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清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簡單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方面的協(xié)調、高效、快速發(fā)展。所以,學生愿不愿學、會不會學,是課堂高效教學達成的關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促進課堂高效教學的開展。
一、悉心備課,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情境
有人認為,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有很多突發(fā)的情況根本無法事先預知與假設,所以,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既然如此,那么就應該簡化課前備課,甚至不用備課。其實,正是有了課前的深入研究與周全考慮,才有了課堂上對那些“離譜”的突發(fā)情況的靈活應對與機智處理,并加以正確引導,讓其回歸課堂,升華課堂。為此,我經(jīng)常從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情境。比如設計有趣的小游戲,或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提出一個激起思維的數(shù)學問題等方法來教授新課。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用“烏鴉喝水”這個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引入,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從而感知“空間”這個很抽象的概念,體驗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的道理。這樣引入新課,可以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集中注意力學習新課,主動地去探究計算長方體與正方體體積大小的方法,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用熱情去點燃。所以,不管是在開始新授課之前,還是在課中及課后,都免不了要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片斷來給課堂注入活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時,要對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分析,找出分率所對應的單位“1”的量。這時,我便設計了一個小笑話來說明“對應”的含義:“同學們,分率就好像是一個孩子,而它所對應的單位‘1的量就是它的家,同學們可要找好了,千萬別給孩子找錯了家,讓它成了可憐的迷路的孩子喲!”同學們聽后哈哈大笑,既加深了對分率與單位“1”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時,也給課堂營造了輕松快樂的氛圍。
二、用心組織,開展高效的數(shù)學活動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數(shù)學教學離不開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應用體驗。高效的數(shù)學活動,更應該通過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充分體驗來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老師應當隨時提醒自己,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是否給了學生個性張揚的機會?
如我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時,就預先請同學們每人帶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過來。第二天他們帶來了實心的魔方,空心的牙膏盒;大的鞋盒,小的藥盒;高的紙箱,矮的包裝盒……琳瑯滿目,各種各樣。一上課,我就讓同學們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點、線、面進行自主研究。同學們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各自拿出來參與小組內的比較研究。只見他們有的人拆邊,有的人比對,有的人拼裝,有的人記錄……忙得不亦樂乎。一番觀察比較之后,學生們已經(jīng)能夠自己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說得很清楚了。因此,凡是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盡量讓學生思考;能夠讓學生親身觀察的事物,盡量讓學生觀察;能夠讓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盡量讓學生歸納??傊處熤恍柙谡n堂上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一點時間,一個空間,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活動,去解決。這種事半功倍的辦法,也是促進課堂高效教學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同時,老師的積極參與也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適時點撥指導,及時鼓勵表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其實,有時,只需要老師幾句簡單的語言引導。如“大家想知道為什么嗎?”“誰還有不同的意見呢?”“同學們都期待著你呢,大膽地說出來吧!”“你的想法真獨特,老師都沒想到這一步”……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話語,卻使孩子們如沐春風,是課堂上的陽光雨露,能極大地鼓舞孩子們的學習興致,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潛力。
三、耐心反饋,設計高效的練習應用
新課標對學生提出了數(shù)學學習的總體目標: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對數(shù)學基本的概念、定理、性質等能夠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加以靈活運用,能根據(jù)得來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然,這也絕不是要搞“題海戰(zhàn)術”,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情況,應用及練習題要做到少而精,靈活而多變,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能有更深更透的認識與理解。
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時候,在學生掌握了這兩種圖形的表面積計算方法之后,我適時出示一道制作金魚缸的題目:王叔叔要制作一個長2米,寬5分米,高5分米的金魚缸,至少需要購買多少平方米的玻璃?要求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多數(shù)學生都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只求出五個面的面積(上面一個面的面積不算),正確解答。但也有個別學生把六個面的面積全計算進去。在經(jīng)過集體反饋、討論之后,他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緊接著我又出示了一道題:食堂要用鐵皮做煙囪,每節(jié)煙囪長4dm、寬3dm、高1m,做3節(jié)這樣的煙囪,共需多少平方分米鐵皮?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教訓,這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只求長方體的側面積,再乘以3節(jié),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鐵皮。這個問題已經(jīng)難不住大家了,于是,我又將問題加深了一層,請同學們算算如果給這個煙囪的外層刷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一共需要油漆多少千克?這樣連續(xù)練習下來,學生不但對長方體的表面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夠做到根據(jù)生活實際靈活應用知識,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教學,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境來解題,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識不易遷移。因此,我經(jīng)常要求學生在獲取知識后反思學習過程,對思維策略進行回顧,分析其中包含的數(shù)學基本方法,并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更廣泛的數(shù)學思想。其次,是引導學生對解題方法進行反思。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于得出答案,而對自己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卻并不在意,作業(yè)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解題過程單一、解法陳舊、邏輯混亂等現(xiàn)象。所以,引導學生反思解題方法,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往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是所有老師的共同追求,也是所有學生的共同期盼。它不只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希望以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引發(fā)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讓我們帶著理性、帶著思索不斷前進,著力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人人成才。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海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