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芳
老師應(yīng)該像爺爺一樣淵博、奶奶一樣慈祥、爸爸一樣寬容、媽媽一樣可親??墒牵械臅r候,我們不妨來做個“差勁”的老師。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他們注意的中心會從父母逐步轉(zhuǎn)向了外界的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嘗試一下。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才干。俗話說:“勤快媽媽懶惰女?!狈催^來說,這個道理也是成立的??墒怯械睦蠋熢诠ぷ髦型鶆儕Z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只要孩子不會做,都由老師一手包辦代替,老師做得辛苦,而孩子的動手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且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強。比如,在午睡起床時,有的老師擔(dān)心孩子不會穿衣服、褲子或穿的時間比較長,怕影響了接下來活動的開展,迫不及待地對每個孩子進行“輔導(dǎo)”,幫著孩子穿衣穿褲。殊不知,忙碌之中老師恰恰錯過了讓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如果在這個時候,老師愿意“懶”一些,孩子就會變得勤快一些,“懶”動手以解放孩子靈巧能干的雙手。
陳鶴琴說:“幫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發(fā)展?!北热?,穿脫衣服,在講清并示范動作要領(lǐng)后,就可以通過訓(xùn)練、比賽,讓孩子自己慢慢練習(xí)、學(xué)會,剛開始時可要求孩子互相幫忙,實在不行老師再去幫忙。再如,幼兒園中添飯、添菜、拿東西等都是由老師來做,其實是把食物等東西放在合適的位置,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來,孩子自己動手往往能有效地增進他們的食欲。老師包辦少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就多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
世界豐富多彩、千奇百怪,因而在孩子的心目中時常會產(chǎn)生無數(shù)個疑問,但是不是每個問題我們都該有問必答呢?其實,有的時候,老師別表現(xiàn)得那么聰明,“一問三不知”也是對孩子提問和思考的一種鼓勵和引導(dǎo)。比如,曾有一位老師在開展語言活動“給媽媽的一把椅子”過程中,孩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姑娘家原來的儲蓄罐被大火燒掉了嗎?”“鐵的東西會被大火燒掉嗎?”這個時候,老師并不急于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說:“關(guān)于這個問題老師也不知道,下次我們一起來做實驗看看結(jié)果到底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孩子們的探索欲望非常強烈,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當老師真的如此“差勁”起來了,家長對于老師的這種“差勁”感到無法理解和接受,認為老師這是不負責(zé)任的表現(xiàn),自己的“小皇帝”“小公主”怎么可以什么事都自己干呢?幸好,僅是少數(shù)人?,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讓孩子自己“走路”的重要性。走在大街上,我們常可以看到孩子摔倒了,母親在一旁說:“自己爬起來!”看來,不僅老師得“差勁”,家長也得“差勁”。
當然,老師、家長的“差勁”應(yīng)是經(jīng)過精心的考慮和設(shè)計的,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努力做到“差”的恰到好處,造就出一個勤孩子、巧孩子,使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zhì)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陸慕中心幼兒園)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