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華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年齡大小、心理素質、接受能力的不同,對語文的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的挖掘。通過營造友好、寬松的課堂氛圍,提供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意境是當前語文教育革新的重要目標,更是開展語文美育教學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美育;課堂
語文是一門以科學為指導的嚴謹的教育學科,更需要通過教育來讓學生感受語文的藝術境界。這里所說的藝術來源,來自于對文學的創(chuàng)新和挖掘。
一、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所謂語言美,就是指通過作者的創(chuàng)新風格、寫作手法來體會文章的意境。但是在眾多的文章當中,每位作者的寫作方式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盡相同,所以對文章所運用的語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豁達的、直率的、粗獷的、幽默的、低沉的、委婉的、綺麗的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語言形式來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美妙,通過了解語言的形式美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會品味文章的點睛之筆。例如,《風景談》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像這種優(yōu)美的語言學生應該學會品味,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涵養(yǎng)。
二、再現作品的意境美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不僅要有優(yōu)美的語言,還要有令人回味的文學意境,這才是文章的精髓。由此可見,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文章中意境的挖掘,并培養(yǎng)對意境中美感的發(fā)現能力,例
如,在教《長江三峽》一課時,作者有針對性地對三峽兩岸的宏偉景觀進行烘托,通過綺麗的山水美景將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大好河山熱愛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置身山水之中,通過乘船來體會作者的那份感情,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三、歸納文章的結構美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就要避免俗套現象的發(fā)生,因此,把握文章結構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結構美對文章的重要意義也被凸顯出來。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對文章結構的梳理,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來挖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潛能。同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通過學習品味文章來領悟語文的學習思路和規(guī)律。例如,《阿Q正傳》一文,作者通過類比三角形,將文章用三角形的結構形式呈現出來。在表達文章對稱美與整體美的同時,更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受新時代新鮮元素的影響,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還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知識含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挖掘文章的人情美,再現文章的意境美,總結文章的結構美,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語文教學中美育教學的含義,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胡興武.高中語文課程滲透美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2).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
?誗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