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詞安
“江西方寶”銀錠是清朝、民國初年江西地方官爐鑄造或由官府指定核準(zhǔn)私爐熔鑄、標(biāo)準(zhǔn)重五十兩的解庫官銀,正面呈方形,邊沿翹起,底小面大,其器形固定,大氣厚重,規(guī)整劃一,成色好,分量足,在銀錠史上享有盛譽。由于 “江西方寶”銀錠鑄造使用的時間跨度長、鑄地鑄爐復(fù)雜,加上時光的流逝,回收熔毀等種種因素,前人及近現(xiàn)代的著述圖書對其涉及不深,有的描述僅寥寥數(shù)言,過于籠統(tǒng),難窺其貌。筆者歸納圖書刊物、錢幣拍賣會銀錠實物資料,進行篩選整理,試圖對 “江西方寶”戳印的特點、規(guī)律、重量、大小以及收藏價值等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筆者通過查閱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清民國銀錠銀元銅元卷》(以下簡稱 《大系》)、《元寶圖錄》、《中國銀錠圖錄》(以下簡稱 《銀錠圖錄》)以及近年舉辦的錢幣拍賣會的有關(guān)資料,收集整理208枚 “江西方寶”銀錠的實物資料。概括錠面上的戳印,主要有五種格式。
一式戳印 “××縣嘉慶 (等年號)××年××月五十兩 (匠)××”。這種格式的銀錠:正上方為 “××縣”, 左 (右)戳印兩列 “××××年××月”, 右 (左)戳印兩列 “五十兩 (匠)××”, 或 “(匠)×× 五十兩”,如安??h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五十兩匠朱森 (圖1)①。這種戳印格式占大多數(shù),208錠中有142錠,占68.26%。比較有代表性的銀錠見表一。
二式 戳印 “萬安 (或萬載、萬年)縣××××年××月江西官銀號五十兩”,這種銀錠正上方為“××縣” 左戳印兩列 “××××年××月”, 右戳印兩列“江西官銀號五十兩”,沒有銀匠的名字。如 “萬安縣宣統(tǒng)元年五月江西官銀號五十兩”(圖2)②。208枚銀錠中,有44錠,占21.15%,均為萬安、萬載、萬年三縣官爐鑄造。
三式 上方、下方、右側(cè)、左側(cè),均有戳印 “江西足寶”(圖3)③。208枚銀錠中,有5錠,占2.40%。
圖1
表一
四式 戳印 “江西 (××)官爐銀道光□□年五十兩”。正上方 “江西”,中間 “官爐銀”,下方 “什足”,左右兩側(cè) “道光十一年”。嘉德2003春拍中,見 “江西官爐銀道光十一年五十兩”(圖4)④和 “江西源盛官爐銀道光十一年五十兩”2枚,占0.96%。
五式戳印 “××縣光緒年五十兩”,中上方 “××縣”,左為 “××”年,右為 “五十兩”。見3枚,占1.46%,分別為 “萬載縣光緒年五十兩”2枚,“高安縣光緒年五十兩”1枚(圖 5)⑤。
圖2
圖3
此外,不符上述戳印規(guī)律的有12錠,占5.77%。見表二
表二
圖4
圖5
歸納上述銀錠,一式、二式、三式占銀錠,合計190錠,占總數(shù)的91.34%,且戳印特點明顯、規(guī)范嚴(yán)謹(jǐn),有基本規(guī)律可循。所涉及的年號有: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咸豐、光緒、宣統(tǒng);所涉及的縣有:南昌府的南昌縣、新建縣、豐城縣、奉新縣、進賢縣、武寧縣,饒州府的鄱陽縣、余干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安仁縣、萬年縣,廣信府的貴溪縣、廣豐縣,南康府的建昌縣,九江府的德化縣、彭澤縣,建昌府的南城縣、新城縣、南豐縣,撫州府的金溪縣、宜黃縣,臨江府的清江縣、新淦縣,瑞州府的高安縣、上高縣,袁州府的宜春縣、萍鄉(xiāng)縣、萬載縣,吉安府的廬陵縣、太 (泰)和縣、吉水縣、安??h、萬安縣,贛州府的信豐縣、興國縣,寧都直隸州的石城縣,南安府的大庾縣。其中,萬年、萬安、萬載3縣銀錠居多。清代江西省有74個縣⑦,銀錠中出現(xiàn)的縣名只有39個,這里所見的略過江西省行政縣數(shù)量的一半,肯定還有許多遺漏和有待發(fā)現(xiàn)的實物資料。因此,“江西方寶”銀錠實物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仍然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
