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
近日園內(nèi)進行了新一輪《指南》教研活動,我想就此寫點什么。理論指導實踐,將所學的東西加以運用又或者逐步改變思想和行為方式,雖緩慢卻也穩(wěn)步成長。
今日的閱讀活動時間采用了孫潔老師的建議:“小朋友圍坐在一起,聽老師講一本書?!惫适聲恰度齻€和尚》,這是個相當經(jīng)典的故事,故事通過描述三個和尚沒水吃,后來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救火直至三人合作打水的情節(jié),飽含“人心齊,泰山移”的寓意。
在故事的開始,我先是請小朋友想一想三個和尚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小朋友有的說:“關于和尚念經(jīng)的故事吧!”有的則根據(jù)《三只小豬》的故事得到了“和尚蓋房子”的猜想。在我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并討論故事內(nèi)容后,孩子們終于了解了三個和尚所發(fā)生的事。
“通過故事你學到了什么?”我慢慢地合上書本問小朋友們。
“通過這個故事,我學到了和尚除了要念經(jīng),還要很累地去挑水、打掃環(huán)境?!蔽奈膿P起小腦袋天真地說。
“很辛苦是不是?那下次小朋友要是去廟里參觀,可不可以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讓小和尚他們少辛苦點?”我對文文微笑著說道。
“是的?!蔽奈闹刂氐攸c了點頭,我想我知道文文在這里學會了尊重和珍惜。
“我學到了小和尚剛開始沒能收服高和尚和胖和尚,后來收服了,所以才一起挑水?!毙$麋餮劬镩W著光。
“那他是怎么收服高和尚和胖和尚呢?”我很驚奇他用了“收服”的字眼,又不是妖怪,怎么還用了“收服”呢!
“嗯……”小琪琪的沉默讓我知道他沒了主意。
“最后是什么讓三個和尚和好了呢?”我換了個思路。
“是因為有火災,三個和尚共同撲滅了火,一起挑水!”小琪琪其實對故事的理解沒有偏差,只是不懂去表達。
“所以,最后其實是大家一起……”我故作停頓,等待他給我的答案。
“團結協(xié)作!”小琪琪拍著腦袋,恍然大悟地喊道。
“對了,團結在一起才滅了火,有沒有誰收服誰呀?”我還是要引導他回到原本的答案,讓他實現(xiàn)自我否定,從而深記這個道理。
“沒有,是大家團結的結果。“我伸了一個大拇指給他,我想他知道了團結的力量。
“我學會了小和尚很聰明,他自己不干活,怕吃虧!”曉航擠眉迫不及待地說道。
我很詫異為何他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不能直面批評,于是我引用了一個實例。“好,小朋友,如果現(xiàn)在曹老師和阿麗婭一人應該拿兩本書,可是曹老師怕累,把自己的書也給了阿麗婭,讓阿麗亞自己拿四本書,她累得都出汗了,而我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干,你們覺得曹老師做得對不對?”
“不對,因為曹老師自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可以讓別人幫助你?!毙∨笥押魬?。
“那曉航如果你和小雅一起干活,他都不干,就讓你干,你還覺得他聰明嗎?你還愿意和他做朋友嗎?你還會和他在一起很快樂地玩耍嗎?”
“不,好朋友之間應該有苦一起吃?!睍院较裥〈笕艘话慊卮?。
“所以,有活不怕,在你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大家一起干,一起分擔就會非常快樂地度過了。如果有小朋友自己做不到的話,你可以……”
“嗯,幫助他!”曉航靦腆地撓著后腦笑答到,我想他懂得了分享與分擔。
從前我們拿到一本書就會直接講,然后懂得固定的道理,阻止其他思想的出現(xiàn),使思維規(guī)范化,卻淹沒自己的真實想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充分肯定了幼兒教師在教育、兒童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對教師素質(zh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挑戰(zhàn)。教師作為幼兒的傾聽者,不僅要重視促進的規(guī)范作用,還應適當?shù)貙τ變汉侠淼南敕ńo予必要的支持,不當?shù)南敕ㄇ敖o予一定的糾正,這樣才能讓一則故事不止局限于一本書的厚度,一個道理的長度,讓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更加親切,從而互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