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祺 徐永揚
摘 要:現如今,隨著會計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方便了大眾收集有效信息,但另一方面,財務信息的嚴重造假,財務誠信危機,嚴重擾亂了各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由于財務造假屢見不鮮,且手法層出不窮,給各國帶來了無法計算的傷害與損失。本文在分析財務造假概念和動因的基礎上,就當前我國財務造假行為的危害及其主要手段進行簡單的分析與總結,最后給出相應的治理對策供以參考。
關鍵詞:財務造假;動因;危害;手段;治理對策
社會上的財務造假廣泛存在,已經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財務專家也在積極想出治理的對策。但要想知道財務造假的癥結所在,必須先要搞清楚其概念這一基本問題,從而找出這一現象的最好辦法。
一、財務造假的認知
財務造假主體是指有目的的策劃、組織、指揮、參與和具體實施財務造假行為的有關個人、單位或部門。財務造假的行為包含造假的主體,造假的動機,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響等要素。
二、財務造假的動因
(一)利益驅使是財務造假的根本原因
由于商品經濟的負面影響,使一些人一切以“利”為目的,有“利”就想,有“錢”就圖。為謀取一己私利而放棄誠實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作為高級財務人員,其社會地位以及工資收入都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絕不會輕言放棄這一職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執(zhí)行和貫徹領導者下達的工作和意見,不管是否正確,是否有悖法律,仍本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為了名與利,也因為存在著僥幸心理,許多財務人員走上了做假賬、違法的不歸路。
(二)法律、法規(guī)制度的不完善是財務造假的重要原因
有些法律條文在具體操作上表述不具體,法律法規(guī)貫徹不徹底,有法難依,甚至無法可依。這些年來,市場監(jiān)管確實一直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tài)。市場上的造假、做莊行為那么明目張膽,監(jiān)管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卻遲遲難以解決,以致越拖越嚴重,這表現出監(jiān)管部門本身的定位也并不特別的明確,而有法難依本身就是中國現實中糾纏不清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監(jiān)管恐怕也只有徒嘆奈何了。財務造假相關法律制度亟待完善,相關法律的建章立制應緊密聯系財務工作中暴露的問題,但法律方面制訂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監(jiān)管部門在處理相關問題時無據可依,或者依據不明確,造成工作的延誤,客觀助長的財務造假行文的發(fā)生。
(三)財務人員工作的懈怠是財務造假的主要原因
財務人員沒有認真學習會計相關法律法規(guī),沒有按照相關會計準則貫徹執(zhí)行,形成事實上的程序或手續(xù)上的漏洞,使得公司領導層下達命令有偏差,以及銷售、采購等部門有機可乘,蓄意虛構有關業(yè)務,導致財務人員沒能及時通過審核程序發(fā)現,只好出此下策并對外公布,侵犯了相關利益主體的權益。
(四)財務造假后果處罰力度不夠
在現行的財務造假處罰制度中,相關細則尚不夠完善,一旦出現問題,易于敷衍,為了本單位的經濟發(fā)展,在相關企業(yè)干預下,基本會放松或不進行處罰;同時,財務造假處罰中,只傾向于對企業(yè)法人的處罰,而忽視了對個體責任人的問題追究,以致相關人員有恃無恐,相關財管造假更是屢禁不止??傮w講,財務造假違法成本較低,責任不易追究,即使追究也處罰較輕,這也是財務造假難以根治的原因之一。
三、財務造假的危害
(一)降低社會效率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對于財務信息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篩選、辨別出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若市場涌現出大量的虛假財務信息,社會信息機構和利用者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本可以借此用來創(chuàng)造新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都浪費在虛假的財務信息上面,大大降低了社會效率。財務造假情況的發(fā)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監(jiān)督、審計等部門的工作難度和強度,造成社會工作效率的低下,政府難以掌握社會經濟發(fā)展各方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難以準確科學的做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決策。
(二)危害社會利益
持續(xù)的財務造假和誠信缺失,造成投資者對經濟改革成功信心的逐漸缺失,進而減少對國內的投資,或者海外投資。這對整個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廣廈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造假丑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上市公司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該公司的股票在其會計造假丑聞敗露后股價大幅下跌,使廣大股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嚴格、透明、公正的會計審核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社會大眾百姓的負責,也與普通群眾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
(三)侵犯公眾利益
由于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許多公司企業(yè)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投資,獲得更多的利潤,便利用財務會計人員做假賬,謀取暴利,偷稅漏稅。一旦東窗事發(fā),企業(yè)形象近毀,面臨倒閉;企業(yè)會計人員被吊銷工作執(zhí)照,更有甚者,觸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由于不良現象的屢次發(fā)生,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不誠信現象在社會中的普遍存在,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四、財務造假的手段
(一)構建復雜的組織結構,利用關聯方進行造假
很多股份制企業(yè)一旦上市以后,就加速擴大自己的規(guī)模,不斷成立各種分公司、子公司;或者是尋求多元化的發(fā)展,不斷開拓新的業(yè)務,建立或收購新的公司,這樣公司的規(guī)模就會越來越大,但效益會不會也隨著越來越好呢,那就不一定了,有時盲目的擴張帶來的是負面效應。當公司面臨無法達到證券市場的盈利預期時,管理層就會利用企業(yè)復雜的組織結構進行財務造假,即做假賬。
(二)虛增收入
公司虛收入的手段可謂是“以假亂真”。一是以真實銷售客戶的名義虛增收入。比如將虛增收入分散到數量眾多的客戶,這種手段查起來非常費時費力,客戶是真實的,而且每家客戶的虛增金額并不大;二是將企業(yè)資金來虛購原材料或者在建工程,轉到“體外”,再以銷售的名義“回流”到企業(yè);三是將個人向銀行貸款、政府補貼款等資金也偽造成營業(yè)收入。
