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緣起: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2014年是中、法兩國正式建交50周年,以此為契機,由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北京市海淀區(qū)文化發(fā)展促進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北京沙龍·西山中法文化年交流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海淀區(qū)西山一帶在中法民間交流中寫下過重要一筆。一些為推動中法文化交流及友誼做出重要貢獻的知名中法人士都曾在這里留下自己的足跡,并有如貝家花園、中法大學溫泉附屬中學等重要歷史遺址留存至今。它們分別是分布在香山碧云寺的中法大學舊址,現(xiàn)大西山管家?guī)X地區(qū)及周邊的四十七中——中法大學附屬溫泉中學舊址、貝家花園——貝熙業(yè)大夫的故居、貝大夫橋、圣·瓊·佩斯著詩處和金山寺、圣·瓊·佩斯故居。值此中、法兩國建交五十周年之際,國務院和北京市領導都專門批示要求做好海淀區(qū)西山一帶中法友誼紀念、挖掘和文化交流促進工作。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文化市場體系新的要求,海淀區(qū)借勢中法建交50周年契機,落實上級指示,深入發(fā)掘西山中法文化交流資源,以文物保護展陳、文化交流傳播為基點,巧借外力、市場化運作、多方籌措資金、落地精品項目,帶動大西山旅游區(qū)發(fā)展,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質,擴大影響力。
本次中法文化交流活動得到了外交部、文化部、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的高度重視。外交部在致北京市《關于推動建設中法文化交流紀念館函》中,明確將2014中法文化海淀系列活動納入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框架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訪法期間提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本次研討會以北京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史跡群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公共外交以及民間文化交流的國際合作與傳播優(yōu)勢,以推動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更加深厚,兩國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作為海淀西山中法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一,來自中法兩國政府機關、研究機構、企業(yè)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上,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副會長舒乙,貝家花園主人貝熙業(yè)之子讓·路易·貝熙業(yè),中共海淀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名杰等10位嘉賓,就北京西山中法友誼史跡群、當代西山中法文化交流發(fā)展趨勢、貝家花園、傳承中法歷史,共建文化西山等主題進行了認真、熱烈、坦誠、深入的對話與交流。
以下為北京西山中法文化交流研討會紀實。
海淀區(qū)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實踐與思考
陳名杰
中共海淀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
第一,文化保護。文化保護方面,我們把海淀西山跟中法文化有關的文物進行了修復,如貝家花園的石樓、北大房、噴水池和藤蘿架,以及貝大夫橋,我們還修復了四十七中原來校社,這是我們所作的第一塊重要工作。
