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對外經貿2014春季形勢分析會專家發(fā)言摘選

2014-07-09 08:44:14隆國強
對外經貿 2014年5期
關鍵詞:烏克蘭貿易俄羅斯

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對外經貿2014春季形勢分析會”于2014年4月12日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面臨的新挑戰(zhàn)與新機遇。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名譽會長沈覺人,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裴長洪,商務部歐亞司司長、原駐俄羅斯經商參處公使銜參贊凌激等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現將部分發(fā)言內容整理刊登如下,供讀者分享。

第一貿易大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隆國強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

經過30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們的外貿發(fā)展確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一方面從規(guī)模上來看,從一個經貿小國變成了經貿大國,從一個依賴初級產品出口的經貿小國,變成了一個主要依靠制成品出口的大國。1985年,我國出口商品中50.5%還是初級產品,現在95%都是制成品,可以說是實現了出口結構大的跨越。

在看到這些數據的同時,我們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還是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盡管有像華為這樣的在全球移動通訊設備市場非常有競爭力的企業(yè),但畢竟是很少??傮w來看,我們的出口主要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從海關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30%是高新技術產品,但是這些高新技術產品在中國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所以我們現在的整個出口如果從技術含量來看,主要還是靠中等技術,所以沒有真正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從全球價值鏈視角來看,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我國的比較優(yōu)勢長期以來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是中等技術含量占了大部分。

服務貿易發(fā)展得也很快,在全球進出口排在第3、第4位,但是逆差越來越大,而且旅游變成了巨額的逆差,好多老百姓出去扛著大包買的都是中國貨。包括我個人出國的時候老是買褲子、買鞋,其實是為貪便宜,不是說我們有錢,恰恰是中國游客沒錢的表現,如果我們有錢,就不會到海外去買生活日用品帶過來。像那些買奢侈品的,必定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恰恰反映老百姓沒錢,老百姓想省錢。所以反過來我們要思考國內的流通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反映我們服務貿易在全球競爭力還是不足的。如果從價值鏈的角度看,商務部多次講我們出口產品在創(chuàng)新方面、在品牌方面、營銷和渠道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距。

從國際上來看,全球經濟處在大調整的時期,從事貿易研究的同志要特別關注,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傳統(tǒng)比較優(yōu)勢正在快速轉換的時期,這個帶來很多新的變化。多年來,我們在全球競爭主要依靠的還是低成本的勞動力。從2003年以后,出口企業(yè)勞動力優(yōu)勢比較快速地在削弱,出口企業(yè)工資上漲速度非??欤詢晌粩档乃俣仍谠鲩L。在當時我們和全球或者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能承受這種上漲,企業(yè)也通過改革、通過壓縮成本來適應勞動成本上漲帶來的挑戰(zhàn)。但是到了某個節(jié)點上以后,首先我們會看到整個國家所謂的拐點,可就業(yè)人口在2012年就達到了頂峰,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還處在高峰期。但同時我們看到勞動力的就業(yè)結構,特別在供給方面的結構變化非???,這跟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2000年我國每年高考招108萬人,現在我們招700萬,每年進入勞動大軍的也是1500萬~1600萬。原來有1300萬~1499萬可以從事藍領工人的工作,現在只剩下一半了。大學生感到找工作難,找到一個體面的、穩(wěn)定的工作很困難,所以大家都說進入了一個“拼爹”的時代。從制造業(yè)來看,企業(yè)招工難,而且工資還在快速增長。

另一個新的變化,因為供給快速減少以后,找工作太容易了,所以勞動力的流失率也很高。據我們調查,有的企業(yè)勞動力流失率一年超過100%,再加上“90后”農民工就業(yè)的壓力和他上一代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勞動條件稍有不如意他就會跳槽。那么帶來的是什么?勞動者的勞動態(tài)度不如從前,勞動技能反而在退步,因為他沒有積累,企業(yè)也不敢培訓,培訓完了就走了。原來靠成本,現在靠升級,升級主要靠勞動力市場的提高,而恰恰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使得出口企業(yè)勞動力素質沒有明顯的改善,在局部還有惡化的傾向,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因為我們的比較優(yōu)勢處在快速轉換的新階段帶來的挑戰(zhàn),這個是需要高度重視的。

