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情,井曉璇,梁芳,李贊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1.1 文獻綜述
不同的記憶類型大多通過不同的測驗來產(chǎn)生, 如采用直接測驗(再認或回憶等范式)來研究外顯記憶,或者通過間接測驗(詞匯判斷、補筆等范式)獲得內(nèi)隱記憶的相應(yīng)指標。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外顯記憶與內(nèi)隱記憶是分離的。這種分離關(guān)系是基于內(nèi)隱和外顯記憶通過不同的測驗測量的。但有研究者開始認為,任何一個記憶測驗中,內(nèi)隱和外顯記憶都可能會同時對個體的行為產(chǎn)生作用,于是研究者們想在一個測驗中同時獲得不同的記憶類型。Schott[1] [2]等首創(chuàng)的一種兩階段的測驗范式(詞干補筆范式)能實現(xiàn)這種目標。而Voss[3]等人也發(fā)現(xiàn)一種迫選再認范式,它可以產(chǎn)生不帶記憶提取意識的內(nèi)隱記憶過程。這種范式是:讓被試學習無意義的萬花筒刺激,之后對學習階段的刺激進行標準的再認測驗或二選一的迫選再認測驗,每次選擇后進行自信度評價,自信度分成高自信度,即選擇是基于對學習階段特定信息的提取;低自信度,即選擇只是基于有點熟悉性的感覺,無法提取特定的信息;完全猜測,即完全沒有記憶。高自信度和低自信度都意味著被試有主動的外顯記憶,而猜測則意味著外顯記憶是完全缺失的。結(jié)果表明:在標準的再認測驗中,猜測下的再認準確率低于有主動提取的再認準確率,但在迫選再認測驗中,猜測下的再認準確率反而高于主動提取的再認準確率。這說明在迫選再認的情況下,重復產(chǎn)生的知覺流暢性會提高被試選擇舊項目的傾向, 即使被試沒有意識到這種傾向的存在,而這就是內(nèi)隱記憶的顯著特征??梢娖冗x再認的方式能夠區(qū)分出外顯記住和不帶提取意識的內(nèi)隱啟動行為。概括地說,迫選再認測驗是在一個測驗中通過合適的實驗控制同時獲得不同的記憶類型,后比較它們的編碼加工。因此迫選再認會顯現(xiàn)出一些優(yōu)點。這種迫選再認范式把記憶分為記住、啟動、忘記和虛報[4]。對閾上刺激的研究表明:迫選再認范式在研究閾上刺激上會比單純再認范式更有效。
Voss,Baym[3]等人用迫選再認測驗研究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猜測選擇出的刺激有著極高的再認正確率,并且分心任務(wù)也有力地證明了在注意被分散的情況下,迫選測驗存在更高的猜測準確率。在已有研究中發(fā)現(xiàn),猜測情況下的再認正確率達到82%,比在高低自信度情況下的再認正確率高。孟迎芳[5]用迫選再認測驗讓被試在學習階段后,進行標準的迫選再認測驗, 每次選擇后進行自信度評價。為了檢驗猜測是否能夠提高被試的再認準確率,對被試猜測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猜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試的再認準確率。既然猜測能提高被試的再認率,那么在鼓勵猜測的情況下,被試對閾上刺激的再認率是否會提高呢?Jeneson[6]及其同事們提出了一個要么鼓勵猜測,要么鼓勵自信地作出反應(yīng)的簡單操作方法。結(jié)果表明:在再認測驗中,與鼓勵自信地反應(yīng)相比,鼓勵猜測地反應(yīng)增加了猜測的廣泛性(猜測率是鼓勵自信反應(yīng)的2倍)及準確性(在猜測中被試的再認率得到了提高)。Voss&Paller[7]發(fā)現(xiàn)猜測的再認率(啟動/猜測總數(shù))和被試通過意識提取的再認率(記住/意識提取總數(shù))幾乎相等(分別是73% 和79%),然而猜測的反應(yīng)比基于熟悉的反應(yīng)更加準確。在幾個不同的實驗中也證明了在分散注意下的再認準確性比集中注意下的再認準確性更高。這表明在再認測驗中,分散注意的情況會導致相對更少的自信度,也就是猜測會更常見,同時猜測的準確性會更高。
以上是關(guān)于閾上刺激的研究,那么閾下刺激呢?