第二,文化的傳播。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們主要活動包含“三個一”,同時抓住六個時間節(jié)點。三個一:第一是“一個展覽”,依托貝家花園和四十七中我們做一個中法文化交流的史跡展;第二是“一個紀錄片”,即做一個貝家花園往事的紀錄片,并將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第三是“一個創(chuàng)造季”,即大西山國際書畫攝影季。抓住六個時間節(jié)點: 第一個節(jié)點是今年的1月27號中法建交50周年的紀念日,我們在中國日報等各大媒體上出做了很多的宣傳;第二個節(jié)點是3、4月配合習主席訪法,舉辦系列活動,比如貝家花園往事的紀錄片的開機儀式,以及今天的研討會等等;第三個節(jié)點是到5月份,我們要策劃和大師一起在西山國際攝影季拍攝作品,感受大美西山的深厚文化底蘊;第四個節(jié)點是8月份我們將在中法文化交流史跡展中展開并推動兩國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動;第五個節(jié)點9、10月份,我們將結合大西山旅游節(jié)開展文化旅游活動,同時海淀區(qū)將組織圓明園文化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展覽;第六個節(jié)點是到年底之前,我們的紀錄片要封鏡,并在中央電視臺和法國有影響力的媒體播出。
第三,關于下一步的工作思考。我們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我們今天的研討會只是一個開始,海淀西山中法文化交流的內容源遠流長,未來的合作空間將會無比廣大,我們希望能夠不斷搭建平臺,把社會各界的資源,把與中法兩國有關系的資源整合到一起,不斷地達到三個目標,或者簡稱“兩區(qū)一基地”——第一個目標是希望把貝家花園周邊做成文化教育的地區(qū)和中法文化交流特色的文創(chuàng)集聚區(qū);第二個目標是希望把這里打造成以中法文化交流為特色的旅游景區(qū),讓更多的游客感受這段歷史;第三個目標是將這里打造成中法公共外交基地。今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所以我們冠以“西山文化沙龍”這樣一個主題。今后我們要把這個沙龍不斷做下去,爭取做成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機制,今天雖然只是學術探索,但是我相信只要走了一步,未來會越走越寬。
貝熙業(yè)與貝家花園
舒乙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副會長、著名學者
法國為現(xiàn)代中國培養(yǎng)了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為什么?政治上,法國曾經培養(yǎng)過周恩來、鄧小平、陳延年、陳橋年、李立三、徐特立等,這都是在中國共產黨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還培養(yǎng)了國民黨的元老李石曾、吳稚暉等;軍事上,培養(yǎng)了我國偉大的軍事家朱德、陳毅、聶榮臻;教育上,培養(yǎng)了我國教育界的領領袖人物蔡元培;文學藝術上,培養(yǎng)了中國文學巨匠巴金、錢鐘書,培養(yǎng)了詩歌界的巨匠艾青,培養(yǎng)了美術界的巨匠林風眠、徐悲鴻,培養(yǎng)了翻譯界的巨匠傅雷,培養(yǎng)了物理界的巨匠錢三強,還培養(yǎng)了音樂界的巨匠冼星海……不得了!我在習主席訪問法國之后看到白林大使陪著他,我馬上就想我要為今天這個會寫兩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叫《貝熙業(yè)和貝家花園》,第二篇文章叫《鐸爾孟和紅樓夢》。
貝熙業(yè)的小兒子我們叫他小貝,也是大夫,是心臟醫(yī)學方面的專家。2014年3月29號晚上,他和太太由巴黎飛到北京,當天晚上我為他們接風洗塵,吃飯的時候他說他最近一年多時間才開始認真研究他的父親,主要查看父親遺留下來的大量資料,知道他父親在中國度過了大半生,在中國做了很多好事,是一個為夯實中法友誼做了重要貢獻的人。小貝先生表示他要繼承他父親的遺志,也為法中友誼發(fā)展努力做貢獻。我說你來的真是時候,何出此言呢?小貝雖然第二次訪華,但是他從來沒有去過他父親在北京西郊建的貝家花園。這回他正好碰到貝家花園剛剛修繕完畢,已經面貌一新。他來的當天,所有的中國大報都登了習近平主席前一天在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其中他講了一段話:“我們不會忘記無數法國友人對中國各項事業(yè)作出的重要貢獻,他們中有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藥品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法國醫(yī)生貝熙業(yè)。”我把這句話用彩筆勾勒出來,然后慎重地把這個報紙送給小貝大夫。作為一項隆重的見面禮,他和當時在座的人都非常興奮,話題隨即轉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
