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當下,消費主義文化已經(jīng)滲透于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這種文化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的多種意義和運用方式是文化設計者們沒有預料到的。約翰·菲斯克的《解讀大眾文化》通過對購物廣場、海灘、電子游戲的快樂、麥當娜、摩天大樓等大眾文化個案進行剖析,遵循“快感——權利——意義”的內(nèi)在邏輯,揭示了這些文本表象和內(nèi)在的雙向意義,并發(fā)掘了大眾文化蘊含的政治和社會動力。
【關鍵詞】約翰·菲斯克 大眾文化 個案解讀
《解讀大眾文化》是美國大眾文化研究領域的理論家與實踐者約翰·菲斯克所著,他專注于文化消費主義研究,被譽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將”。菲斯克曾撰寫過《解讀大眾文化》、《理解大眾文化》等八部在學界頗具影響力的著作,以及上百篇關于大眾文化與傳播的學術論文。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不同,菲斯克提倡休閑、快樂的大眾文化理論,崇尚大眾狂歡的消費精神,力圖超越精英主義和悲觀主義。
菲斯克筆下的文化符號都來源于諸如購物廣場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他將這些文化符號比作戰(zhàn)場,大眾作為戰(zhàn)爭的指揮者規(guī)避或?qū)怪鐣陌詸啵噲D建立自己的文化、快樂和意義?!督庾x大眾文化》集中對這些符號文本進行分析,菲斯克為人們描繪了一幅真正民主的大眾文化圖景,人民創(chuàng)造了大眾文化,應當重視大眾的力量和意識。
一、大眾文化和大眾生產(chǎn)力
約翰·菲斯克的大眾文化定義首先建立在他的文化觀基礎上。在他看來,文化是一個意義生產(chǎn)過程,也是權力斗爭的場所。大眾文化始終處于運動和傳播的過程中,并在這種傳播過程中產(chǎn)生意義。因而,想要激活其意義的潛能,必須要進入社會和文化關系中理解,僅僅將大眾文化當做單獨的文本來看顯然是毫無意義的,正如文本只有進入讀者的日常生活而被閱讀時才能產(chǎn)生社會關系。
生產(chǎn)音樂、電影、電視、出版物等文化產(chǎn)品的工業(yè)常被人們看做文化工業(yè),但從一個更為宏觀或者更為微觀的角度來說所有的工業(yè)都是文化工業(yè)。所有商品除因物質(zhì)功能被消費外,也因其具有的意義、認同感和快樂被消費。如人們對某件商品的瘋狂熱衷和消費,因為每個品牌背后都隱藏著其自己的企業(yè)文化,特別是一些大眾品牌,企業(yè)自身的商品被消費者購買的同時,大眾也在所接受和認同其品牌文化,并且以追逐這種文化作為一種時尚和潮流。
大眾生產(chǎn)力目的在于生產(chǎn)與生活相關的意義。大眾文化的核心是相關性,因為它使文本和以過程、實踐為基礎的大眾文化差異降到最低。它是一個斗爭的場所,因為相關性是分散的,像人們的社會處境一樣具有發(fā)散性。因此,大眾文本不得不竭力對抗其差異性,以為了使其消費和收益最大化而找出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共性。
在政治層面上來說,大眾文化本身就是緣于居于從屬地位的人群所創(chuàng)造的抵制符號,這種抵制更像是一種麻醉劑,可以維持一種大眾意識,規(guī)避某種社會現(xiàn)實。
二、大眾文化的個案解讀
菲斯克認為,大眾文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主義”的思考方式。它不是烏合之眾的文化,而是一群有目標、會思考且有反抗意識的人的符號戰(zhàn)場,他們以大眾文化的力量反抗壓迫他們的階級。而這種抵制是有選擇性的,是一個漸近的過程。
1、購物廣場解讀
