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要:本文以韓禮德元功能結(jié)構(gòu)體中的人際意義為支撐,借用《落花生》的兩個英譯本,通過語氣、系統(tǒng)、稱呼語三個方面的分析,試著從人際意義角度分析翻譯作品,以期對人際意義做出簡單解釋,更好地指導(dǎo)翻譯實踐。
關(guān)鍵詞:語氣;情態(tài);稱呼語;翻譯
一、引言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認為,語篇是人們?yōu)楸磉_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經(jīng)歷和人際關(guān)系而組成的意義單位,韓禮德稱為元功能結(jié)構(gòu)體(Halliday & Hason 1985:44)。其中人際功能指語言除了傳遞信息外還具有表達講話者身份、地位、態(tài)度、動機等功能。(李戰(zhàn)子,2002:10)
從人際功能的角度來看翻譯,譯者在以目的語讀者為主體重新考慮整個文本的語篇建構(gòu),由于讀者是處于另一種文化語境,因而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源語篇中的人際意義進行跨文化建構(gòu)。本文將以許地山的《落花生》兩個英譯本為案例,從人際功能中的語氣系統(tǒng)、情態(tài)系統(tǒng)和稱呼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利用人際意義更好地指導(dǎo)翻譯實踐。
二、語氣系統(tǒng)分析
語氣擁有不同的交際功能,能夠?qū)崿F(xiàn)不同的人際意義。語氣分為陳述、疑問和祈使語氣。陳述語氣的功能是陳述觀點和事實、提供信息;疑問語氣提出問題以尋求信息。祈使語氣表達勸告、希望、命令或禁止執(zhí)行命令或請求。請看下例:
(1)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辟來做花生園吧。”
(1a)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go to waste like that.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1b)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 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 why not plant some here?”
可以從(1)中看到,母親建議將荒地開辟作花生園的,(1a)(1b)分別使用了let us 和why not 兩個短語,都表達了母親的建議,雖然兩者都使用了祈使語氣,但是why not 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對話性,母親的話語中要求著一種語言上的互動,使交際參與者看到一種參與協(xié)商的可能性,相比較之下,在要求對方給予互動的語氣強度上,let us 就沒有why not 那么明顯和強烈。
三、情態(tài)系統(tǒng)分析
英語語篇中的情態(tài)所包含的對話潛勢是直接表現(xiàn)的。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法,情態(tài)表達語氣位于肯定和否定這兩個歸一度之間的狀態(tài)。(鄭元會,2005:73)情態(tài)在譯文中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有詞語表達如always, could, should等,小句表達如I am sure, I expect, I suppose等。請看下例:
(3)我說: “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它來吃;都喜歡吃它。這就是它的好處?!?/p>
(3a)“It is inexpensive,” I said. “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3b)“Peanuts are so cheap,”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 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 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通過例子(3)可知,“我”的表述是十分的肯定,具有歸一度,(3b)中anyone具有這種肯定性,但(3a)中的almost作為一個低值情態(tài)隱喻暗含說話者對自己講的話不敢確定,與原文背離,譯者沒有把握好原文中想表達出的確定性,因此,我認為,(3a)在翻譯上有一定的缺失性。
四、稱呼語分析
在語言交際中稱呼語所蘊含的關(guān)系,是人際意義的重要內(nèi)容,在建構(gòu)交際者人際關(guān)系方面和語氣及情態(tài)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翻譯中不可忽視。(鄭元會,2005:74)在《落花生》的原文中,但凡是“父親”這個角色出現(xiàn)時,作者用的都是“爹爹”,只有在最后用的是“父親”一詞,筆者分析前文用“爹爹”,是為了體現(xiàn)父親的親切以及一家人關(guān)系的和睦,而最后用“父親”則是表現(xiàn)出對父親的尊重及信服。通過對比譯文可知,譯文1中對于“爹爹”的稱謂全譯為“dad”,對“父親”則譯為“father”,筆者認為譯者忠實于原文,而對比之下,譯文2則顯得比較混亂,比如說,對原文中“爹爹”的翻譯有的譯成“daddy”有的譯成“father”, 對“父親”也譯成了“father”,整體對比下來,感覺區(qū)分度不是很明顯。
五、結(jié)語
本文在人際意義的指導(dǎo)下,以《落花生》的兩個英譯本為藍本,具體從語氣、情態(tài)、稱呼語三個方面做出分析,期望能更好地將人際意義用于指導(dǎo)翻譯實踐。
【參考文獻】
[1] Halliday, M.A.K.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 Victoria: Deak 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李戰(zhàn)子. 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 [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 喬萍. 散文佳作108篇 [M].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4] 楊川慶. 許地山散文選集 [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5]鄭元會. 話語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gòu) [J]. 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