那個時候老貝大夫正在北京行醫(yī),他是北京非常有名的大夫,而且是中法大學的校董。他在中國度過了大半生,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貝熙業(yè)非常同情中國,反對日本侵略中國,他在北京有兩處駐地,他建了一個別墅,老百姓管這個別墅叫貝家花園。這個貝家花園的地理位置非常微妙,因為京西妙峰山是我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據點,京西妙峰山游擊隊的指揮部就設在貝家花園上方不足100米處。貝熙業(yè)大夫在這一帶為傷員們治過傷,地下游擊隊的成員們天長日久清楚地知道了貝熙業(yè)大夫的態(tài)度,深信他是正直的國際友人,暗暗地派了一個地下黨員當他的貝家花園的看門人。后來貝家花園就索性變成了北平共產黨組織的一個地下交通站,地方黨組織的負責人之一黃浩同志,經常通過貝家花園與晉察冀邊區(qū)發(fā)生聯(lián)系。
1939年前后,河北戰(zhàn)地醫(yī)院急需治療傷員的藥品,包括白求恩大夫在內都迫切需要解決藥品的供應問題。貝熙業(yè)大夫得知這個情況以后,就承諾偷偷地由城里向城外運藥。當時沒有現(xiàn)代的大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相隔幾十里,貝熙業(yè)大夫當時已經60多歲,他在北京辦的兩所醫(yī)院拿藥,然后騎著自行車冒著生命危險,在自行車的后架子上駝著藥品運到貝家花園,然后由貝家花園地下黨轉到門頭溝,然后進入河北晉察冀邊區(qū),他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珍珠港事變的當天,貝熙業(yè)大夫得到消息比較早,他立刻趕到郊外的燕京大學,接上英國教授林麥克,借用司徒雷登的小火車在后備廂里裝上了兩個早已經到手準備運出去的大功率的無線電臺的零件,連夜運到貝家花園,再由貝家花園轉出去。最后林麥克帶著電臺終于轉到了延安,這臺電臺就是后來毛主席轉戰(zhàn)西北時用的那臺電臺。應該說貝熙業(yè)大夫是一位真正的國際主義反法西斯的英雄,他是中國人民真正的好朋友,而且是中國共產黨進步事業(yè)的親密戰(zhàn)友。雖然他自己是無黨派,他的事跡應該被中國牢牢記住、代代相傳、載入史冊。
鑒于如此,我曾經建議將貝家花園修建成一個中法文化交流紀念館,集中展示貝熙業(yè)、鐸爾孟和圣·瓊·佩斯為代表的法國朋友的杰出貢獻?,F(xiàn)在這個紀念館正在積極的運作之中,我非常盼望著這個紀念館能夠在上半年變成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頭戲。
青山常在、友誼長存
邱躍
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也是一個中外交流的著名地區(qū)。北京已經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今天我介紹的事件就是發(fā)生在1912年到1950年之間的事情。
在北京西山地區(qū)大約6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中法文化交流史跡群相關的歷史資源17處,其中包括城內在王府井地區(qū)的4處。這17處里有國家級文保單位兩處、市級文保單位4處,還有區(qū)級文保單位。隨著中法友好交流史跡群的不斷挖掘,這些史跡群還在不斷被發(fā)現(xiàn)。目前,這17處已增加到了22處,包括當初貝大夫給村民們指導的溫泉浴池、葡萄酒窖。根據名稱保護的基本原則,我們一定要把地理空間軸、人物事件軸和年代時間軸三軸合一,這樣才能確定我們保護的區(qū)域。
人物事件軸中,我們不斷挖掘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包括貝熙業(yè)大夫、圣·瓊·佩斯、鐸爾孟先生和詩人謝閣蘭,還有中國的李石曾、蔡元培以及李志華先生。我們把以貝熙業(yè)大夫為主軸的事件進行了梳理,他曾支援我們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他每次到來貝家花園的時候都免費為當時的村民治療,同時他促進了中法大學的成立并輸送了2000多名優(yōu)秀的中國青年。發(fā)生這些歷史事件的地點就在貝家花園、龍泉寺、貝大夫在王府井的一所住宅、貝大夫橋和貝大夫捐助的溫泉中心,同時還有在城中心的中法大學和法國使館的遺址。貝家花園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碉樓、北樓、南樓,占地大概45公頃。另外就是圣·瓊·佩斯,他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詩《遠征》就是在中國北京海淀的一個小山村里寫的。
我們?yōu)樨惣一▓@組織了一個旅游路線的方案,第一個就是步行大概4公里多的“文化探訪路”。同時我們設計一個大概6公里的車行路線,預計可以參觀學習3個小時。同時海淀區(qū)政府、文物局和航天二院負責實施花園的修繕和展陳工作,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山路修繕也基本保持了原來的自然風光。落實保護新的舉措,要形成一個保護發(fā)展的示范效應,同時要構建開放的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我們要推動以中法文化交流為亮點的西部文化中心的培育,同時我們還要擴大文化影響的綜合效應,發(fā)揮引導社會、教育人民、啟迪思想、推動發(fā)展的作用。
中法大學的保護與發(fā)展
佳玥
