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使高校校報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如何應對這些挑戰(zhàn)是每個校報工作人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校報的發(fā)展困境,認為要通過加快報網融合;突出新聞策劃,打造品牌欄目;加強深度報道,重視新聞評論;充分調動學生讀者的參與意識等方式進一步擴大高校校報的影響力。
關鍵詞:高校校報 新媒體 影響力
高校校報作為加強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和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主陣地,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聯(lián)系廣大師生員工、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重要紐帶,是展示高校對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移動終端的不斷更新,手機報、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體不斷涌現(xiàn)。這些新媒體具有更強的時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且形態(tài)多元等特征,對追求時尚的高校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高校校報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謀求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校報的發(fā)展困境
(一)形式上,紙質校報與新媒體對比劣勢明顯
1、出版周期長,時效性差
目前,高校校報多為周報、旬報、半月報或月報,出版周期較長。當一則新聞見諸報端時,讀者早已從新聞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從而失去了關注的興趣?!靶侣劇辈弧靶隆保@直接導致了讀者對高校校報的閱讀興趣下降。
2、形式單一,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強
當下,以網絡為依托的新媒體通過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表現(xiàn)手段展示新聞信息。新穎、時尚的新媒體早已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閱讀習慣。而高校校報文字加圖片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始終難以改變,這必然喪失了校報對青年讀者的吸引力。
3、受版面影響,信息量有限
紙質校報受版面限制,一般每版所能容納的字數(shù)不超過6000字。而網絡新聞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新媒體海量的信息,往往更能滿足閱讀者的需要。
4、單項傳播,與讀者交互能力弱
微博、BBS等新媒體的交互功能強大,讀者隨時隨地可以參與到對新聞事件的討論、交流中。參與的熱情往往能夠帶動關注、閱讀的熱情,而紙質校報的交互能力則極其有限。
(二)內容上,政治化的傳播模式讓高校校報對學生讀者的吸引力不強
高校校報作為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宣傳、教育的氣息較為濃重。因此在稿件主題的把握和語言的嚴謹性上,較之新媒體有更高的要求。而作為高校校報主要讀者的青年大學生,個性鮮明,追求新鮮感與趣味性。一些并不規(guī)范的“網絡用語”往往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而規(guī)范、嚴謹?shù)母咝P箫@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
二、高校校報如何發(fā)展以應對新媒體挑戰(zhàn)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高校校報必須主動求新求變,爭取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一)加快報網融合,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展高校校報影響力
當前,高校校報與網絡整合主要通過校報電子版的形式,即通過軟件將校報以電子化的形式發(fā)布在網絡上供讀者閱讀。這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閱讀,擴大了校報的影響力。但要想解決高校校報時效性和互動性弱的問題,還需要與更多的新媒體工具進行整合。比如,開辦校報網、開通校報官方微博等方式。這樣,既可以即使發(fā)布新聞信息,又可以在網上發(fā)起互動話題討論,在網上進行投稿、約稿,很好地實現(xiàn)高校校報與網絡的優(yōu)勢互補與融合。
(二)突出新聞策劃,打造品牌欄目
新聞策劃是新聞媒體對一定時期或某項專題的報道所進行的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指揮和調控。好的新聞策劃會引導讀者對新聞事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理解,從而達到不同凡響的效果。而品牌欄目則是提升高校校報形象的有效手段。以《九江學院報》為例,依托校內曾多次獲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獎的“濂溪講壇”,校報校園生活版開辟了品牌欄目《濂溪講壇回音壁》,專門刊登師生在聽取名師、大家在濂溪講壇做專題講座后的思考與感受,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與好評。
(三)加強深度報道,重視新聞評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曾提出過“三層報道”的概念。即:第一層報道是對事實直截了當?shù)膱蟮?;第二層報道是發(fā)掘表象背后實質的調查性報道;第三層報道則是在事實性和調查性的基礎上所做的解釋性和分析性的報道[1]。其中第二、第三層報道就是深度報道的主要內容。高校校報作為新聞紙質媒介,周期性長,時效性無法與新媒體媲美,只能從新聞報道的深度上做文章。不僅告訴讀者“是什么”,更要告訴讀者“為什么”,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
此外,“言論是報紙的旗幟”。讀者需要信息,更需要媒體提供分析判斷和見解。一篇好的新聞評論往往可以進一步擴展新聞報道的內涵,讓新聞更有深度、力度和感染力。高校校報的主要讀者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鮮明,但在心理和思想觀念上還不十分成熟。好的新聞評論能夠引導他們更加理性地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幫助他們成長。
(四)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調動學生讀者的參與意識
高校校報的主要讀者是在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讀者的參與意識有助于贏得他們對校報的關注與喜愛。以《九江學院報》為例,編輯部定期組織學生記者在同學中走訪,收集同學們感興趣的新聞話題,了解同學們關注的校園熱點和社會熱點;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征集同學們喜愛的欄目和文章,以及他們的意見建議;通過微博發(fā)起話題討論,開辟《微校園》系列欄目,在微博上加強與校園讀者和校友的聯(lián)系、互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新媒體對高校校報的沖擊還將會持續(xù)加大,高校校報只有與時俱進,通過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才能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贏得新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肖魯仁.深度報道主題定位的一般思維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2期
作者簡介:高原,女,1981年10月出生,講師,九江學院黨委宣傳部校報編輯部副主任,武漢大學,碩士。
(責任編輯:李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