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蘭
幼兒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東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而第二天家長又和孩子把那樣?xùn)|西送回來了。
每天下午,孩子都要進區(qū)角活動,每次活動結(jié)束后他們就會進行餐前準備工作,然后緊接著進餐,之后就會離開幼兒園。一天在孩子離園時,一位小朋友的媽媽在接園時悄悄塞給我一片插塑玩具:“郭老師,這是在孩子口袋里發(fā)現(xiàn)的玩具,這孩子偶爾會有不好的習慣,拿了幼兒園的東西要么說是撿的,要么說是小朋友給的,希望老師多多教育她,嚴格要求她。”聽到家長這番話,我連忙說:“多謝您的提醒。希望以后我們家園共同配合,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每次孩子區(qū)角活動結(jié)束后,我都會和離開區(qū)角的孩子擁抱一下,一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二是在擁抱時順帶檢查一下孩子是否將區(qū)角的物品裝入了口袋。我這樣做并不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而是對孩子的一種愛護與督促,防止較危險的東西對孩子造成傷害。那天我卻疏忽了和他們的擁抱,作為教師的我,認為小朋友拿玩具的行為,顯然不能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偷”相提并論。首先,大班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比較差的,拿他人或集體物品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好奇,某樣物品自己特別喜歡時,忍不住拿來看看,看來看去就不自覺地揣進自己的口袋里了。其次,他們還分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一種不好的、錯誤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一般會采取以下措施:
正面教育孩子不能將幼兒園物品或他人物品帶回家,告訴他們這是不好的、不對的行為。
通過故事等教育手段旁敲側(cè)擊地告訴孩子,不經(jīng)過他人允許悄悄拿他人物品是不對的。
加大對孩子的監(jiān)督力度,減少或盡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
針對孩子的撒謊行為,以下三點具體建議可供家長朋友參考:
另外,很多家長對孩子從幼兒園拿東西回家后撒謊、騙人的行為也有疑問,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鲋e,家長該如何應(yīng)對,以改正他們的這一不良行為。
首先,家長要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是孩子的一種有意行為還是無意行為,一般包括為逃避懲罰、為得到贊揚、為避免矛盾、為不愿做事等原因的有意撒謊,也包括因想象與現(xiàn)實混淆、因理解性心理錯覺和因成年人言行影響等原因形成的無意撒謊。
善待孩子的說謊。3~6歲的孩子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他經(jīng)常會把自己想象的東西當作事實加以描繪。對于孩子的這類謊言,家長不要一味去指責和訓(xùn)斥孩子,可以一步一步引導(dǎo)他們,幫助他們分清現(xiàn)實與幻想的區(qū)別。
耐心引導(dǎo)。為孩子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不說謊話、有錯就改的好品質(zhì),教育孩子不隱瞞自己的過錯,并勇于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