中法文化交流中心創(chuàng)始人
3月26號我在法國巴黎參加一個基金會的會議,我很榮幸和習主席有一個對話。我說:“習主席,您去里昂參觀中法大學,您知不知道北京也有一個中法大學?”他說:“我聽說過,但是北京中法大學具體位置在哪?”我告訴他在皇城根五四大街那邊。習主席說應該把原來的中法大學的精神激活。此時我感覺很榮幸,我告訴他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通過藝術與文化把中法大學的精神,把蔡元培和李石曾的精神激活。
對于“藝術8”來說,我們能夠安家在原中法大學校址非常重要,因為對我們來說今天和歷史是不可分開的。我相信過去蔡元培等人的精神到現(xiàn)在仍然留存在北京皇城根的中法大學遺址中。我們在法國大使館的支持下,把中法大學作為我們“藝術8”安家的地方,并成功把原來的中法大學轉換成了一個藝術之家,以此來傳承傳播中法的文化藝術。對于我們來說,在極為有歷史感的地方來創(chuàng)建一個藝術之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最好的紀念歷史的方式。
蔡元培、貝熙業(yè)大夫,還有鐸爾孟等名人都是文化名人,他們都是人道主義的學者,同時他們都義務的、慷慨的為文學、藝術、詩歌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對于我們來說這樣的精神怎么樣傳承呢?在這個地方如何重新激活原來的文學和藝術精神呢?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原中法大學校址追求的東西。因此,我們邀請許多法國藝術家來到這里和中國藝術家一起工作、學習、創(chuàng)作。我曾經和一個來這里創(chuàng)作的法國藝術家交流,他說:“我在這里似乎感覺和曾經留在這里的中法文化在一起,這種文化還在滋養(yǎng)著我,給我靈感?!边@也是我們“藝術8”如今生存、運營以及工作的方式,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中法之間文化藝術交流的價值,也是中法大學的價值。
我們的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在這里接待年輕人,包括兒童,讓他們學會欣賞,學會傳承藝術,并且將它融入到生活之中。此外,對于我們來說,保持對話的精神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不管是我們來自于哪一種文化,對話始終是首要的精神。
貝熙業(yè)與西山
讓·路易·貝熙業(yè)
讓·奧古斯汀·貝熙業(yè)之子
我非常感動今天能夠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父親的故事。貝熙業(yè)大夫在1913年來到了天津,之后,他在中國的北京渡過了41年的歲月,而這41年也恰好是中國在20世紀經歷的諸多磨難的動亂時期。
貝熙業(yè)大夫出生在法國,他有三個小孩兒,他在法國曾經擔任過醫(yī)學院的院長,也在越南西貢的一所學校任過職,隨后他來到中國天津,接替了一位已經去世的在天津的高等商業(yè)學院任職的同事。之后,借助于一些當初在中國的法國傳教士的幫助,他們在北京建立了醫(yī)院,同時也為當時在北京的市民服務,他們照顧各種各樣的病人,無論是有高官厚爵者還是普通百姓他們都一視同仁。
當時我父親就在北京在一個胡同里,每個星期三他都會去接待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像鐸爾孟先生。久而久之,我父親就與他們建立了十分友好的關系。在我父親的住所中舉辦的沙龍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其中就有圣·瓊·佩斯。
我父親的一生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勛章,其中就有三個由中國政府頒發(fā)給他的獎章,此外還有比利時、俄羅斯等其他國家頒發(fā)的勛章。
貝熙業(yè)大夫和圣·瓊·佩斯以及當時中國極有影響的人物,如蔡元培、李志華等共同創(chuàng)建了中法大學,并幫助很多中國的學生前往法國學習。他還擔任了在上海一所醫(yī)學院的院長。
在北京西郊的溫泉鎮(zhèn),貝熙業(yè)大夫也做了很多努力。1923年他定居在北京西山地區(qū),在這里,他免費為中國北京西山地區(qū)的農民治病,他的善良、奉獻精神給當地的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地方,他還接收了一些從當時受南京政府迫害而轉到北京的地下抗戰(zhàn)勇士,并幫助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從事一些地下活動。貝熙業(yè)大夫在戰(zhàn)爭結束以后被要求離開中國,他還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當時貝大夫通過這樣的信件表達自己的愿望,希望繼續(xù)留在中國。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日,中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習近平主席在上個星期訪問法國的時候也提到了貝熙業(yè)大夫,讓我感到非常榮幸。
