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
【摘 要】在英語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對于多義動作動詞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英語動作動詞有表示“動作或事件的正在進行狀態(tài)”,除了該意義之外,英語動作動詞還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用法或涵義。鑒于此,對于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習得就對英語學習者多方面能力提出了要求。對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習得,通過借助原型效應,為多義動作動詞塑造一個原型范疇,這是該動詞習得的基本方式。而多義動作動詞可以通過隱喻化方式進行習得拓展,進而建構(gòu)對多義動作動詞習得的過程性實質(zhì)。通過對多義動作動詞進行語言學分析以及習得過程分析,有利于掌握多義動作動詞的習得規(guī)律,對掌握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英語學習 多義動作動詞 習得分析
引言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英語的多義動詞是一個學習的難點。不管是國內(nèi)學者還是國外學者對于英語多義動作動詞以及其習得都多有研究,并且就總體而言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國外的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語言現(xiàn)象學家Quirketal以及Smith都對這一研究領(lǐng)域進行了深入地鉆研。英語的語意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語句中的動詞意思的影響,特別是語句中包涵的多義動詞更是會使得句子的意思出現(xiàn)千差萬別的情形。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就總體而言,可以分為知識體以及情景體兩大類。其中,知識體主要是指語句中包括了助動詞加上動詞的曲折形式表達的意義形態(tài),比如be+V-ing表示的進行時態(tài)以及have+ V-ed表示的完成時態(tài);而情景體主要指的是動詞表示的隱含意義。由此可見,深入了解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對于更好地理解英語的語意十分重要。
1.對英語動作動詞多義性的分析
原型范疇理論是以古典范疇理論為基礎的,所謂古典范疇理論是用充分必要條件來進行界定的,范疇間的界限清晰,范疇內(nèi)各成員地位平等。古典范疇理論經(jīng)過不斷地演進和完善,應運而生原型范疇理論。該理論主張,原型是指結(jié)合了成員間最多特征的實例,而范疇則是通過原型進行表征的,原型成員在范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依據(jù)不同的原型相似性,從最典型成員到最邊緣成員,其家族相似性呈現(xiàn)出依次減弱的特征,相互比鄰的兩個范疇間的界定比較模糊,并不是十分清晰。以原型范疇理論為基礎,可以為多義動作動詞的分析提供全新的角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將多義動作動詞看成一個原型范疇,圍繞這一范疇具有多種特性。
首先,范疇中的典型成員就是原型,文中所說的原型成員是指由一系列動態(tài)性、持續(xù)性特征的動詞構(gòu)成的多義動作動詞,表示正在進行的狀態(tài),該用法是最基本、最典型的用法,也是進行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習得過程中較容易學會的用法,是人們對其他用法認知的參照。其次,各范疇成員間具有遞進性,其表達從“正在進行的事件(活動動詞)”到“短期內(nèi)的正在進行狀態(tài)(完成動詞)”到“將要發(fā)生的狀態(tài)(終結(jié)動詞)”再到“最后(狀態(tài)動詞)”,成員的家族相似性隨著各成員同原型成員距離的擴大而減少,其范疇的附屬程度也呈現(xiàn)降低趨勢,進而形成一個逐步推進的連續(xù)性系統(tǒng)。
再次,范疇的結(jié)構(gòu)間特點呈現(xiàn)向心性,即使是最邊緣成員,不管其偏離原型意義“正在進行的事件”有多遠,都始終會同范疇中心點上的部分成員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句式中的應用存在be+V-ing的家族相似性,而其他線索則通過一條暗含的線將其串聯(lián)起來,范疇內(nèi)成員經(jīng)歷了從時間距離向心理距離、感情距離不斷拓展的過程,其向心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習得的穩(wěn)定性。最后,語法范疇具有相對的開放性,它是不斷向外擴展著的,也正基于此,人們可以在使用較少語言規(guī)則的基礎下進行更多的語言意義表述。由此而言,它能夠有效地降低人們的認知負擔,大大提高語言交際效率。
2.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知識體
