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芳
【摘 要】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歷程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搞好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育問題,也關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因此,語文教學不僅需要解讀文本內(nèi)容,更需要人文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 人文培養(yǎng)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1]語文教育要堅持語言訓練和人文熏陶的統(tǒng)一。小學的學習是一個基礎階段,理應抓住工具不放,通過工具滲透人文性。這是語文教學的“本真”。在師生的共同學習活動中,雙方平等的交流、心靈的對話、思想的交換更是不可或缺的。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在這里就“語文教學應體現(xiàn)人文培養(yǎng)”做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以讀悟情,潛心思考
孔子曾指出要針對時弊提出改革之道,用堯舜的精神來治理天下。就人的個體成長而言,有了人文的加工,才能使人的精神生命得以提升,所以,他強調(diào)以塑造人格為目標的教育??鬃犹岢隽恕叭ⅰ钡牧⒚f,認為人首先要立自己的德,以此來讓生命不朽。人文精神,就是要讓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僅限于文本的解讀,而應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滲入人文教育,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自讀課文,原打算用一個課時結束新課,然而,當我細讀課文時才發(fā)現(xiàn),它有太多的地方吸引著我。文章的內(nèi)容很感人,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我花了三個課時與學生一起進行學習與交流。這篇課文以琳達一家三代人捐贈眼角膜為背景,贊頌其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擯棄了以往的教學步驟。在第一個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沒有進行字詞的練習,而是把大部分時間放在朗讀感悟上,讓學生進行多次朗讀,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敘述文章大概的主題思想,并復述文章的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以前未察覺的漏缺。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不能較好地進行口語表達與交流,從而使得整堂課以靜默岑寂收場。從四年級上期開始,班上的氣氛一直很活躍,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間活動,我班的學生總能以活潑的一面示人。每次上完公開課后,老師們的評價基本是課堂活躍有生氣。然而,這只是對于某些情境而言,在平常的交流與訓練中,我的著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進行朗讀練習與口語交際時,情況很糟糕,完全不如預期所想。
現(xiàn)在的學生對真善美沒有太多理解與體會。在平常的學習交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僅僅是局限于文本的解讀,而未進行心靈的疏通與過濾。對于我班的學生而言,上課僅是為了掌握書本知識,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該從文章中獲得哪些心靈啟迪?;叵胱约涸谏闲W時也是僅限于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根本沒有往深層次進行深掘,老師更是沒有這方面的要求。而現(xiàn)在,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文本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深入地挖掘文章內(nèi)容,并帶上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與對話。但是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收到的成效讓我屢屢受挫。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交流、討論,更不能走出文章本身的限架去進行深入思考。有時我在想,對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提出這種程度的要求,是我高估了他們?還是我的教學方法本身就存在問題?至今,我還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釋,唯有在教學中一步步地探索,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
二、以行標新,自我反省
許多教育名家都曾提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能僅看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更不能以課堂的“熱鬧”程度論成敗,而是要看學生在活躍之余靜心思考的能力有多強。由此看來,我失敗了。雖然與學生的距離拉得很近,學生能夠愉快、熱烈地與老師進行交流、討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亢奮程度偏高。老師未能及時進行深入地點撥與指導,一味地與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氣氛中,從而使得整堂課在自認為的“教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愉快”的假象中喪失了本真,使得整堂課缺失了一些靈動性。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那么,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何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才能使課堂具有生氣?如何滲透德育才能使學生獲得良好地心靈啟迪呢?其實,教師的親身實踐,躬身必行比任何教育方法都有效。
三、以情動人,曉之以理
孩子們都是很感性的,你對他們表現(xiàn)出關愛,他們也會報以真情。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要留心觀察學生的生活情況;既要嚴格要求學生,也要記得蹲下身來與學生傾心交流。要真正做到恩威并施。這不僅是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藝術,也是各任課老師教學工作管理的藝術。
有一次我?guī)Р∩险n,在講基礎訓練時,準備把部分難題的答案寫在黑板上,結果粉筆一根接一根地從我手中滑落,連抬臂的力氣都沒有。學生覺察出了我的異樣,一位同學關切地說了一句:“老師,這些題目我們都會做,你太累了,就別寫了?!甭犃诉@句話后,心底微微一顫。緊接著,其他學生也跟著說:“老師,你別寫了,我們都會做。”聽著他們的話語,心里暖暖的,眼眶濕潤了。平日里,他們都不是省油的燈,每天為了打掃衛(wèi)生、抬飯菜的事情吵個不停;為了一兩句不中聽和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的話吵架斗嘴。為此,我經(jīng)常把這個學期所學的第二組課文內(nèi)容提取出來進行德育,尤其是第八課《將心比心》,還特意布置了小練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希望學生在體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知識與接受德育時都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了整合,課后親身實踐、躬身必行,那么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將人文精神滲入到語文教學中,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書育人,育人是重中之重。學生的行為習慣如何,這從日常的點滴小事中就可以得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花更多心思在教學設計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最緊要的是,除了文本的解讀之外,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與感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