁,段霞,毛雅芬,等.患者安全護理管理屏障及實體防護屏障的設計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107-1109.
[5]張幸國,吳永佩.高危藥品安全管理的實踐與對策[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9,25(9):600-602.
[6]蔣銀芬,楊如美,佟偉軍,等.229起護士給藥錯誤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62-64.
[7]張衛(wèi)星,張蔚藍,杜紅蓮,等.臨床護理路徑聯(lián)合集束化護理提高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3):1564-1566.
[8]晏玲,薛瑗,何念海,等.NICU醫(y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1541.
[9]舒紅文,林莉,雷麗娟,等.集束化護理預防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3,24(11):1706-1707.
[10]黃敏,魏燕萍,唐瑤,等.提升化療藥物外滲安全管理質(zhì)量的實踐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28-429.
Effect of bundle nursing strategy in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high-risk drug.
LIU Zhi-fang,LI Shao-mian,PAN Mei-zhu.CT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S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05,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ndle nursing strategy in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high-risk drug.MethodsA total of 720 cases of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rugs(988 doses)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in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observation group,received bundle nursing).Another 720 cases of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rugs(1 002 injections)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1 in our hospital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ere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local adverse reactions,transfusion exosmosis 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defect rate, high-risk drug quali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resul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7.4%,the rate of nursing defects was 0.1%,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4.4%and 0.8%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high-risk drug quali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score was(96.3± 6.2)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91.2±5.1)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Nursing measures under the intravenous use of high-risk drug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and nursing quality,reduce nursing defects rates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s.
High-risk drug;Vein;Bundle nursing;Adverse reactions
R472.9
A
1003—6350(2014)05—0769—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5.0301
2013-09-28)
深圳市科技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1309207)
劉志芳。E-mail:2633855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