對于英語多義動作動詞而言,兩大類中的知識體以及情景體中,知識體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大的。按照一般的定義界定,其主要是指語句中包括了助動詞加上和動詞的曲折形式表達的意義形態(tài),可以有be+V-ing表示的進行時態(tài)以及have+ V-ed表示的完成時態(tài),例如It was raining hard yesterday evening等語句。對于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知識體,許多的語言學家也做過大量的研究,一般又可以分為進行時態(tài)以及非進行時態(tài),這兩者的界線就是觀察者對情景的看法的角度不同。當觀察者從外部觀察情景的時候,一般都是傾向把情景看作一體的,這是考慮的就是一般時態(tài);當觀察者從內(nèi)部進行觀察的時候,就會傾向于把情景看做正在持續(xù)的過程,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進行時態(tài)。動詞的進行時態(tài)會導致動詞的多義性,進行時態(tài)一般會涉及到動作的整個過程。當觀察者以內(nèi)部的角度進行觀察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把動詞的范圍擴大化,這個時候動詞就具有了一定的持續(xù)性和過程性。深刻認識英語動作動詞的知識體對于更好的理解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具有重要的作用。
3.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情景體
上文中,筆者已經(jīng)提到了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可以分做兩大類:即知識體與情景體,現(xiàn)著重講述情景體。簡單而言,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情景體指的就是英語動詞所表示的隱含的意思,最突出的就是英語語句中的隱喻的使用。研究英語多義動作動詞隱喻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到18世紀,但是那時還只是單單把隱喻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進行歸類,之后才正式的把有關(guān)隱喻的研究成果歸入認知語言學的范疇,才認同隱喻是一種思維習慣以及認知方式這一說法,認定隱喻的本意就是把一件事情作為理解另一件事的途徑。隱喻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概念進行范疇化,它的主要建立途徑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歷的基本經(jīng)驗。
隱喻即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情景體也經(jīng)歷過一系列的變遷,它最早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動詞,被應用在表示空間的位置移動中,之后才慢慢地發(fā)生了變化進而得以拓展。作為最早的持續(xù)性動詞以表示空間位置移動時,最直接的感知就是處于一個三維空間之中,身處其中對思維現(xiàn)象毫無所覺,因此,這一階段只可以通過空間這一概念來間接進行表征。第二個階段就是作為表示空間距離的動詞,其中兩個重要的節(jié)點就是說話的時間以及說的動作所要發(fā)生的時間,這兩個時間點之間的距離就是學習英語多義動作動詞需要謹慎注意的地方。最后一個發(fā)展階段就是表示心理距離的動詞。心理距離指的就是說話的人以及傾聽的人之間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其差距,代表的就是二者之間的親密程度。如果二者之間的親密度越低,那么相對而言,話語也就會更加委婉和有禮。由此可見,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演變歷程從最開始表示空間位置移動的空間距離到表示所說動作進行的將來狀態(tài)的時間距離再到表示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距離,也就是隱喻的不斷拓展延伸的過程。
4.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全文以原型范疇理論為出發(fā)點,針對性的分析了英語多義動作動詞在語法意義上的多義性,圍繞動作動詞語法意義上的原型范疇,其典型成員是圍繞“正在進行的事件”這一范疇的,通過剖析各個范疇的家族相似性掌握最基本的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習得方式。同時運用隱喻化的方式進行英語多義動作動詞的習得拓展,了解多義動作動詞習得的過程性實質(zhì),并掌握多義動作動詞的習得規(guī)律。多英語多義動作動詞進行分析,有助于認清習得過程背后的規(guī)律,為英語課程的學習與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金英.第三語言習得中的語言遷移[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2]姜孟.概念遷移:語言遷移研究的新進展[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3)
[3]劉思陽.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遷移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J].科技信息.2010(14)
[4]朱效惠,趙忠德.雙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大連外國語學院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04)
[5]任朝華.基本義在多義動詞習得中促進作用的實證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9(02).
[6]Chun DM,Plass JL.Networked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s and Practice.2000
[7]Hohenstein,J,Eisenberg,A,Naigles,L.Is he Floating across or Crossing A float? Cross-Influence of L1and L2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Adults.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