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暢
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因為種種原因而“落馬”。在這些原因中,有部分人是由于具有各種“雅好”、收受各種“雅賄”而玩物喪志,讓自己步入囹圄的。
“雅賄”流行,從表面上看,是送與收的游戲。實質上,則是利益與權力的博弈、金錢與官位的角逐,只要送禮者將目標對象的“雅好”看準了,“雅賄”到位了,便必定是贏家,必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從根本上說,“雅賄”是披著風雅外衣的“糖衣炮彈”,是行賄者攻占收受者心理防線的“另類”突破口,可以發(fā)揮傷人于無形之中的效果。
但是,不論怎么“雅”的賄,也不論擦邊球打得如何巧妙,其賄的本質終究難以遁匿。當“雅賄”成了送禮者打開權力大門、獲取庇護傘的敲門磚時,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卻受到了損失,其“優(yōu)雅”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不雅”的本性。
然而,與其說,有些干部是被“雅賄”的糖衣炮彈打中的,倒不如說,是其自己將自己打倒的,畢竟內因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一些干部在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決心“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到被不正之風侵襲、初次收受“雅賄”,而有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的想法;以至“伸手”成癮,勃發(fā)“既然濕了鞋,不如洗個腳”的念頭;最終,又強烈地升騰起“既然洗了腳,不如洗個澡”之念。其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出了問題,理想滑坡,信念失控,則必然驅使其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如今,“雅賄”之所以還有藏匿、游走的些許空間,是因為認定標準較難制定。但是,“雅賄”制造的腐敗,由于其隱蔽性強,故危害性更大,因此我們更不能放任自流。除了必須加大教育的力度,使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做到慎微、慎初、慎“雅”外,還要出臺相關制度,加大查處的力度,真正令“雅賄”成為過街老鼠。
對領導干部而言,則要擺正工作與生活、愛好與權力的關系,要慎其所好,做到愛物亦應取之有道。也就是說,對屬于自己的有些愛好,不必過于張揚,對雅的東西要“喜”而不“玩”,“愛”而不“溺”,決不能玩物喪志,以防別有用心者由此撬開“門縫”,打開“缺口”。尤其是對于有人送上的“雅賄”,哪怕價值再低再小,領導干部也要敢于拉下臉說“不”——要知道,這并非什么真正的“風雅”之物,而是一枚不知什么時候便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責任編輯:許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