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江
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學習進步和提高,這一道理我們每一位教師已達共識,整個社會也在努力優(yōu)化這種環(huán)境。如何營造師生內部關系,一直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環(huán)境,很多時候卻被我們忽視了。為做好師生角色轉換事宜,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真誠”的關系,把赤誠心、真摯的愛全部獻給學生,用赤誠的心贏得學生的心,用真摯的愛換取學生對祖國、對人民對生活的愛。在師生角色轉換過程中始終貫穿平等和藹、和諧互重、真誠友善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一、利用角色轉換,建立起平等和藹的師生關系
教師、學生,從社會分工和各自承擔的責任、義務看,二者是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教師就是教育者、引導者,他應盡其所能,認真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將社會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高尚情操轉化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職業(yè)素質決定了他的決定作用和支配地位,學生則處于被支配的地位。他只有教師所施教育的選擇權利(或甲或乙、或多或少),但無論怎樣選擇,都在教師的決定范圍內。從師生廣泛的活動和交往看,師生又是益友、同志的關系,二者是平等的,各自獨立的個體。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是一位組織者、是參謀、是助手。此時教師應利用自己知識、智慧、品行、興趣、愛好,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感染學生、豐富學生、引導學生。
在這一活動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會充當不同角色,處在不同環(huán)境和位置,就應扮演不同的角色,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我們每位教師都應注重師生間位置的變換、關系的變化,不能老是那張“肌肉緊張、毫無血色”的臉。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是一位睿智的決策者;活動交往中教師是熱情活潑,和藹可信的益友,是強有力的助手,是人生前進的引路人。這樣,學生既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敬畏”,又對活動交往中的老師“敬重”,既信任老師又依賴老師,讓師生間平等和諧關系順利確定,健康發(fā)展,相互促進。
二、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起和諧互重的師生關系
熱愛關心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教育學生的前提。但由于我國“師道尊嚴”固有的傳統(tǒng)影響和一個時期以來,社會對“尊師重教”的倡導,使部分教師產生誤解,因為我是教師,社會就該尊重我,學生就應尊敬我,完全將學生的對自己的態(tài)度視為付出的標準,孰不知,社會,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尊敬,是對教師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對學生的無限熱愛,不倦教誨的回報和獎賞,教師的“師尊”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熱愛才獲得的。
追溯教育的產生,我們知道,教育一開始就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適應,對學生的關懷和照顧?!耙詫W為本,因學論教”“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因材施教”等,一系列傳統(tǒng)教育思想都一再強調這一觀點,但實質上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思考如何寬容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其次才考慮如何教育學生,如何傳授知識。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常見有些教師不斷埋怨學生不懂禮貌,不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等等,而不能在這一系列的問題面前,深刻地從自身來反思。馬卡連柯多次強調:沒有健全教育環(huán)境而能養(yǎng)成可貴的品質的例子,我連一個也沒有見過?;蛘叻催^來說,有了正確的教育工作,而會產生墮落的性格,也是不會有的。所以,我深信孩子們之所以成為違法者或不正常人,都是由于受了違法者和不正常人的教育緣故。正常的教育,具有一定目的教育,我們應積極主動去關心、愛護學生,用教師愛的智慧、愛的溫暖、愛的言行去感化學生,理解學生,給學生以示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愛,喚醒學生的良知,激發(fā)學生感情,使他們心與老師心碰撞,情與情交融,產生尊敬老師,依賴老師,愛慕老師的,從情感形成上進的動力,建立起和諧互重的師生關系和感情的升華。
三、保持與學生交流溝通,建立起真誠友善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是長期的,要保持和發(fā)展它更是艱難曲折的。每一位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維系,少則一年,多則三年五載乃至更長一些,這是不能單靠教師與學生一兩次的促膝長談便能完成的。師生之間的誠信度,要靠師生共同長期的感情交往來完成,是情感溝通為動力的良性循環(huán)。就學生的成長來說,其知識經驗的增長,跟不上體能方面的增強,加之他們的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總是要問一個“為什么”對各種新事物總想學習,總要嘗試,自然地就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他們迫切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而且,這種要求是隨時的,無明顯的表露,如果教師不能與學生經常交流,就不可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不能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當學生認為他該從教師那里得到的而沒得到時,他會對教師滿意嗎?師生的關系會好嗎?
況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與學生的交流,更多的是單向的(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和單一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只有在日常交往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交流的雙向性立體性(師生雙方既輸出信息,又接受信息。輸出的信息,既有知識,更多的還是情感、意志、智慧和品行)。在這種交往活動中建立起真誠友善的朋友關系,師生間的隔膜、生疏才會消除,相互間的理解、信任、依賴才可能建立。此時,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引導、熏陶就容易發(fā)揮作用。布貝爾說:“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圖,而是師生間的相互接觸?!睅熒g交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思想感情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是費時又費心的。所以,有些教師在短暫的交流以后,特別是不見明顯成效,就失去了耐心,喪失了信心,結果使建立的真誠友善的師生關系夭折、斷送。須知,教師勞動的長期性,既是體現(xiàn),更是要求,教師只有和學生一道,堅持不懈地共同用心靈去栽培、澆灌,才能使師生真誠友善的關系、情感色彩、友誼之花常開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