中法交流后繼有人
董強
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大家聽說中法大學,大多是因為這次習近平主席訪法去看了一些相關的人和遺跡,其實中法大學并沒有消失,中法大學去哪兒了?中法大學在1950年解放的時候分了三個部分,中法大學理科部分去了北京理工大學,還有一部分理科去了天津的南開大學,但是中法大學的文科以及特別重要的法文科都轉到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yè),就是我們現(xiàn)代的法語系。郭先生轉到了北京大學法語系,還有其他的一些當時著名的中法界的學者、教授都轉到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yè)。詳細地說,有14名法語的教授轉到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yè),有155名學生同時轉到北京大學。這些老師當時的工資不是以人民幣計算,而是以小米折合,大概每個月1000斤小米。其實中法大學重要性就在于它培養(yǎng)了中國,至少在中國的北方法語界的一些重要人士。在文革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法國的代表團(阿蘭·佩雷菲特),當時我們中國政府為了向法國人證明跟法國的友誼,我們就請佩雷菲特先生到北京大學法語專業(yè)聽了一堂課,這堂課就是王文榮老師講的,所以在著名的佩雷菲特那本書《當中國醒來那一天》里我就很高興地找到了一張珍貴的照片,就是佩雷菲特在聽王文榮老師在那講課。而文革結束以后,在北京廣播電臺第一個教法語的老師,也是這個老師培養(yǎng)出的學生——葉汝先生。葉汝先生也是我的老師,他也是中法大學的學生,后來去武漢大學,我有幸到武漢大學跟他學了一年法國詩歌,他給我們講了一年的圣·瓊·佩斯。我到了法國以后就根據葉先生的指點,遇到了幾個法國著名的研究圣·瓊·佩斯的專家,他們非常的感動,因為他們沒想到中國還有人來專門記得研究圣·瓊·佩斯。
我想說什么呢?大家不要以為我們保護一些遺跡僅僅是要做一些博物館,我們國家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國家,中國有句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火來燒,我們也許經歷了文化上的浩劫,一些文化中斷了,但這不是永遠的中斷,因為我們中國的教育即使只有幾個人在傳承也依然可以傳承下去。我們都知道聯(lián)合國有一些文化遺產、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其中有的非物質遺產就一個人在傳承,而我們現(xiàn)在不僅僅是一個人,我們是一些真正的機構,國家性的機構、大學,其實我們就是在傳承。80年代,北京大學學生翻譯了一些法國二十世紀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又滋養(yǎng)了許多人。我們跟法國的關系一直在延續(xù)。
最后,我想做一個打油詩結束我今天的講話:“留得西山在,中法有柴燒,星火代代傳,盛世看今朝?!?/p>
鐸爾孟在北京
巴斯蒂
法蘭西科學院人文及政治學院院士兼院長
民國時期的北京法國文化影響是比較強的,鐸爾孟是一個假名。他生于1881年的法國,后來由于他父親的關系,鐸爾孟在1906年來到北京當老師。當時中國招聘了很多外國人教書,各國之間競爭非常激烈,都要派人到學府培養(yǎng)中國的未來精英。除了法國方面有兩個人教法語以外,法國還要派一位教法律的,以及鐸爾孟教的政治學。鐸爾孟離開法國以前,他與駐法清朝公使館的秘書學了一點中文,并結識了李石曾,李石曾當時在法國留學。1908年,鐸爾孟的作風不好,常常遲到,并且導致學生接受許多混亂的政治理論,即中國當局認為他宣傳了革命思想,因此要開除他。法國公使館覺得事情很麻煩,一方面因為法國大使館擔心一旦鐸爾孟離開了工作,會影響中法兩國的政治友好關系,法國大使館怕國內對他們不滿意;另一方面又有中國當局的壓力。于是,鐸爾孟被派去當了醇親王的法語教師,這樣他就可以留在北京了。
1914年春,他為儉學會創(chuàng)辦的北京列法預備學校義務教授法文,1914年他提出了“遺產稅兌帖及略例”,財政部次長擬出了“遺產稅的征收條例”。其實鐸爾孟當時最主要的是從事稅收和豐富的社會交際活動。鐸爾孟做翻譯的工作非常嚴格,從1920年起在李石曾創(chuàng)辦的北京中法大學教法語和法國文學。當時北京提倡法國文化有兩個對立派,一個以遣使會為主,天主教會派,他們有學校、有醫(yī)院和其他的一些活動;另一個是鐸爾孟和李石曾為主的反宗教派,他們辦學校和文化活動。
