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韋
[摘 要]教無定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fā)性,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加強學習的信心,也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無定法;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欲望不強等現象。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每節(jié)課正課前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針對同學發(fā)言,發(fā)表評價;再如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fā)言。
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學生掌握知識是以感性知識或經驗為基礎的,語文教學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通過直觀教學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既可以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創(chuàng)造條件,也可以激發(fā)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上的直觀教學,主要是模擬直觀,它是通過對實際事物的各種摸擬形象而進行,包括實物、各種教學圖片、圖表、幻燈片、教學電影等。語文各冊的前面都有幾幅畫面各異的圖像,結合課文讓學生揣摩這些畫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勤做幻燈片,利用電腦制靈活多樣的課件,以豐富教學內容。
四、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富有文彩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師講課講得有聲有色,學生愿聽也樂于聽,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師講課整節(jié)課是枯燥無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寫寫劃劃,用黑板語言代替教學語言,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是意味索然,不愿意聽,也不想聽。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聽起來有點頭痛”。魏書生老師的課之所以深受學生的歡迎,就是因為他們注重了教學語言的運用,整堂課是輕松愉快、幽默風趣,文彩飛揚。正如魏書生自己所講”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這種笑就會自然而然地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學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識。
五、盡最大的可能與生活相聯(lián)系
生活即語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所學的知識只是作為一種死的知識的儲備。學習好的學生只是在教師提問時最快的將所儲備的東西從記憶中提取出來。在教學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會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如在區(qū)分“誡”與“戒”這兩個字時,對于“戒”的理解聯(lián)系“豬八戒”的名字中“八戒”與佛教中的“戒除五葷三厭”的“戒”含義加深對“革除嗜好”這一義項的理解。
六、類似這樣的學習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對知識也易于接受和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的,語文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處處與我們同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習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聯(lián)系學生生活,因勢利導地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語文中感受、發(fā)現語文的樂趣,增進學好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1.利用課堂學習的契機,向學生介紹有關文學作品,讓學生自己去學,去發(fā)現,去收集和積累。如:在學習《美猴王》一文時,我事先向學生介紹并推薦吳承恩的《西游記》,讓學生有一種整體感知整部名著作品后在回頭來品位課文中的人物、情節(jié)、內容的欲望和沖動,養(yǎng)成課前、課后樂于看書、討論、爭辯的習慣,豐富和拓展課堂中學到的語文知識和文學常識,從而對語文產生濃郁的興趣。
2.充分利用圖書館、墻報、板報、學習走廊、校園通訊站等各種教育設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開拓學生語文學習的園地。
3.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語文課外活動。比如:讀書小組、辯論會、校園小記者采訪活動、演講比賽、戲劇表演、影視影評等等,使學生從狹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生活空間,使學生從有限的課本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以運用實踐,轉化為技能,真正地走進無窮無盡的知識天地。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fā)性,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加強學習的信心,也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