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腸套疊是導致小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也是兒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1]。95%的小兒腸套疊為原發(fā)性,2 歲以下嬰幼兒好發(fā),尤以4~10 個月嬰幼兒最為多見[2]。以往診斷小兒腸套疊多采用X線透視下空氣灌腸檢查,近年隨著超聲儀器分辨率的不斷提高及高頻超聲的廣泛應用,超聲在小兒腸套疊的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多。筆者將低頻與高頻超聲聯(lián)合應用,探討其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 年6 月-2012 年6 月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或空氣灌腸復位的腸套疊患兒73 例(男46 例,女27 例),年齡2 個月~6 歲,所有患兒均行超聲檢查。臨床表現(xiàn):陣發(fā)性哭鬧或腹痛69 例(94.5%),嘔吐癥狀42 例(57.5%),大便異常4 例(5.5%),腹部包塊9 例(12.3%),少數(shù)病例表現(xiàn)有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熱等。
1.2 儀器與方法 常規(guī)采取仰臥位,應用GE LOGIQ 400 Pro Series及邁瑞公司DC-6 Expert超聲診斷儀,低頻探頭頻率選擇5.0 MHz,高頻探頭頻率選擇7~10 MHz。首先用低頻探頭對全腹臟器進行仔細檢查,同時觀察盆腹腔有無異?;芈暟鼔K、擴張的腸管、積液或積氣,發(fā)現(xiàn)可疑腸套疊聲像圖后記錄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態(tài)、內(nèi)部回聲,之后常規(guī)改用高頻探頭再次掃查盆腹腔,對低頻探頭發(fā)現(xiàn)的腸套疊包塊做縱橫斜等多切面實時掃查,并將兩種超聲探頭獲得的圖像進行對比分析。
本組73 例腸套疊包塊中位于右側(cè)腹60 例,左上腹9 例,左下腹2 例,其中經(jīng)低頻超聲明確診斷62 例(84.9%),5 例(6.8%)低頻探頭掃查提示腸套疊可能,漏診6 例(8.2%),高頻探頭明確診斷腸套疊71 例(97.3%),其中14 例可見腸套疊包塊內(nèi)外大小不等的淋巴結回聲,2 例漏診。
腸套疊低頻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為:包塊短軸切面似“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如圖1),邊界尚清晰,內(nèi)部結構顯示較模糊,長軸切面似“套筒樣”,呈現(xiàn)多層高低相間的回聲帶,部分患兒見梗阻以上部位腸管擴張、腹腔積液。
腸套疊高頻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為:長軸與短軸切面均可清晰顯示被套腸管呈強弱相間的回聲,黏膜、漿膜為強回聲,肌層為弱回聲,短軸切面見包塊邊界清楚,內(nèi)部呈現(xiàn)清晰的“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如圖2),部分患兒還可顯示包塊內(nèi)外腸系膜淋巴結的大小形態(tài)(如圖3),沿腸管長軸切面上“套筒征”清晰可見,并可顯示套疊腸管的鞘部及套入部。當腸套疊引起小腸梗阻時,在液體襯托下,病變部位以上腸管呈現(xiàn)“琴鍵征”。
圖1 低頻超聲短軸切面的“同心圓”征
圖2 高頻超聲短軸切面的“同心圓”征
圖3 高頻超聲顯示套疊包塊內(nèi)部的淋巴結
腸套疊是指部分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鄰近腸管的一種疾病,多為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腔內(nèi)。腸套疊可以發(fā)生在小腸或結腸任何部位,其中以小腸末端套入結腸最為多見[3]。
目前腸套疊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病毒性腸炎引起高胃泌素血癥從而導致小兒急性腸套疊[4];(2)嬰幼兒回盲部腸系膜活動度較大;(3)飲食改變、腹瀉、高熱等引起腸蠕動節(jié)律紊亂,誘發(fā)腸套疊;(4)繼發(fā)性腸套疊多因腸壁或腸腔內(nèi)器質(zhì)性病變誘發(fā),如腸息肉、美克爾憩室、腸腫瘤、腸壁血腫等[3]。
