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連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fā)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盡快、盡早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世界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積累;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11-01
一、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閱讀活動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伴隨著學生的學校學習生活正式開始,讓學生逐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至關重要。2001年課程標準對此特別強調,“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痹诰唧w閱讀要求中也特別地突出這樣的要求,如“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對這些課程目標的表述,至少可以做如下的理解。首先,這樣的表述意味著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tài),突然進入嚴肅、規(guī)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xù),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
二、改變原來詞、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從靜態(tài)分析的角度,課文內容的構成及其構成要素可以這樣分析,基本單位是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是,從學生的學習來說,至少有兩個因素決定了學習順序正好應該反過來。首先,從課文作者的寫作過程而言,有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才創(chuàng)作,在寫作的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達出來。其次,從學生閱讀過程而言,學生首先關注的是課文的整體。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強化的是部分,強調各個部分相加構成整體,就會引導學生和教師走入閱讀的誤區(qū),至少造成學生忽視對整體的認識。
三、閱讀內容應符合兒童閱讀心理特點,注重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在大多數(shù)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隱含著對一定閱讀內容的要求,這些內容理所當然反映著各個時期對學生閱讀心理的認識。2001年課程標準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是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了不同的閱讀要求?!伴喿x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p>
“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迸c以往的大綱相比較,至少說明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兩個閱讀目標的要求指向了小學低年級的主要閱讀內容。也就是說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以及兒歌、童謠和古詩是小學低年級閱讀的主要內容。這個問題自然又引發(fā)了對閱讀內容確定的主要根據,以及課程標準對此做出明確要求的意圖的思考??疾煲酝男W語文教學大綱,從1963年以來的大綱對低年級閱讀內容沒有做明確的要求,反而在此之前的大多數(shù)課程標準大多都對此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如1932年《小學國語課程標準》第一、第二學年閱讀的要求,“生活故事、童話、自然故事、笑話等的欣賞表演?!薄皟焊?、雜歌、謎語的欣賞吟詠和表演?!边@樣的要求從1923年的課程綱要就已明確,一直延續(xù)到建國初期。總體而言,大多數(shù)課程標準都是分為富有情節(jié)的內容和韻文兩個部分,并分別進行說明。從語文課程標準的發(fā)展歷史來看,盡管各個時期的體裁名稱不同。
四、關于小學低年級誦讀淺近古詩的問題
淺近的古詩作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內容,是八十年來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低年級閱讀內容方面的最大變化。認識和理解這個現(xiàn)今看似順理成章而實際上是重大突破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從近八十年語文課程標準發(fā)展歷程來看,古詩不作為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具有復雜的歷史原因。一直到1941年《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稍有變化,第六學年閱讀內容有“雜歌、新體詩和舊體詩等的韻文?!辈εf體詩界定為“古人做的淺易的詩?!辈浑y發(fā)現(xiàn),從1923年到建國前,古詩教學僅僅局限在高等小學,大多數(shù)還限定在高小的二年級,即小學第六學年,而且數(shù)量也極其有限。
小學從國文教學變革為國語教學,是經歷了艱難而漫長的歷程才實現(xiàn)的,在一定的時期內變革的影響和作用肯定會持續(xù)。所以,各個時期的課程標準也就不可能對此有多大的變化。但是,語文教育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已經超越了原有的思維定勢,而是從學生發(fā)展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角度來判斷什么內容是否應該成為教學內容,因此古詩成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內容也就自然而然發(fā)生了,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以至于有的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專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似乎理應如此,不需要解釋和理由。第二,20世紀末重視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意識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人們在認識和發(fā)掘著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尋找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根,重視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已經成為共識,并逐漸成為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任務。這必然對語文教育產生重大的影響,因為古詩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語文教育自身來看,古詩選本一直作為蒙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千家詩》、《神童詩》、《唐詩三百首》等。更為重要的是,學習古詩對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情感體驗,以及感受漢語語言文字的特點至關重要。淺近的古詩,在語言方面和現(xiàn)代語言密切相關,并沒有截然對立的界限,有些句子還經?;钴S在人們的口頭語言之中。
同時,小學低年級誦讀古詩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以及在識字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二十世紀末一些實驗教材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從實驗的經驗來看,淺近的古詩在識字教學和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的作用是顯著的。無論是理論的探討還是實踐的探索,都對小學低年級進行古詩教學發(fā)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