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松
(廣西省柳州市人民醫(yī)院外科門診,廣西 柳州 545001)
全數字化鉬靶X線攝影在判斷乳腺癌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方面的價值
周立松
(廣西省柳州市人民醫(yī)院外科門診,廣西 柳州 545001)
目的探討全數字化鉬靶X線攝影在判斷乳腺癌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方面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及6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行全數字化鉬靶X線攝影,對兩組患者的腋窩淋巴結的影像學特點進行對比分析。結果乳腺癌患者經術后病理證實,有22例的腋下淋巴結有轉移(LN+),38例無轉移(LN-)。經鉬靶X線攝影,發(fā)現在LN+患者的淋巴結呈橢圓形或圓形,邊界及周圍結構不清晰,呈均勻的高密度影;LN-患者的淋巴結呈橢圓形或圓形,有清晰邊界,呈密度不均的殼狀影;乳腺增生患者的淋巴結呈圓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界及周圍組織結構均清晰,呈不均勻的低密度影。結論對乳腺癌患者應用鉬靶X線攝影,可對患者腋窩淋巴結的形態(tài)、邊界、密度、周圍結構及轉移情況進行初步了解,有利于臨床上整體了解乳腺癌患者病情,為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合理依據。
乳腺癌;鉬靶X線攝影;腋窩淋巴結;乳腺增生
掌握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對于評估病情分期、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具有重大意義。通常來說,患者淋巴結的相關情況都需在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才可得知,怎樣在術前了解這一信息,已經成為臨床醫(yī)師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1]。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主要有數字化鉬靶、高分辨彩超。傳統(tǒng)的鉬靶影像學檢查很難判定淋巴結的轉移情況,但在數字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將鉬靶影像與后處理技術相結合,實現全數字化鉬靶X線攝影,就能對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更為確切的判定[2]。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經術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乳腺癌。均為女性,年齡在24~72歲,平均(53.8±2.9)歲。同時選取我院門診同期接診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3~70歲,平均(52.4± 3.0)歲。
1.2 方法。儀器:MGU-100A型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機(日本東芝公司生產);8610型干式激光打印機(柯達公司生產);干式激光膠片。攝影方法:所有患者均取內外斜位(雙側乳腺MLO)、頭尾位(CC位)、外頭尾位(XCC位),部分病例需行局部點壓。攝影內容包括整個乳房、腺體后脂肪、腋窩、胸大肌。開啟全自動化模式對患者的乳腺進行檢測,了解乳腺厚度及類型,自動選擇最優(yōu)曝光參數(mAs、濾波板、靶面、kVp)。攝影后,以高分辨率顯示器顯示圖像,觀察標準的數字化圖像,調節(jié)對比度、亮度、局部圖像,并通過縮小、放大方法清晰展示腋下及乳腺結構。在顯示器上,對患者的腋窩淋巴結數目進行清點,測量淋巴結長短徑,仔細觀察淋巴結的邊緣、密度、形態(tài)及周圍組織結構。
乳腺癌與乳腺增生患者的鉬靶X線攝影特點比較,見表1。①乳腺癌:60例乳腺癌患者經術后病理證實,有22例的腋下淋巴結有轉移(LN+),38例腋下淋巴結無轉移(LN-)。在LN+患者中,經鉬靶X線攝影,發(fā)現有8例(36.4%)有淋巴結腫大(雙側2例、單側6例),淋巴結個數最多者16枚,淋巴結最大為21 mm×26 mm,淋巴結橫徑較長,呈橢圓形或圓形,形態(tài)飽滿,邊界不清晰,表現為高密度影且密度均勻,但周圍結構不清,可見增粗的或條鎖狀的網狀陰影。38例LN-患者中,經鉬靶X線攝影發(fā)現有5例(13.2%)有淋巴結腫大(雙側1例、單側4例),淋巴結最大為14 mm×7 mm,多呈橢圓形或圓形,有清晰邊界,表現為周圍密度高、中心密度低的殼狀影,且密度不均。②乳腺增生:經鉬靶X線攝影,發(fā)現有25例有淋巴結腫大,占41.7%(25/60),淋巴結數目最多者13枚,淋巴結最大為23.9 mm× 15.3 mm,多呈圓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界及周圍組織結構均清晰可見,淋巴結內部可見小囊狀低密度影且密度不均,其與無淋巴結轉移乳腺癌患者的鉬靶攝影表現相比,無明顯特異性。
乳腺惡性腫瘤細胞在生長時,常會對乳腺組織淋巴管造成侵犯,大部分的癌細胞巢會發(fā)展為癌栓,并經由淋巴管運送至淋巴結,癌栓將在淋巴竇內滯留并持續(xù)生長,從而出現轉移癌灶[3]。腋窩是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最多的部位。據相關文獻報道[4],通常情況下采用手術治療乳腺癌,所切除的淋巴結中約有40%~60%會發(fā)生轉移。單純憑借觸診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情況具有較大誤差,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淋巴結都位于脂肪組織中,只有腫大十分明顯的轉移淋巴結,或是出于胸大肌外緣的淋巴結才能觸及[5]。所以,臨床需采用影像學技術輔助診斷,以明確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情況。
表1 乳腺癌與乳腺增生患者的鉬靶X線攝影特點比較
全數字化鉬靶X線攝影系統(tǒng),通過運用全自動化模式,即可對整個腺體、皮下、乳頭進行清晰顯示。在對MLO位進行攝影時,可對腋下區(qū)域進行良好的顯示,術前進行鉬靶X線攝影,有助于了解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腋窩淋巴細胞的正常X線片特點為[6]:大小不一、數目不等,呈蠶豆、圓形、橢圓形或啞鈴狀,多數密度不均,邊緣光潔整齊,周圍結構清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乳腺增生患者的淋巴結呈圓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界及周圍組織結構均清晰,呈不均勻的低密度影;乳腺癌LN+患者的淋巴結呈橢圓形或圓形,邊界及周圍結構不清晰,呈均勻的高密度影;LN-患者的淋巴結呈橢圓形或圓形,有清晰邊界,呈密度不均的殼狀影。乳腺癌LN+患者淋巴結的鉬靶X線攝影特點與LN-患者、乳腺增生患者的淋巴結表現有明顯的不同??傊?,對乳腺癌患者應用鉬靶X線攝影,可對患者腋窩淋巴結的形態(tài)、邊界、密度、周圍結構及轉移情況進行初步了解,有利于臨床上整體了解乳腺癌患者病情,為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合理依據。
[1] 玄東春,何娟.老年女性乳腺癌全數字化鉬靶X線表現與雌激素受體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3):3485-3487.
[2] 滕妍,曹滿瑞,孫立宏,等.多發(fā)鈣化的鉬靶X線特征與乳腺良惡性疾病的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1):50-52.
[3] 朱麗娜,謝寶杰,王秋香,等.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聯合CA153對乳腺癌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z4): 476-476.
[4] 鄧齊川,周洋.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聯合CA153對乳腺癌診斷的價值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0,24(6):555-556.
[5] 黃美善,玄貞愛,高偉,等.乳腺癌鉬靶鈣化灶表現與ER、PR、P53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7):4268-4270.
[6] 丁漢軍,郭媛,汪珍穗,等.全數字化乳腺X線鉬靶攝影對中青年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18(6):849-851.
R737.9
B
1671-8194(2014)28-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