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甲狀腺激素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5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77例與觀察組78例,分別對兩組患者開展甲狀腺激素的相關檢測,記錄血清中甲狀腺素、促甲狀腺激素、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的水平,并開展比較與分析。結果 在BPRS評分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激惹性因子分與敵對猜疑因子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TSH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發(fā)生沖突攻擊行為的原因極大可能與甲狀腺激素水平有相關性。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甲狀腺激素;沖突攻擊行為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09-02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T3水平與暴力犯罪行為有直接關聯(lián)[1],本文針對有暴力犯罪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與甲狀腺素水平改變是否存在關聯(lián)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55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將15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8例與對照組7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0歲,平均年齡為(36.24±5.71)歲,最短病程為1年,最長病程為19年,平均病程為(9.38±3.56)歲,其中已婚43例,未婚29例,離異或者喪偶6例;學歷:高中及以上者36例,初中及以下者42例;職業(yè):腦力職業(yè)8例,體力職業(yè)33例,無業(yè)37例。平均住院次數(shù)為(2.1±1.7)次。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0歲,平均年齡為(35.58±6.92)歲,最短病程為1年,最長病程為22年,平均病程為(11.72±4.84)歲,其中已婚38例,未婚30例,離異或者喪偶9例;學歷:高中及以上者28例,初中及以下者49例;職業(yè):腦力職業(yè)11例,體力職業(yè)26例,無業(yè)40例。平均住院次數(shù)為(2.7±2.1)次。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婚配、職業(yè)、學歷、臨床表現(xiàn)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18歲<年齡<60歲,病程>1年;②排除情感性、器質性以及其他精神障礙;⑨患者半年內未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④患者在入院前2周未應用過抗精神病的相關藥物;⑤無明確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飲食障礙、肥胖等癥狀。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清甲狀腺激素測量,具體方法如下:患者于清晨6時抽取3ml空腹血,并將其置于2-8℃的冰箱中進行儲存,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應用試劑盒(由上海鴻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對患者的TSH、T4以及T3開展測定。
參照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以及MOAS量表制定本次研究所用量表,包括對他人的攻擊、對財產的攻擊、言語攻擊以及自身攻擊等4個分量表,以及加權總分。兩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l周均進行了BPRS以及MOAS量表評定,并且對TSH、T4、T3等進行測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思維障礙因子分、缺乏活力因子分以及焦慮抑郁因子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提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觀察組患者的激惹性因子分、敵對猜疑因子分以及總分與對照組比較,提升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患者的T4、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觀察組患者的TSH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 論
通過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的機體內部環(huán)境進行調整,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障礙,達到治療的效果,有利于醫(yī)師在臨床的治療中進行藥物的調整和合理的選擇用藥,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都起到重要的作用[2]。
參考文獻
[1] 李廣新,周宏輝.男性新入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相關因素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20(3):174-175.
[2] 黃云清,俞淑金,劉志英,等.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17(5):50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