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平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行硅膠管治療與中心靜脈置管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行硅膠管治療,觀察組行中心靜脈置管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肺復張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以70.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0.0%;觀察組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P均<0.05);兩組肺復張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行中心靜脈置管治療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且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均較短,效果明顯優(yōu)于硅膠管治療,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自發(fā)性氣胸;硅膠管;中心靜脈置管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095-01
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肺大泡被破壞后,其閉合受到加大的障礙,該病具有發(fā)病期、病情進展迅速,其臨床表現極易被患者原有病情所掩蓋,故而臨床漏診、誤診率均較高,病死率高達17%[1]。我院在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治療中,分別采用了硅膠管于中心靜脈置管治療,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老年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60例,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年齡為61-87歲,平均年齡為(67.2±4.5)歲;病程為11個月-14年不等,平均病程為(2.5±1.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修訂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中的診斷標準。23例為慢支肺氣腫,15例為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12例為肺源性心臟病,10例為支氣管哮喘。自發(fā)性氣胸誘因:27例呼吸道感染伴嚴重咳嗽,12例情緒波動異常,11例屏氣用力過度,10例未見誘因。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加重等癥狀。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吸氧、解痙平喘、抗感染以及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切開硅膠管將其插入水封瓶引流;觀察組則采用中心靜脈導管負壓式引流,穿刺部位選取為鎖骨中線與第二肋間交界處,套針管并經回抽且見空氣后將導管置入,壓力為1.0-1.5kPa后行負壓式引流。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參照患者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結果,分為痊愈、好轉與無效,痊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恢復正常,X片顯示肺復張完全且氣胸消失;好轉: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所改善,X片顯示肺復張基本完全且氣胸有所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3])、肺復張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以70.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0.0%(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組別 例數 痊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
對照組 30 13 8 9 70.0
觀察組 30 18 9 3 90.0a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肺復張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肺復張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復張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例,d)
組別 例數 肺復張時間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
對照組 30 5.3±1.2 6.6±1.5 10.8±3.4
觀察組 30 5.2±1.4b 2.0±0.4a 6.9±2.4a
注:與對照組比較,abP<0.05,b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出現1例創(chuàng)口感染,2例管腔堵塞;對照組出現例7創(chuàng)口感染,3例管腔堵塞,2例皮下氣腫,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P<0.05)。
3 討論
一般而言,老年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均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癥狀,患者會因其支氣管長期處于水腫充血狀態(tài),而使支氣管的彈力纖維與平滑肌受到嚴重破壞,且為纖維組織的增生提供較為便利的條件,久而久之會使支氣管腔變得更為狹窄,出現阻塞甚至是扭曲現象,進而形成肺大泡,當肺內壓增加或出現咳嗽癥狀時,會加大肺大泡破裂的可能,形成氣胸,另有部分患者會因破裂口表現為活瓣狀(單向),出現張力性氣胸,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故而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4-5]。
以往老年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治療中多采用硅膠管引流,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中心靜脈置管治療方法得到了廣泛普及與應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且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其優(yōu)點主要體現如下:①其較之于機械刺激,對組織的損傷程度大大降低,且無需反復多次穿刺,因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應性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②引流速度可控制,因而可有效避免水腫充血事件發(fā)生;③置管創(chuàng)口小,治療完成后不會留下瘢痕,有效減少了患者痛苦,患者可接受程度高;④置管過程中不受體位限制,離床活動不受限,大大縮短了恢復時間;⑤適應證范圍較廣。但由于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管腔細小,易出現堵塞現象,臨床經沖管后一般可有效預防[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行中心靜脈置管治療、對照組行硅膠管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以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且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其有效性與安全性,故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代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3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0(03):1105-1106.
[2] 胡汛,周禮湘,柴東喆,等.外科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57例的體會[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2,30(06):2219-2220.
[3] 顧體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31例治療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09):591-592.
[4] 方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25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24(01):512-513.
[5] 竇月萍.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1(21):1549-1550.
[6] 彭百菊,楊多濤.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氣胸68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12(2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