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民
“刑不上大夫”新語義
孫悅民
《禮記·曲禮》有云:“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目前學術(shù)界對此爭論較多,主要有:一是自秦漢以來的經(jīng)典解釋,“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quán)不受刑”;二是有專家提出“上”、“下”原為尊卑之意,即禮不卑下、刑不尊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為了保持士大夫的高貴,“刑”即肉刑、酷刑等使尊嚴受羞辱的刑罰,不能用于士大夫;四是“上”也可以理解為增加,不能因為士大夫知曉刑律而加重刑罰。解釋頗多,但都沒有逃脫其舊意。
如果拋卻“刑不上大夫”的語境和舊意,對其進行重新解釋,其便能夠成為公務員評判自我素養(yǎng)的一條最高標準?!靶滩簧稀保簧闲?,不需要上刑。因此,此句也可以理解為不需要上刑的大夫,即刑不上的大夫。如果一個士大夫不需要上刑,道德的刑罰、法律的刑罰雖存在而不啟用,這樣的士大夫才算是一個合格的國家公務人員。每一個公務員都遵守基本的道德約束和法律準繩,公務員不違法亂紀何來“刑罰”之說呢?那么政治文明將大大提高。腐敗、魚肉百姓等等丑陋現(xiàn)象也在不需要上刑的公務員隊伍面前戛然而止。
“刑不上的大夫”是政治清明的一種理想,同柏拉圖的“哲學王”治國有著同樣的行政價值追求。柏拉圖提出哲學家成為一國的統(tǒng)治者或者將統(tǒng)治者改造成哲學家,實現(xiàn)其“理想國”,希望哲學家能夠用其正義、智慧、真善美把握住永恒不變的國家理念,使國家達到理想、幸福的狀態(tài)?!安恍枰闲痰拇蠓颉焙汀罢軐W家”成為公務員素質(zhì)要求的一個理想狀態(tài),是民眾對行政人員素質(zhì)進行評判的標準。評判的標準一:法律要求。公務員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名合格的公務員,首先要通曉國家的法律,其次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最后要貫徹國家的法律。評判的標準二:道德要求。公務員要有正義感,能夠為民伸張正義。要有足夠的智慧,擁有為人民服務的聰明才智,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要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甘于寂寞,勇于奉獻。達不到“不需要上刑”的法律、道德等素質(zhì)要求,就應該不敢、不能、不想成為公務員。因此,一個合格的公務員是不需要上道德和法律任何一個審判臺的高尚的人。
如今,社會上“包二奶”、“養(yǎng)情人”、“吃喝嫖賭抽”、“黃賭毒”、“挪用公款”、“行賄受賄”、“以權(quán)謀私”等丑惡現(xiàn)象屢屢同某些公務人員聯(lián)系起來,甚至涉及一些位高權(quán)重的人。其品行不足以成為公務員,卻如何就能夠成為公務員?然后以“刑不上大夫”的舊解作為護身符,僥幸于偶然。道德和法律的審判臺豈容其逃脫!“刑不上大夫”本初已經(jīng)給其定下了生死偈語,其不勝“刑不上”而為之,結(jié)果必然是走向?qū)徟信_。
因此,“刑不上大夫”應該重新解釋,使其成為公務員在行政實踐過程中對自身的一種素質(zhì)要求,成為行政管理人員的一種價值追求。它不應該成為“大夫”們逃避刑罰與譴責的屏障,更不應該成為自我泯滅人性的依據(jù)。雖然柏拉圖最終轉(zhuǎn)變政治思想,從“哲學王”治國到依法治國,但是,他依然堅信“哲學王”治國的理想和魅力。“不需要上刑”雖然不可能成為評判公務員的標準并在行政過程中一以貫之,但其終究應該成為我們選拔公務員需要思考的一種理念和行政價值追求。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