(三)虛增資產
由于資產負債表現越來越引起學術和廣大投資者的關注,投資者將焦點逐漸從利潤表轉向資產負債表,這驅使IPO上市企業(yè)希冀通過粉飾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來達到上市以及籌集資金的目的。其中最慣用的手段就是虛增企業(yè)資產的賬面價值。例如廣東新大地公司,在2009年-2011年,新大地向平遠縣二輕建筑公司以支付工程款的名義付款,由此形成在建工程,期末列入固定資產項目中,但是平遠縣二輕建筑公司并未實施建造工程,不滿足資產的確認條件。新大地公司連續(xù)三年虛增的固定資產金額分別達到227.68萬元、648.73萬元、264.5萬元。
五、財務造假的治理對策
(一)加強公民社會道德建設向誠信看齊
1.打造誠信社會市場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切實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全社會都應達到共識,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一個信用缺失的國家必然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前,誠信缺失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全體公民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向誠信看齊。
2.打造信用社會政府
政府信用反映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政府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主要內容,政府信用需要政府的自覺,政府的良知與行為自主性能夠提高政府能力、克服信任危機和提升政府形象。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浮夸風,提高政府信譽度。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全社會走向誠信的道路。
(二)建立引入第三方委托審計制度
注冊會計師應該是公正獨立的第三方,在審計時應該向社會公眾負責,而不是向審計對象負責。而在現實情況中,事務所和注會卻是接受被審計公司的委托并向被審計單位收取費用,這使得會計師在要履行職責為公眾負責,還是保護客戶為其隱瞞甚至造假以取得報酬之間難以取得平衡。在這樣的矛盾中,在造假沒有滅頂之災的情況下,很容易令會計師做出傾向保護客戶的沖動,這也目前上市公司造假難以禁絕的根源。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提供正確可靠的審計報告。
(三)充分利用外部媒體監(jiān)督
證監(jiān)會2013年10月統(tǒng)計數據發(fā)現,境內上市公司數2489家,境內上市外資股107家。面對如此多的上市公司,監(jiān)管部門力不從心;而廣大公眾勢單力薄且對財務知識缺乏了解,無時間也無精力。不僅包括記者還有財務專家都應該充分發(fā)揮其監(jiān)督優(yōu)勢。同時,政府應該為這些外部監(jiān)督力量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強有力的支持環(huán)境下它們才能更加充分挖掘企業(yè)背后的秘密。重視輿論監(jiān)督,完善社會監(jiān)督體系,通過社會媒體、新聞及群眾監(jiān)督,做好相關工作。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
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主要包括愛崗敬業(yè)、熟悉法規(guī)、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秘密等方面的內容。健全的會計職業(yè)道德,既要重視良心主導,更應重視制度規(guī)范。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時刻與利益在博弈,一旦利益占了上風,故意犯錯或有意回避等現象就會產生。公司應定期組織會計人員進行道德培訓,領導應起到帶頭作用,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任何說服教育的作用都明顯。同時,《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边@一規(guī)定更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的職責,規(guī)范了單位負責人在會計工作上的行為。負責人若能及時發(fā)現并指出問題,才能有效地控制住造假的源頭進而很好的遏制造假行為,避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五)加快會計法制建設,加大執(zhí)法力度
會計人員造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如果能做到對造假行為的零容忍,就會杜絕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法律部門完善會計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部門加大監(jiān)督力度,社會各界完善監(jiān)督體系,外界媒體及時曝光造假行為。各部門各司其職,切實做到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讓那些造假者付出慘痛的代價。
(六)應進一步提升會計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
關注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建立會計從業(yè)生涯過程化動態(tài)監(jiān)督和考核體系,切實提升相關從業(yè)人員自身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各級各類認證和考試,提升會計人員你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重視會計從業(yè)人員的誠信體系建設,做到一旦違紀,記錄其生涯檔案,與其以后發(fā)展相聯系。
五、結語
雖然我國證券市場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財務造假的案例仍持有發(fā)生,這依然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由于財務信息作為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越來越被廣大投資者、管理者、企業(yè)決策者等財務信息使用者所重視。但造假信息的不斷流入,為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對公司內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證券市場的上市制度,無論是會計、審計準則的不斷修訂完善,還是公司相關人員自覺性的提高,應該都會對財務造假的行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呂學典.《會計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會計之友
[2] 何燕儀.《試論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商業(yè)經濟
[3] 李軍.《從“不做假帳”談會計監(jiān)督》,財會研究
[4] 曹靖廉.《淺談財務造假的原因及手段》
[5] 王瑩、曾秋跟.《IPO上市財務造假手段與對策分析》,現代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