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直福
由國家教育部修訂,自2004年9月1日起執(zhí)行的《中學生守則》第九條要求:“明辨是非,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绷硗猓吨袑W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14條也要求:“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顯然,《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都將誠信作為學生規(guī)范來培養(yǎng)。因此,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作為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然而,當今社會存在一些不誠信的現象,如“豆腐渣”工程、食品安全問題、假學歷應聘等等。學校中也存在抄襲作業(yè)、冒充父母簽名等現象。這些誠信缺失的現象,時刻提醒著教育工作者:初中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今天的誠信文化校園可以支撐起明日的誠信社會,學校誠信教育在誠信社會的建立和完善中負有重要的使命。學校要從學生的誠信意識與日常行為規(guī)范入手,充分發(fā)揮誠信文化校園對初中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將誠信教育與學科文化教育相結合,使學生體驗到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筆者之前所在的學?!I娇h城關中學,通過三年多的實踐研究,開展了系列活動,提出了初中誠信文化校園的構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誠信文化教育網絡
誠信,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又是社會管理和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它調節(jié)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系著社會秩序。做人需要誠信,社會呼喚誠信。誠信贏得尊嚴,“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誠信是人的一張臉,寫著一個人的品德和操行;誠信是社會的一幅畫,描繪了一個民族的基本素養(yǎng)。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因此,在初中開展系列誠信教育活動意義非凡。常山縣城關中學的做法是把建立健全誠信文化教育網絡作為誠信教育的基礎來抓。學校建立了以校長室為龍頭的誠信教育網絡,即“校長室—各處室—班主任—學生”和“課題組—政教處—年級組—教師—團委學生會—學生”的雙向教育網絡,同時開發(fā)了“至誠城中”誠信校本課程,并每月一次開展“誠信之星”的評比,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誠信教育的顯性資源
(一)以校本課程為抓手,樹立誠信理念
學校以開發(fā)校本課程為抓手,挖掘誠信教育資源,主要是從學校實際出發(fā),以校園文化積淀為基礎,以校本教材《至誠城中》為載體,每周一的第7節(jié)課開展教學活動(由班主任或綜合實踐課程教師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對學生進行誠信的正面教育?!吨琳\城中》一書共分七個部分:誠信制度、誠信做人、誠信求知、誠信交友、誠信處世、愛國守法和明禮誠信。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要求學生收集誠信方面的名人名言、誠信小故事,講講身邊的人和事,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等。這樣,學校在誠信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掘校園的精神、制度、物質文化中的誠信內涵,整合內部的資源,實現了誠信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優(yōu)化、統(tǒng)一。
(二)以活動為平臺,開展誠信行動
學校設計了以誠信為主題的活動,具體分為一般活動與專題活動兩類。一般活動按常規(guī)進行,提示學生應具有誠信意識,如誠信主題班會、誠信考場、誠信征文墻報等。專題活動則通過精心設計活動情境讓學生體驗誠信的要義,如誠信活動周、“誠信你我他”演講比賽、新生誠信宣誓儀式、“誠信之星”評比等。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將誠信的種子根植于每一個學生的吃、穿、住、行、學習、生活、思想的各個方面。如“每月之星”評選活動,就讓更多的學生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自己的班級和學校,并以身邊人的先進事跡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挖掘誠信教育的隱性資源
(一)營造誠信環(huán)境文化,熏陶意識
誠信環(huán)境文化由校園環(huán)境、物質設施、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等構成;誠信文化產品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研究成果,有文化、藝術、體育等人文產品。網絡時代賦予了誠信教育新的時代背景,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探索不同的教育方法。學校從美化學生周圍的環(huán)境出發(fā),利用有限的校園空間,讓每一面墻、每一塊石頭都能為誠信的含義代言,讓誠信環(huán)境與氛圍的美與學生心靈的美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如象征學校誠信精神的“至誠”石,矗立于正對大門的位置,學生每天進出校門時都能耳濡目染受到無聲的教育。又如在墻壁上張貼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如“人無誠信不立、業(yè)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等等)和故事(如《樂羊子妻》《曾子殺豬》《程門立雪》《移木建信》等),還讓學生自己去收集這些資料,并且互相交流、談體會等。
(二)堅持誠信師德育人,落實行動
身教重于言教,學校堅持以誠信師德育人。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直接影響著誠信教育的效果。學校從加強師德建設入手,對教師的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納入誠信師德考核中。
(三)構建誠信制度,保障實效
在認真學習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有關誠信的條款后,學校制訂了相關的學校誠信制度、班級誠信公約,并通過“誠信之星”評比,使制度有落實、有成果、有實效。
(四)注重課堂誠信滲透,全面保證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利用各學科的特點因勢利導地滲透誠信思想尤為重要。尤其是語文、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科學等學科,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誠信素材,可以結合教學的三維目標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進行誠信教育的積極滲透,寓誠信教育于正常學科教學中。學校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處處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和諧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誠信品質由“他律”到“自律”的形成過程是重點與難點。學校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揮作為道德實踐主體的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根據自身狀況,自主設計誠信承諾的形式和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研究,學校的誠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學校形成了誠信校園文化。各教室都張貼《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規(guī)章制度,各走廊、樓道都有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展板等。二是教職員工樹立了誠信育人的意識。在學校里,不僅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講誠信,而且門衛(wèi)保安、食堂工作人員、后勤工作人員都將講誠信寫入工作職責之中。三是學生養(yǎng)成了誠信做人的規(guī)范。學校通過開設“至誠城中”校本課程,開展“每月之星”評比活動,舉行誠信書畫、征文和典故收集比賽等系列活動,增強了學生對“誠信”的道德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完成了誠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造就了具有“誠信觀念以及誠信行為能力”的學生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