閾下刺激是心理學研究得比較早的一個概念,隨著內(nèi)隱記憶的提出,閾下刺激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閾下是用以描述發(fā)生在意識以外的心理活動。Gustav 和Fechner 最早關(guān)于閾限的定義是指:被試以隨機水平的成績(50%)覺察一個刺激所需的刺激強度。如果一個刺激的強度低于閾限, 那么我們可以說該刺激并未被覺察,即是閾下刺激。但是閾下刺激也會產(chǎn)生知覺表征,即閾下刺激雖然未被覺察到,但是它仍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情感、動作、學習或記憶[8]。Dehaene 和 Greenwald[9] [10]的研究為閾下知覺的存在提供了證據(jù)。本研究旨在探討迫選再認對閾下刺激的研究是否同樣有效?猜測能否提高閾下刺激的再認率?國外關(guān)于猜測對刺激再認率的影響的研究不是很多,并都局限在對閾上刺激的研究。而國內(nèi)對此的研究更是稀少。本研究旨在結(jié)合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的研究,探討猜測對閾下刺激的作用機制,以期豐富相關(guān)研究成果。在此研究結(jié)果基礎(chǔ)上,本研究對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考試中,那些敢于猜測的受測者似乎比謹慎的受測者更容易得高分,猜測確實能提高成績[11] 416。所以,在考試中對猜測進行修正似乎是必要的。
1.2 問題提出
以上都是在迫選再認范式中,是否鼓勵猜測對閾上刺激的影響的研究。但是刺激不同, 提取結(jié)果也應(yīng)該有所差異。迫選再認范式對閾下刺激的研究是否同樣有效呢?迫選范式分為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和測驗階段。在學習階段對閾下刺激進行學習,在測驗階段鼓勵被試對閾下刺激進行猜測,結(jié)果是否和閾上刺激一樣?即鼓勵猜測會提高對閾下刺激的再認呢?鼓勵被試對閾下刺激進行猜測與不鼓勵被試對閾下刺激進行猜測,兩者的結(jié)果會有怎樣的差異呢?通過兩階段迫選再認測驗進行研究:在學習階段先快速呈現(xiàn)閾下刺激,緊接著呈現(xiàn)學習刺激,對學習刺激進行顏色淺加工;測驗階段包括再認和迫選再認兩階段。在再認階段舊詞和新詞混合視覺呈現(xiàn),要求被試快速判斷呈現(xiàn)的詞是舊詞還是新詞;在迫選再認階段舊項目與新項目配對出現(xiàn),被試從中選擇一個剛才見過的刺激,如果兩個刺激都是未曾見過的,也必須從中猜測出一個。比較再認階段與迫選再認階段被試對閾下刺激的再認率來驗證迫選再認測驗對閾下刺激的有效性;此外比較是否提示鼓勵猜測對閾下刺激的再認率的差異。
2.1 實驗設(shè)計
2(實驗)×2(測驗類型)的混合設(shè)計,其中實驗包括兩個:鼓勵猜測和不鼓勵猜測,測驗類型分成兩類:迫選測驗和再認測驗。
2.2 被試
共50名大學生被試,每個實驗各25 名, 年齡在19 ~ 25 歲之間, 右利手, 視力或矯正后視力正常, 身體健康, 無嚴重病史記錄。
2.3 材料
低頻漢語雙字詞 240 個,選自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著的《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1986年出版), 詞頻為 2.3~9.9/百萬, 平均詞頻 4.162/百萬, 所有詞的意義趨向于中性化。把刺激對等地分成4組,它們在詞頻、筆劃、讀音、結(jié)構(gòu)等方面基本取得平衡,其中1組作為學習階段的學習刺激(掩蔽刺激),1組作為學習階段的閾下刺激,剩余2組作為測驗階段中與學習刺激和閾下刺激配對的新刺激。在測驗階段,屏幕中央呈現(xiàn)一個19.05×7.06cm的白色方框,舊詞與新詞配對同時呈現(xiàn)在方框左右兩邊,字體大小為60,字體顏色均為黑色,兩個詞中間間隔約為1cm。
2.4 實驗程序
包括兩個實驗,兩個實驗只是指導語不同,區(qū)別是在指導語中有無鼓勵被試在測驗階段進行猜測。實驗一學習階段指導語為:“請您對詞語進行顏色判斷,紅色按F鍵,藍色按J鍵?!痹跍y驗階段指導語為:“從呈現(xiàn)的詞語中選擇出剛才見過的刺激,選擇左邊的按F鍵,選擇右邊的按J鍵。之后進行自信度判斷,對剛才的選擇進行“見過”還是“猜測”的判斷。實驗二中學習階段指導語與實驗一相同;在測驗階段指導語為:“從呈現(xiàn)的詞語中選擇出剛才見過的刺激,選擇左邊的按F鍵,選擇右邊的按J鍵。之后進行自信度判斷,對剛才的選擇進行“見過”還是“猜測”的判斷。若不確定,請盡可能地進行猜測?!?/p>
被試坐在隔音室內(nèi)的沙發(fā)里,要求注意計算機屏幕中央的注視點。顯示器背景為黑色,距離被試80cm。實驗包括四個階段:
(1)學習階段:首先呈現(xiàn)閾下刺激67ms,之后緊跟著一個學習刺激,呈現(xiàn)500ms,閾下刺激與學習刺激之間無時間間隔,只要求對學習刺激進行顏色判斷(淺加工任務(wù))。每個trial之間間隔(ISI,以“+”表示)為1600±200ms。屏幕中央呈現(xiàn)一個10.58×7.06cm的白色方框,所有刺激都呈現(xiàn)在白色方框之內(nèi),單個學習雙字詞位于方框中央呈現(xiàn),字體大小為60,其中淺加工學習詞60個,淺加工詞一半為紅色,一半為藍色,紅色按F鍵,藍色按J鍵。 60 個閾下詞都以黑色呈現(xiàn)在白色方框中,因此學習階段一共需要雙字詞 120個。