腸套疊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陣發(fā)性哭鬧、嘔吐、血便及腹部包塊[5],但由于此病好發(fā)于嬰幼兒,采集病史較困難,臨床診斷多依賴于輔助檢查,而X線造影具有一定放射損傷,患者家屬更愿意接受無痛無創(chuàng)的超聲檢查?!疤淄舱鳌迸c“同心圓征”是腸套疊超聲診斷中極為典型的二維超聲表現(xiàn),對患兒的確診非常有利。本組62 例(84.9%)經(jīng)5.0 MHz低頻探頭掃查有較典型的腸套疊征象,5 例(6.8%)低頻探頭掃查提示腸套疊征象,但仍有6 例(8.2%)低頻超聲無腸套疊征象,且低頻超聲圖像不夠清晰,不能顯示腸管的管腔情況及套入腸管的影像。高頻超聲利用其高分辨率的優(yōu)勢,應用于腹壁較薄的腸套疊患兒可獲得清晰的圖像,并可測量腸壁厚度,對腸梗阻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期[7]。對于直徑較小、套管征長度較短的小腸型腸套疊[6]高頻超聲更能顯示其高分辨率的優(yōu)勢,彌補了低頻超聲的不足。本組低頻超聲漏診的6 例腸套疊中經(jīng)高頻探頭掃查診斷4 例,套疊直徑為2.1~2.3 cm。有文獻報道[7],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腸壁的血運可以判斷腸管是否壞死,但因大多數(shù)腸套疊患兒哭鬧不合作,且頻繁嘔吐的患兒不宜使用鎮(zhèn)靜劑,此時行血流檢測誤差較大,因此實際工作中二維超聲更實用。
臨床疑似腸套疊患兒行超聲檢查時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1)正常胃腸道:正常胃腸道有時也可呈現(xiàn)“同心圓”征,但該征象多為暫時性,對其進行動態(tài)觀察,可見其伴隨腸蠕動出現(xiàn)而消失;(2)閉孔疝:閉孔疝包塊距腹壁較遠,且在腹部的位置較低;(3)闌尾炎包塊多位于右下腹,管腔較細,有一端為盲端[8-9]。
本組低頻與高頻超聲聯(lián)合應用尚漏診2 例,均為小腸套疊,分析其漏診原因可能為:(1)操作者掃查不夠仔細或經(jīng)驗不足,對小腸套疊形成的小腫塊沒有充分認識;(2)患兒哭鬧且檢查時間短,腸氣遮擋了腫塊的顯示。
綜上所述,對臨床疑似腸套疊的患兒,用低頻探頭顯示不清時,可改用高頻探頭再檢查一遍,以提高診斷準確率。超聲檢查無禁忌證,可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為臨床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jù),是首選的輔助檢查。
[1]李劍,楊力,王顥,等.腸梗阻的聲像圖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24(Suppl):126-128.
[2]張金哲,潘少川,黃澄如.實用小兒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67.
[3]王慕逖.兒科學[M].5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59-260.
[4]宋翠萍,牛愛國,陳瑩.病毒性腸炎、高胃泌素血癥與小兒急性腸套疊病因的相互關系[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2,23(5):423-425.
[5]張堯,李士星,白玉作,等.兒童大腸套疊與小腸套疊的超聲影像特點[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23(3):208-210.
[6]金美英,徐飛,張萍,等.小兒腸套疊不同類型超聲表現(xiàn)及發(fā)病率變化的回顧性分析[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0,15(5):390-391.
[7]李劍,楊力,王顥,等.腸梗阻的聲像圖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24:126-128.
[8]陳建國,蘆金飛.彩色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32 例結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7,13(19):47-48.
[9]趙忠,李振,戚勝杰,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套疊選擇復位方式中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1(10):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