在《解讀大眾文化》中,菲斯克對“購物的快樂”進行了具體的解讀。菲斯克在書中提到了“消費主義”一詞,并認為將消費主義作為“購物廣場是消費的教堂”這種宗教隱喻太過膚淺,在這種宗教中商品成了被崇拜的偶像,以錢易物的儀式成了領取圣餐的世俗等價物??梢?,他對消費主義是不認同的。菲斯克認為購物廣場的總體意義在于,它“從經(jīng)濟的和意識形態(tài)的層面上說都是斗爭的重要場所。”也就是說,購物廣場是充滿“沖突”的場域,弱者可以很大程度上破壞強者的利益,甚至可以在強者身上施加自身力量。菲斯克例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以上論點。
首先,菲斯克將目光聚焦在一張免費券上。澳大利亞南部小鎮(zhèn)購物廣場的促銷口號出現(xiàn)在一種免費券上:“你進入一個更優(yōu)購物世界的入場券:接納每個人。”這樣的平等消滅了有票者和無票者的區(qū)別,暫時遺忘了有購買能力的資產(chǎn)階級和無購買能力的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差別??吹竭@里,我們肯定會產(chǎn)生疑問,沒有購買能力的無產(chǎn)者在購物廣場中是如何消費的呢?菲斯克認為,無產(chǎn)者“消費的是影像和空間,而非商品,這是一種不會產(chǎn)生效益的感官消費?!迸e例來說,就是游蕩在購物廣場的青年們,他們無意購買擺放在櫥窗里的商品,他們只是將購物廣場當做休息娛樂、打發(fā)時間的公共空間,顯然這種游蕩的快樂與真正消費者遵循的合法秩序產(chǎn)生了沖突,形成了兩種文化的對立。德賽圖以術語“惡作劇的精靈”稱謂這些青年,并稱他們的“消費行為”是嘲弄、顛覆、利用官方“游戲規(guī)則”的“詭計”。而這種“詭計”正是弱者對于體系抵制的藝術,并且它通過很多方法實現(xiàn)。
2、大眾新聞解讀
電視節(jié)目中的信息部分和娛樂部分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信息節(jié)目客觀、真實,具有教育意義,而娛樂節(jié)目則主觀、瑣碎,并且逃避現(xiàn)實。實際上人們更加喜愛收看的是沒有責任感的娛樂節(jié)目。
上述的信息節(jié)目中最典型的一類就是電視新聞節(jié)目。要改變新聞節(jié)目在觀眾心目中枯燥單調(diào)的定位,就應該通過其對大眾的吸引力來判定它的價值,而不是以信息的標準來評價。我們應該要求電視新聞符合大眾口味,并努力使它融入大眾化的社會意識。因此,電視新聞必須符合大眾趣味,建立與大眾密切的相關性,并提高自身的大眾生產(chǎn)力。
說到大眾新聞的生產(chǎn)力所在,交談無疑為意義產(chǎn)生和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陬^文化是一種參與性文化,作者、文本與讀者之間、或者文本與生活之間的區(qū)別已經(jīng)模糊不清。人們通過看電視接收信息而產(chǎn)生的意義,往往會在以交談為主要方式的社會交往過程中被重新加工并再次傳播。文中作者提到“大眾文化的生產(chǎn)力更多的是一個形式問題”,電視節(jié)目形式越開放,越存在著內(nèi)在的質(zhì)疑,被談論的次數(shù)也就越多。
我們知道“客觀性”是新聞的基本要求,但菲斯克卻認為“客觀性是偽裝了的權威”,客觀性阻止了觀眾的行動與參與。當然,這里的“客觀性”與新聞的客觀性要素并不相同,筆者認為他指的是現(xiàn)今電視新聞普遍存在的封閉式的報道方式,正如主持人和記者往往擔任著告訴觀眾所發(fā)生事件的角色。但是,菲斯克認為媒體人應該提供不同的理解方法以及這些方法中隱含的不同觀點,他們無需掩蓋采編過程,應該把一切都展示出來。電視新聞應該多重視角盡可能地讓等級制度不那么明顯,電視新聞中描繪的事件越復雜,對它們做出理解的社會立場之間的矛盾就越應該具有開放性和原始性。另外,電視新聞除了要避免“客觀性”以外,還要避免敘述的終止。新聞工作者不要試圖尋找一個敘述的終點,以便從中回顧和理解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并且保持一種開放式的敘述方式。
“如果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更多地受教育性支配,而不是被大眾化標準左右,那么它形態(tài)上原有的特性將被改變。”對于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菲斯克認為新聞報道應該將其流傳到大眾當中去,邀請閱讀者參與進來,由他們選擇閱讀內(nèi)容,由他們生產(chǎn)和傳播新聞意義,利用讀者的創(chuàng)造才能令新聞成為日常生活總微觀層面文化的一部分。