1933年有一個委員會成立了,鐸爾孟主持這個委員會。1936年又計劃組織一個中法漢學研究所,規(guī)模比較小,也是鐸爾孟主持。中法漢學研究所正式成立是在1941年,當時是在北平,由法國公使館聘請鐸爾孟當這個所的所長,使館秘書主管行政,珍珠港事變后燕京大學停辦美國學者在燕京大學的各種活動,他們就借中法漢學研究所借辦,所以研究所接受很多燕京大學教授與美國合作的學者。我以前在北大教法語的時候跟郭麟閣比較熟,他說鐸爾孟當時是非常認真的人。他們做了非常好的工作,編輯了許多中國古籍書,還編了很多雜志,這段時期,郭麟閣先生開始了《紅樓夢》的翻譯。這個研究所經費全部來自日本政府為了利用一個飛機場所付出的資金。
抗戰(zhàn)勝利以后,燕京中法大學教職工混淆,原來中法研究所是在舊中法大學的校址,工作一度停頓。1947年,該所隸屬巴黎大學,改名北平漢學研究所,由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院長任所長,經費由法國外交部文化司撥付。1949年后實際上停止了工作,鐸爾孟1954年離開中國回到法國,1956年起他在巴黎附近的一個修道院居住,他當時在巴黎沒有親戚,所以由基金會照顧他。在這里他與他的學生合作翻譯《紅樓夢》法譯本,擔任審校,校對工作,還有編纂、翻譯《中國古典詩歌選集》。此書由鐸爾孟選詩,集體譯出,初版于1962年。鐸爾孟于1965年去世。
中法大學歷史
葛夫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中法大學成立于1920年,是在西山碧云寺法國學校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的,北京中法大學的創(chuàng)辦人是李石曾、蔡元培等人。他們創(chuàng)辦中法大學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推動以勤工儉學為開端的中法教育事業(yè)的繼續(xù)與發(fā)展,并希望在勤工儉學之外開辟一種新的更高層次的中法教育合作的模式;二是希望通過中法大學的創(chuàng)辦來促成法國退還庚子賠款余額,這個活動也是一戰(zhàn)以后中國知識界推廣的活動。北京中法大學剛成立的時候只有文理兩科,首任校長是蔡元培先生。到1925年北京中法大學已經初具規(guī)模,大學部有四個學院,分別以法國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的名義命名。除了大學部以外,中法大學還設有中小學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后,北京中法大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北京除設立附屬高中以外,還與北京研究院組成調研組,還設立了藥學專修科。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北京中法大學因為不愿意接受北平日偽政權的領導,1938年被迫停課,遷到云南昆明。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大學部于1946年遷回北京,1949年北京解放以后,北京中法大學因為經費比較困難,所以由私立改為國立。1950中法大學分流進入了其他三個大學,其中文理系、法學系并入了北京大學,生物系并入了南開大學,數理化三個并入華大工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這樣存在30年之久的北京中法大學正式宣告關閉。
在促進中法文化交流方面,北京中法大學也做了很大的貢獻。因為北京中法大學本身就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產物,所以學校成立之初就將溝通中西文化作為自己辦學的宗旨。它的校旗是清白紅三色為底色,中法大學的校徽是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為內容。?;罩械碾p手象征著民主和博愛,天平象征民權和平等,飛鷹象征文明,這里融匯了中法兩國民族文化的精神。北京中法大學存在期間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促進中法文化交流,一個是???,一個是邀請法國學者來華講演,還有派遣學生赴法留學。
北京中法大學雖然今天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它所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值得我們所珍惜。大西山中法旅游帶以及文化創(chuàng)意的開發(fā)和建設有助于更好的傳承昔日中法文化交流的歷史記憶和遺址,我認為這是富有遠見的文化工程,在此我衷心祝賀這些事業(yè)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中法文化交融在海淀
張文大
史地民俗學會專家
五塔寺。中法文化交融在海淀,從什么時候開始?從清朝康熙年間就開始了,法國傳教士到中國來給康熙皇帝講天文學立法、講數學,就是在當時剛剛修建好的暢春園講的。這個暢春園就在現(xiàn)在的北大西門西南側。他們死后都埋在了海淀區(qū)的正福寺,他們的墓碑現(xiàn)在在五塔寺,還有圓明園的設計者王致誠、蔣友仁,蔣友仁死后也埋在了正福寺,現(xiàn)在將蔣友仁的墓碑移在五塔寺。
