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義
與瑪旁雍錯一衣帶水的拉昂錯,也就是著名的“鬼湖”,無論是地理意義上,其無法理解的詭異,還是神話傳說中,其陰暗莫辨的背景,均讓人們聞之色變。
殊不知,真正的鬼湖與人們想象之中的樣子,截然不同。
拉昂錯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境內,被尊為“萬水之源”圣湖——瑪旁雍錯以西,又稱“里昂錯”、“拐湖”,俗名“鬼湖”,面積268.5平方公里,海拔4574米,比瑪旁雍錯海拔低15米。該湖南北長而東西窄,北岸有廣闊的湖濱平原,東西南3岸均為丘陵和山地,藏語意為“有毒的黑湖”。拉昂錯湖水呈深藍色,是微咸水湖。周圍沒有植物、沒有牛羊,死氣沉沉,沒有生機,人稱“鬼湖”。 而與它緊緊相連的“圣湖”瑪旁雍錯卻是一個充滿了生機的淡水湖。拉昂錯與圣湖瑪旁雍錯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分隔開來,有一道水渠(Ganpa Chu)連接兩湖,雖然一向都是干的,但是當?shù)厝讼嘈趴傆幸惶鞎兴畯默斉杂哄e流進拉昂錯,同時會有一條金色的和一條紅色的魚游進拉昂錯,這樣鬼湖的水以后就也會變得像瑪旁雍錯一樣的清甜了。前往普蘭的國道219線支線公路就從這一“圣”一“鬼”兩湖之間穿過。據(jù)說,其實圣湖鬼湖原本一湖,由于氣候變化湖泊退縮才一分為二,當?shù)乩习傩罩两襁€說兩湖底是相通的。
鬼湖拉昂錯與圣湖瑪旁雍錯相鄰。不知為何將湖水同樣藍得醉人、同樣美麗的拉昂錯打入另冊,大約出于湖水人畜不能飲用的實用心理。抑或從拉昂錯的字面意思來理解,藏語中“拉”的意思是“山”,“昂”的意思是“五”,當?shù)乩习傩湛谥械睦哄e多為“五座山那么深的湖”,就是形容拉昂錯湖水的深不可測。相傳,與圣湖鬼湖相鄰的貢珠湖中有一條身體龐大的魚,有一天它浮出水面再也無法浸入湖水中。于是這條魚從貢珠湖游到瑪旁雍錯,但是在瑪旁雍錯湖中像母親懷抱中的嬰兒一樣,無法浸沒身子。此魚便離開瑪旁雍錯來到拉昂錯,其湖水深不可測,在里面便可自由自在的戲水暢游,或許人們口中常說的無風三尺浪就是此魚作祟呢。但這種未知的深度,使人們對其產生一種莫名的畏懼,而不愿親近。忽而狂風大作的時候,呼嘯而過的風聲和獵獵作響的經幡在天地間肆掠,大風掠過的湖面波濤翻涌,一浪趕著一浪拍打著湖岸,偌大的湖區(qū)不見一人一畜,仿佛傳說中的羅剎王就要現(xiàn)身。據(jù)傳:拉昂錯是羅剎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羅摩衍那的故事》中誘拐美女斯達的九頭羅剎王就住在這里。
其實,究其根本,或許是源于古老的二元思想所致。與之相鄰的圣湖瑪旁雍錯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尊為高原湖泊之國至高至貴的王后。在大唐高僧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將瑪旁雍錯描述成王母娘娘沐浴的西天瑤池;瑪旁雍錯又稱瑪法雍措,藏語意為“永恒不敗的玉湖”,據(jù)說這是為紀念11世紀佛教戰(zhàn)勝當?shù)乇浇趟〉拿?。佛教經典中將一處湖泊稱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與神山并列齊名的“圣湖”——瑪旁雍錯,更有無數(shù)的美麗傳說述說著瑪旁雍錯的雍容華美。有正就有邪,作為正邪對立的兩面,人們對瑪旁雍錯不吝贊美之詞,窮盡頂禮膜拜之儀軌,而對拉昂錯就避而遠之,也沒有美麗的神話傳說為其襯托,只能顯得異常落寞,只能作為神山圣湖的陪襯,顧影自憐地述說著千萬年來的蒼涼凄美。
靜靜地站在湖邊,遠眺對面的神山岡仁波齊,山峰被白雪緊緊包圍著,山體似橄欖,山尖直插云霄,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如同八瓣蓮花四面環(huán)繞,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絕頂?shù)挠耔偙?。腳下的拉昂錯安靜婉約,一泓像深深的海洋一般湛藍的湖水,湖面無風,波瀾不驚,一平如鏡。那湖水透徹的藍色,世間少有;高原耀眼的陽光,好像能射入湖底,又從湖底反射上來,使湖面像一塊碩大的藍寶石,熠熠發(fā)光。湖水沒有海水的洶涌波濤,但有自己獨特的寧靜與和諧,淺的透明深的淡藍。就像一位智者,遠遠的等你造訪;又如一位優(yōu)雅的女子,靜靜的等你側目。
在神山腳下的小鎮(zhèn)——塔爾欽,背倚著巍峨壯美的神山岡仁波齊,一眼望去便是平靜安詳?shù)睦哄e,湖水溫柔恬靜、瀲滟湛藍,猶如鑲嵌在天地間的一塊藍寶石。那般寧靜,那般平和,恰如嵇康所言:“疎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p>
拉昂錯,就是這般別樣靜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