電視新聞作為一種文本,應該是人們獲得信息的資源,而不是某個令人敬畏的客體或者權威的信息載體。菲斯克反對提高新聞的客觀性、深化它的內(nèi)容和增加它的權威,而應該加大它的開放性,加大自身矛盾,使它的語言和觀點多樣化。
三、對于菲斯克大眾文化觀的總體看法
《解讀大眾文化》一書沿著“快感——權力——意義”的特殊邏輯,菲斯克運用獨特的解讀,從大眾參與的日常生活實踐出發(fā),挖掘大眾文化生產(chǎn)力,強調(diào)文化實踐的重要性。菲斯克許多獨到的觀點,讓我們在了解大眾文化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固有觀念和認識得到了一次洗滌。書中,菲斯克結(jié)合傳播學理論用獨特的視角對諸多個案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解讀?,F(xiàn)實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女現(xiàn)象”,它的成功正是與全民參與式的大眾狂歡文化有關,這也表明了菲斯克的理論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菲斯克認為,當代社會大量存在著權力與抵制、強大與弱小、歧視與被歧視等二元對立現(xiàn)象,大眾一般處于后項地位。在已有的大眾文化研究中,很多學者更強調(diào)文化自上而下的貫徹和執(zhí)行,但菲斯克則看重大眾通過由下而上抵制獲得自己的文化權力。因此,菲斯克的個案解讀更側(cè)重于生活實踐,遵循“快感——權力——意義”的總體邏輯,大力突出了抵制權利、意義生產(chǎn)等內(nèi)容。
菲斯克的平民主義文化觀,放在現(xiàn)在社會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我們所說的“草根文化”,而草根文化的典型范例就是網(wǎng)絡文化。草根文化是相對于主流精英文化而言的文化概念,即平民大眾的文化?;ヂ?lián)網(wǎng)為草根階層實現(xiàn)自我價值提供了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草根是導演也是演員更是觀眾。他們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消費、自得其樂,并以自己的方式建立了特有的文化模式,反叛了精英文化、補充了主流文化。與菲斯克的觀點一致,大眾也是草根文化的根基。在自媒體時代,利用各種新媒體工具,人人都成為了信息發(fā)布者和把關人,主流的精英話語權正面對嚴峻挑戰(zhàn)。如果說精英文化是對文化意義的抽象和提升,那么草根文化就是對文化本義的回歸,是保持文化鮮活生機的根本源泉。可見,菲斯克的大眾文化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至今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值得我們借鑒和深思。
但是,菲斯克的研究和理論也并不是完美的,他的“民粹主義”傾向極度美化了大眾的能動性,難免一定程度上將他的研究推向了極端。
菲斯克的大眾文化理論以大眾傳播學理論為基礎,運用了歐洲幾位有名的理論家如德賽圖、??碌鹊挠^點為思想支點。在研究菲斯克大眾文化理論的時候,應當利用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角度為切入點做綜合性研究?!?/p>
參考文獻
①陸道夫,《約翰·菲斯克大眾文化理論研究述評》[M].《學術研究》,2003(1)
②張研,《消費時代的大眾狂歡》[J].《青年記者》,2009(3)
③約翰·菲斯克 著,楊全強 譯:《解讀大眾文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④劉中望,《約翰·菲斯克的大眾文化實踐解讀》[J].《求索》,2009(7)
(作者: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