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英妮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審美創(chuàng)造的心靈感應和情緒感染的過程,“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特點。陶行知說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币虼?,教育離不開生活,脫離生活現實的教育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生活為核心,讓語文課堂生活化。
一、讓教材內容生活化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文本內容轉化為生活中的內容。例如,我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時,先讓學生伴隨著《春天在哪里》的美妙旋律進入課堂,接著讓學生深情感受身邊的春天。孩子們暢所欲言,談到了:春天,人們身上的衣服減少了,柳樹發(fā)芽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進入了文本,并產生了一種探究的欲望。課后,我又及時讓他們拿起手中的筆,模仿朱自清的《春》的寫法,寫一篇贊美家鄉(xiāng)春天的文章。學生寫得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其實,教材在于用,而不在于教,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學過程就會趣味無窮。
二、讓課堂內容生活化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教師必須讓教學過程緊貼生活。如,我在教授《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時,叫學生當堂實踐文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采用一種描寫方法來描述班上的某位同學。通過這個訓練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教授《觀舞記》時,我讓學生上臺表演“哀愁”“喜樂”“嬌羞”“盛怒”等表情,很多愛表演的學生,紛紛上臺表演,使課堂氣氛高漲,在愉悅中我和孩子們共同享用了一頓精神美餐。
三、讓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
在實際教學中,常常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再加上學生閱歷貧乏、認識能力有限,對于文章中介紹的一些內容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手段化抽象為具體,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授高爾基的《海燕》一文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海燕在大海上英勇搏擊風浪、矯健飛翔的雄姿……在此基礎上,學生理解海燕的形象就容易得多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其實,很多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語文課的教學必須聯系實際生活,所以教師必須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感悟生活,從而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彰顯出個性特色,充滿生活氣息、生命活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