圖6
“江西方寶”銀錠何時出現(xiàn)的史料無明確記載。從現(xiàn)存的銀錠實物來看,“江西方寶”銀錠在乾隆晚期就出現(xiàn)了。目前存世的乾隆晚期銀錠有四:一為 “宜黃縣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匠萬□五十兩”銀錠 (圖7)⑧,從時間看,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二為 “廣昌縣五十兩匠劉元乾隆四十八年二月”銀錠 (圖8)⑨;三為北京大晉浩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拍賣會出現(xiàn)的 “豐城縣乾隆五十二年四月五十兩匠萬裕”銀錠。四為大英博物館出版的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一書中記載的一件銘文為 “南城縣乾隆六十年六月五十兩匠××”銀錠,此錠已回流,在北京大晉浩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拍賣會出現(xiàn)。4枚銀錠分布撫州府的宜黃縣、建昌府的廣昌縣、南城縣以及南昌府的豐城縣等3府4縣,從中可以推測,乾隆晚期的 “江西方寶”銀錠,不再是江西某縣的一枝 “獨秀”,而是全省較為普遍且固定的解庫官銀樣式。這個觀點可以通過時間和實物的發(fā)現(xiàn)加以證明。
圖7
圖8
之后 “江西方寶”銀錠在嘉慶、道光、同治、咸豐、光緒、宣統(tǒng)年間均有鑄造,尤其以光緒年居多,到了民國初年后逐漸退出歷史。
其中一式為地方官爐鑄造或由官府指定核準(zhǔn)私爐熔鑄,最早出現(xiàn)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至光緒年結(jié)束,時間長達100多年。這期間有一種現(xiàn)象,即銀錠鑄造有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的過程。即光緒之前,各地縣爐的銀錠出現(xiàn)較多,但到了光緒年,銀錠基本上是萬年、萬安、萬載三縣地名。一式142枚銀錠中,光緒年之前,各縣鑄的56枚,占39.44%,到了光緒年,基本上很少出現(xiàn)。而光緒年以后,萬載、萬安、萬年三縣的銀錠有86枚,占60.56%。這僅僅是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需要說明的是,圖書在編寫過程中,都是選擇有代表性的銀錠,各縣銀錠大多有代表性,而三縣的銀錠數(shù)量較大,不可能一一選錄,因此統(tǒng)計難免偏差。三縣銀錠所占的比例,實際上還要高出許多。
二式是成立江西官銀號之后開鑄的。光緒二十八年春 (1902),由江西布政司會同江西厘金局籌撥資本金八十萬兩,設(shè)立江西官錢局,同年八月又設(shè)立官銀號,與官錢局并存,代為各縣鑄造銀錠。光緒二十九年,江西官錢局與官銀號合并為江西官銀錢總號,分別在萬年、萬載、萬安設(shè)立官銀分爐,負(fù)責(zé)代為各縣鑄造解庫的銀錠。因此,二式只有萬年、萬載、萬安三縣爐名。較早出現(xiàn)的為 “萬安縣光緒二十九年十月江西官銀號五十兩”,較晚出現(xiàn)的為 “萬年縣宣統(tǒng)三年六月江西官銀號五十兩”銀錠。這里需要糾正的是 《大系》第80頁5處稱之 “江西官銀局”和1處稱之 “江西官爐號”,經(jīng)筆者圖文對照,發(fā)現(xiàn)是筆誤,其實均為 “江西官銀號”。
