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摘要:《高山流水》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浙派箏曲,它與同名異曲的山東、河南箏派的高山流水有所不同。它的音色純凈雅致,借以抒發(fā)一種超凡脫俗,古樸典雅的高潔情懷,音樂的意境與“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主旨相配合,向聽者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山水墨跡。
關(guān)鍵詞:浙派古箏;高山流水;演奏技巧
史書《呂氏春秋》這本書當(dāng)中最早就已記有古琴曲《高山流水》,上面就寫到俞伯牙通過彈琴尋找到了自己的知音,與鐘子期的友誼最終成為一段傳世佳話。這段琴曲留給后人學(xué)習(xí)與借鑒。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有一次在泰山的北面乘船游覽風(fēng)景然后俞伯牙思緒萬千立即拿琴演奏,沒有想到樵夫鐘子期竟然能領(lǐng)會俞伯牙所所彈琴中之意。俞伯牙激動的說道“善哉,知己啊知己”。鐘子期死后,俞伯牙傷心的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后來就有了這首中國的十大名曲之一的作品《高山流水》。這首名曲《高山流水》原本是兩首曲子《高山》、《流水》是中國十大名曲中的兩首,相傳也是先秦時期的著名琴師俞伯牙所作?!案呱搅魉北扔髦夯蛑?,也比喻樂曲高妙。
一、樂曲的背景分析
古箏曲《高山流水》取源于此傳說,浙江箏派、山東箏派、河南箏派流傳的同名異曲的樂曲,都屬以上三大流派中的典型代表作。這三首異曲同名的樂曲,雖然相差萬千各不相同,但還是它們有其共性的,取材于民間戲曲、板頭曲、樂曲,最重要的也是通過 彈奏而從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覓知音的意境。
山東箏曲《高山流水》由山東箏人高自成傳譜,是由四首山東民間小曲:《琴韻》、《風(fēng)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聯(lián)綴而成,樂曲樸實無華,深有“有朋至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的情愫。
河南箏曲《高山流水》由曹東扶訂譜,又名《花流水》一般為樂友聚會時的必彈開手樂曲,而作為一首樂友相會的必彈曲目,它已具有了某種以曲會友的禮儀上的含義。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由王巽之先生傳譜,樂曲為浙江民間樂曲,其原型是浙江桐廬縣趙鎮(zhèn)關(guān)帝廟皮虛靈和尚在佛教法要“水陸道場”中吹奏的一首笛曲移植到航走絲竹樂中,1925年該曲又隨王巽之先生移居上海傳到上海絲竹樂中。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由當(dāng)時的演奏家們改編成現(xiàn)在的版本。樂曲有描寫“高山”和“流水”兩個部分組成,較其他派系的樂曲更為貼近原曲的意境。
二、樂曲的結(jié)構(gòu)解析
樂曲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高山”,共95小節(jié),由巍巍高山(1-18)和山谷回音(19-89)兩小段組成,樂曲已較為緩慢的速度開始,前十八小節(jié)巍巍高山,給人以穩(wěn)重的感覺,運用了超兩個八度的大撮來描繪高山的雄渾。整段風(fēng)格古樸凝重,給人以登高遠(yuǎn)望的遼闊及空谷回聲的優(yōu)雅。
三、樂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本曲的重點技巧之一為兩個八度的撮弦,彈奏時四指和大指同時彈奏,大指要求托兩根弦,同時對力度的要求也較高,既要清晰又要渾厚。
流水段的演奏時運指和力度的變化時演奏的重點,同時刮奏與旋律的配合切忌刮奏掩蓋了旋律,同時也要按樂曲表現(xiàn)意境的不同來把握力度,既要有描寫瀑布直下的氣勢又要有涓涓細(xì)流的婉約。
箏家們以“清彈”來演奏樂曲,讓音色純凈雅致,借以抒發(fā)一種超凡脫俗,古樸典雅的高潔情懷,音樂的意境與“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主旨相配合,向聽者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山水墨跡。(作者單位:長江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
參考文獻(xiàn):
[1]周耘《古箏音樂》[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2]盛秧《浙派古箏》[M]西泠出版社.2007
[3]張珊《一曲九流 異曲同工——三首民間箏曲《高山流水》源流、結(jié)構(gòu)、風(fēng)格及演奏技法的比較》[J]音樂研究2001年02期
[4]何寶泉 孫文妍《古箏曲《高山流水》考》人民音樂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