(2)分心作業(yè)階段:屏幕中間呈現(xiàn)一個3位數(shù)數(shù)字,被試做1分鐘倒減3運算,要求大聲報告出來。
(3)再認判斷:即舊詞和新詞混合視覺呈現(xiàn),要求被試快速判斷呈現(xiàn)的詞是舊詞還是新詞,舊詞按F鍵,新詞按J鍵,左右按鍵在被試間平衡。再認測驗階段每個詞的呈現(xiàn)時間為500ms,刺激間隔(ISI)為1800±200ms。每次再認判斷后通過兩個按鍵回答剛才所選刺激是“見過”還是“猜測”的結(jié)果。舊項目與新項目的位置在被試內(nèi)進行平衡,回答的兩個按鍵在被試間進行平衡。學習階段的60個舊詞隨機在再認判斷階段呈現(xiàn),另加 60個新詞配對呈現(xiàn)。
(4)迫選再認階段:舊項目與新項目配對出現(xiàn),被試從中選擇一個剛才見過的刺激,如果兩個刺激都是未曾見過的,也必須從中猜測出一個,選擇左邊的按F鍵,選擇右邊的按J鍵。呈現(xiàn)時間為2000ms,ISI為1800±200 ms。之后通過兩個按鍵回答剛才所選刺激是“見過”還是“猜測”的結(jié)果。舊項目與新項目的位置在被試內(nèi)進行平衡,回答的兩個按鍵在被試間進行平衡。學習階段的60個舊詞隨機在迫選再認判斷階段呈現(xiàn),另加 60個新詞配對呈現(xiàn)。在正式實驗之前讓被試練習, 熟悉程序, 練習的項目不進入正式實驗。兩組實驗之間被試稍作休息。實驗程序使用 Presentation 0.71 軟件編制。
圖1 實驗流程圖
2.5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
3.1 猜測對刺激猜測率的影響
對被試在是否鼓勵猜測情況下的刺激猜測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被試在鼓勵猜測下的猜測率為66.78%,在不鼓勵猜測下的猜測率為54.88%。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t=2.256,p=0.031)。單獨對閾下刺激的猜測率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如表1。
表1 猜測對閾下刺激猜測率的影響
鼓勵猜測下對閾下刺激的猜測率高于不鼓勵猜測下對閾下刺激的猜測率,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t=1.244,p=0.228)。
3.2 猜測對閾下刺激迫選再認率的影響
對被試在是否鼓勵猜測情況下的閾下刺激的再認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鼓勵猜測情況下,被試的再認率為49.12%,而不鼓勵猜測下的再認率為43.57%。對二者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顯示:二者存在顯著差異(t=2.077,p=0.046),且鼓勵猜測下被試的再認率高于不鼓勵猜測下的再認率。說明鼓勵猜測能提高被試的再認率。
表2 猜測下對閾下刺激迫選再認率的影響
3.3 鼓勵猜測下是否迫選對閾下刺激正確再認率的影響
在鼓勵被試猜測下,對在是否迫認情況下的閾下刺激的正確再認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迫認情況下,被試的正確再認率是49.12%,在再認條件下,被試的正確再認率為28.60%。對二者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二者存在顯著差異。在迫認測驗下的再認率高于再認測驗的再認率,說明迫認能提高被試的再認率。結(jié)果如表3。
表3 鼓勵猜測下是否迫選對閾下刺激正確再認率的影響
對實驗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組間變量(鼓勵猜測和不鼓勵猜測)對實驗結(jié)果不存在顯著差異(F=0.248,p=0.622)而組內(nèi)變量(迫認和再認)對實驗結(jié)果存在顯著差異(F=12.345,p=0.001)。兩者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4.137,p=0.051)。
在是否鼓勵猜測下,被試對閾下刺激的猜測率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對閾上刺激的猜測率卻有顯著的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對閾上刺激的加工時間相對較長,在對閾上刺激的加工,在存在表層加工外,可能還會對閾上刺激進行語義加工。而對閾下刺激。往往由于其“一閃而過”,只會在頭腦中留下“印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對閾下刺激只會產(chǎn)生一種熟悉感。在基于熟悉性上的反應(yīng)比基于語義加工上的反應(yīng)會更傾向于做出猜測的反應(yīng)。因此,不管是不是鼓勵被試進行猜測,被試對閾下刺激都傾向進行猜測。