三式是民國成立后,1912年,官銀號改組民國銀號,鑄 “江西足寶”。此時國內(nèi)貨幣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對銀兩的需求量逐漸萎縮,鑄量也相繼減少。
“江西方寶”銀錠的實物重量在1850-1950克之間。標(biāo)準(zhǔn)重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庫平南昌五十兩;一種是洋例平五十兩⑩,且后一種說法更為流行。按魏建猷 《中國近代貨幣史》、張家驤 《中華幣制史》載, “江西方寶每錠重洋例平五十兩”,此說法應(yīng)該是有依據(jù)的,但筆者認(rèn)為這種說法有三個明顯不相符的地方:其一,與實物重量不相符。洋例平1兩合36.53克,則 “江西方寶”銀錠每錠應(yīng)重1826.5克,而 “江西方寶”銀錠實物重量在1850克以上,有的重1950克以上,顯然是矛盾的。其二,時間上不相符。洋例平是1861年漢口開埠之后出現(xiàn)的平砝。而 “江西方寶”銀錠在乾隆晚期就出現(xiàn)了。從時間上看,“江西方寶”銀錠實物的出現(xiàn),早 “洋例平”標(biāo)準(zhǔn)的出現(xiàn)有80余年。無論是早期的,還是后期的 “江西方寶”銀錠重量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也排除期間平砝的變化。其三,與體制不相符。洋例平是漢口通商貿(mào)易通用的平砝標(biāo)準(zhǔn)。庫平是清政府收征租稅,出納銀兩所用貨幣單位,創(chuàng)立于康熙年間。“江西方寶”銀錠有別于當(dāng)時江西境內(nèi)市面流通的鏡面錠、圓碗錠,目的只有一個 “解庫”,以庫平作為衡量標(biāo)準(zhǔn),合情合法。因此可以排除 “洋例平五十兩”這種說法。
筆者認(rèn)同 “南昌庫平五十兩”這一說法。至于庫平的標(biāo)準(zhǔn),中央與地方、省與省之間、省內(nèi)各地均有不同,差別甚大。中央政府庫平一兩的標(biāo)準(zhǔn)是575.28英厘,即37.31256克。在地方廣東省的最重達583.3英厘,即37.79725克,寧波庫平一兩最輕只有569.1英厘,即36.87711 克[11]。
這里還需補充的一點,《元寶圖錄》收錄 “江西方寶”銀錠32枚,有16枚錠重均為“1850克”,其數(shù)據(jù)值得商榷,可能與實際錠重有所誤差。最新出版的 《銀錠圖錄》,采用了 《元寶圖錄》中的部分銀錠實物,經(jīng)比對,其錠重量數(shù)據(jù)作了糾正,更為精確可靠。如“安福縣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五十兩匠朱森”錠,兩部圖錄都采錄了,實為同一銀錠,《元寶圖錄》標(biāo)明錠重1850克,《銀錠圖錄》標(biāo)明錠重是1883克。余者這里不一一敘之。
“江西方寶”銀錠長79—105、寬78—90、高29—79mm,尺寸大小相對比較固定。
注釋:
① ② ③ 中國錢幣學(xué)會陜西分會編:《元寶圖錄》,三秦出版社,1992年。
④ 選自 《中國嘉德2003年春季拍賣會-錢幣》。
⑤ ⑥ ⑧ ⑨ 文四立主編:《中國銀錠圖錄》,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年。
⑦ 《清史稿卷六十六·志四十一·地理十三·江西》。
⑩ 郁祥楨,葉世昌,錢杰,馬飛海:《中國歷代貨幣大系·清民國銀錠銀元銅元卷》,中國書店出版社,1998年,第61頁。
[11]魏建猷:《中國近代貨幣史》,群聯(lián)出版社,1955年,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