桃源。2006年我們發(fā)現(xiàn)了管家?guī)X桃源這個地方,它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在西北方的高坡上有一棵松樹向南傾斜。我們訪問了88歲的高紅志老先生,他說這就是桃源的東門,現(xiàn)在正在復建。而這里,就是圣·瓊·佩斯創(chuàng)作《遠征》的地方。
金仙寺。圣·瓊·佩斯第二個創(chuàng)作地就是金仙寺的一個方亭,我們是根據圣·瓊·佩斯的照片比對背景的兩道山嶺,才得以肯定是這個地方。金仙寺就在妙峰山古香道的旁邊,所以在《遠征》的詩里有妙峰山香會的印象,就是這句話“于三岔口渴飲古同色大碗水,底印有捐家姓氏的善人”,這句話正說明了一個三岔路口,現(xiàn)在妙峰山底下的那個村就叫三岔濺?!哆h征》吹響了奔向人類和平新時代的號角,他和李石曾先生、馮玉祥先生題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講的天下為公,要和平,要走向大同世界。
貝家花園。貝家花園是貝熙業(yè)大夫的居所,也是他為村民看病的地方。
環(huán)谷園。環(huán)谷園是1924年李石曾先生購買的一個宅院,這個地方原來叫皇姑園,后來李石曾先生取其諧音改成環(huán)谷園。
溫泉。溫泉曾是李石曾搞新農村的實驗基地,1921年他接受了貝熙業(yè)先生的建議開辦了溫泉療養(yǎng)院。當時溫泉建有飯店、消費合作社,通郵、通電、通公共汽車,為了感謝國民革命軍參與修建公路,還立有兵工紀念碑。很多名人都到溫泉落戶。溫泉這個地方還有一個第二農林實驗場,現(xiàn)在只有一個石樁和路邊的兩排樹,在他們院里還有一個葡萄酒窖。
碧云寺。這里是西山天然遼陽院和最早的中法大學的舊址,后來的西山中學,在碧云寺旁邊有個小南園就是李石曾的住所,在玉皇頂有劉半農的墓。
百望山。百望山曾經有尚義師范學校,現(xiàn)在這個樓還在,尚義師范學校有幾十畝地,這里種的葡萄要弄到市委黨校那去釀酒,所以它釀出來的葡萄的商標就叫“柵欄”“樓頭”,它就是北京龍輝葡萄酒的前身。
做好海淀對外交往紐帶
賀潔
中國駐法使館參贊張偉夫人
2012年8月,前駐法大使孔泉偶然間向我先生提到了一個名字叫鐸爾孟,他是漢學家,曾經翻譯過《紅樓夢》,引起了我先生強烈的好奇心,我們一起在網上搜尋資料,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位叫鐸爾孟的法國人有十年嘔心瀝血翻譯《紅樓夢》感人至深的經歷,從只言片語的介紹中,我們還隱約看到了他參與中國近代重大歷史進程,幫助中國走上自強道路的身影。
于是我們去年3月向海淀區(qū)提交了《以中法合作為主題推進海淀北部地區(qū)發(fā)展》的調研報告,建議對這段歷史予以充分發(fā)掘,為今后擴大海淀對法合作服務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并得到了海淀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2013年4月2日,經我們協(xié)調,海淀區(qū)委區(qū)政府、歐美同學會留法分會以及在京法國人代表,三方前往西山實地考察,接下來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區(qū)委區(qū)政府為了發(fā)掘這段中法交往史作了大量工作,對相關歷史遺跡進行了保護和修復工作。我作為溫泉鎮(zhèn)政府的普通一員,這份建議能夠被區(qū)委區(qū)政府如此重視,不僅讓我們深感榮幸,同時覺得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干勁也更足,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開通了西山中法百年情源的博客,為西山的中法交流歷史造勢。幸運又一次降臨,北師大紀錄片制作中心主任張同道老師看到了我們的博客,留言說他籌劃拍相關的紀錄片,希望我們提供一些線索和資料,但頗為遺憾的是,我們沒能及時看到。后經舒乙老師介紹,張同道老師終于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邀請我先生作為他的4集紀錄片《貝家花園往事》的顧問,協(xié)助他在法搜集資料。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貝熙業(yè)傳奇》一書的創(chuàng)作,并將之放在當時的民國和世界大歷史背景下,使這段歷史更加鮮活,它的歷史價值觀更加顯現(xiàn),希望這段動人的故事能夠為更多人知曉。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為西山的中法交流紀念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將通過發(fā)掘這一寶貴歷史財富,繼續(xù)做好海淀對外交往的紐帶,為推動西山地區(qū)的對法合作貢獻力量。
(題圖為李石曾在西山小南園接待法國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