在鼓勵猜測下對閾下刺激進行反應(yīng)的猜測率比不鼓勵猜測下對閾下刺激進行反應(yīng)的猜測率雖然要高,但并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在鼓勵猜測下被試的再認率高于不鼓勵猜測下的再認率且二者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鼓勵猜測能提高被試的再認正確率。因為已有研究表明,再認測驗中包含了兩種認知加工過程:由重復導致的知覺流暢性以及對先前學習信息的有意識提取。不鼓勵猜測反應(yīng),首先傾向于有意識的提取相關(guān)的情節(jié)性的信息,只有在提取失敗后才會進行才猜測反應(yīng),這種猜測反應(yīng)是隨機的而不是基于視覺流暢性的。但是在鼓勵猜測下,即使在有意識提取失敗后,被試會對刺激進行猜測,而這種猜測是基于視覺流暢性的。重復的知覺流暢性能提高被試選擇舊項目的傾向。因此鼓勵猜測下的再認正確率更好。
在鼓勵猜測下,被試更傾向于做出猜測的反應(yīng)。在猜測前提下,被試在迫選再認和再認中的正確率是不一樣的??赡芤驗樵谄冗x再認下,有著嚴格的指導語, 行為目標明確, 反應(yīng)選擇有限, 因此被試在如何完成任務(wù)上沒有太多的自由。同時刺激是成對出現(xiàn),在對閾下刺激進行猜測時,被試會把要選的舊詞和成對的詞進行比較。被比較的刺激相當于一個提取線索,“部分線索效應(yīng)”有助于被試的記憶,線索能提高對刺激的正確提取。因此迫選再認下的再認率高于單純再認下的再認率。
5.1 猜測能提高對閾下刺激的再認率。5.2 在對閾下刺激的研究中,迫選再認范式比單純再認范式更有效。
[參 考 文 獻]
[1] SCHOTT B H, RICHARDSON-KLAVEHN A, HEINZE H J & DüZEL E.Perceptual priming versus explicit memory:Dissociable neural correlates at encoding[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2, 14(4):578-592.
[2] SCHOTT B H, RICHARDSON-KLAVEHN A, HENSON R N, BECKER C, HEINZE H J & DüZEL E. Neuroanatomical dissociation of encoding processes related to priming and explicit memory[J].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6,26(3):792-800.
[3] VOSS J L, BAYM C L, PALLER K A. Accurate forced-choice recognition without awareness of memory retrieval[J]. Learn Mem,2008,15: 454-459.
[4] 孟迎芳.從迫選再認測驗看記憶編碼過程的加工機制[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62-167.
[5] 孟迎芳.內(nèi)隱與外顯記憶編碼階段腦機制的重疊與分離[J].心理學報,2012, 44(1):30-39.
[6] JENESON A, KIRWAN C B, SQUIRE L R. Recognition without awareness:An elusive phenomenon[J]. Learn Mem (this issue). doi: 2010,10.1101/lm.1815010.
[7] VOSS J L, PALLER K A. What makes recognition without awareness appear to be elusive? Strateg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guesses. 2010:460-468.
[8] 王沛,霍鵬飛,王靈慧.閾下知覺加工水平及其發(fā)生條件——基于視覺掩蔽啟動范式的視角[J].心理學報,2012,44(9):1138—1148.
[9] DEHAENE S, NACCACHE L, LE CLEC'H G, KOECHLIN E, MUELLER M, DEHAENE-LAMBERTZ G, et al. Imaging unconscious semantic priming[J]. Nature, 1998,395:597-600.
[10] GREENWALD A G, DRAINE S C & ABRAMS R L. Three cognitive markers of unconscious semantic activation[J]. Science, 1996,273(5282): 1699-1702.
[11] 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shù)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心理咨詢師(心理測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