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在快速失去的同時,我們還是有很多新的優(yōu)勢在慢慢涌現出來,如國內基礎設施完善的優(yōu)勢,產業(yè)配套的優(yōu)勢,綜合成本比較低的優(yōu)勢等等,還有一部分創(chuàng)新能力在增強,這些新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出來就意味著我們在全球競爭不能再依賴原來靠勞動低成本來推進出口結構方面更多的動作。

20年前,美國工資水平是我們的77倍,歐元區(qū)是87倍,現在變成了11倍,工資成本的差距大大縮小。還有一些原來比我們高很多的地方,像泰國,20年前比我們高5倍,現在比我們還低了,我們比它還高30%。這是我們發(fā)展的成績,但是對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競爭力來說,這個影響就顛倒過來了。菲律賓、印度、印尼20年前都是我們的2~3倍,現在是我們的0.3倍,也就是我們比它高3倍了,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從外部來看,會看到很多新的挑戰(zhàn)。一個就是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全球面臨的外部需求不足,這是兩個層面的,一是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以后,外需總量增長得慢,所以我們的出口在快速回落,在2007年前我們是20%~30%的高速增長,但到現在是7%、8%我們就很滿意了。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因為我們“大”帶來的,我們現在占了全球整個貿易的11%,我們出口2萬多億,再增長10%要2000多億,池子就這么大,你再想快速增長,池子的水容不了。所以這就是貿易大國帶來的新挑戰(zhàn),原來“小”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增長,對全球市場來說它的吸收和容納能力很強,但是現在你增長10%,就意味著全球要增長1%,你要占1%全球的市場,所以相對來說需求也是不足的。如果我們還想保持快速增長的話,就意味著你爭奪別人市場的能力要更強,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第二,我們看到隨著比較優(yōu)勢的變化以后,我們原來比別人便宜的現在不便宜了,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紛紛向東亞學,也走向出口導向的道路,傳統(tǒng)密集型產業(yè)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第三,我們現在講出口結構要升級,這是必由之路,沒的選擇。但是我們要警惕的是我們和發(fā)達國家的矛盾和沖突就會更加激烈。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持續(xù)這么多年,到目前為止來看,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中美貿易結構上是互補性大大超過競爭性。美國對我們出口有順差的部門有農產品、化工產品、交通產品。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它出口的盡管有IT產品,當中國要去出口汽車的時候,當中國要出口飛機大炮的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想當年美國和日本的貿易摩擦,那時候它們在政治關系上還是盟友,但是貿易戰(zhàn)打得不亦樂乎。對中國來說,當我們貿易升級的時候必須要看到可能和這些發(fā)達經濟體在全球市場競爭的矛盾。前些年發(fā)達經濟體說后工業(yè)社會經濟發(fā)展應該是金融化、服務化,覺得制造業(yè)沒那么重要,金融危機以后人家也是痛定思痛,所以出現以挪威為帶領的“再工業(yè)化”,這是中國人翻譯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法國、英國都如此。我參加中英政黨對話,跟英國的執(zhí)政黨和在野黨很多議員和高級官員交流,他們很看好中國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改革帶來的機遇,他認為你的進一步發(fā)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會帶來很大的機會。英國現在的情況也不錯,他們普遍的預測是3%左右,但是所有這些人都懷疑這種復蘇是不是可持續(xù)的,因為它們主要是靠房地產的復蘇,認為只有靠制造業(yè)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才是可持續(xù)的。所以這些發(fā)達國家現在痛定思痛以后,對出口和制造業(yè)的競爭力更加重視,而不是像我們覺得你到了一定程度是靠服務、靠內需、靠消費了,不是這樣。所以在2007年以后,出口在一個國家長期可持續(xù)地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我們還要加深認識。2007年以后為了推進工業(yè)化,我們擴大出口,要出口創(chuàng)匯,當時是很堅定的,但是這些年又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看法,認識這是螺旋式的發(fā)展也是很好的事,但是確實要認識到出口在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意義。

第四,區(qū)域一體化,特別是現在有一個新的特點,就是所謂的矩形區(qū)域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避免被邊緣化。美國人這次出手很快很重,有幾個重大的舉措。我們也有十來個談成的自貿區(qū),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就是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我們跟很多國家談的自貿區(qū),政治上的意義更濃一點,在經濟上的含義還是有限的。

所以中國確實也要構建有經濟意義的大的自由貿易安排,在區(qū)域貿易一體化的進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經濟貿易規(guī)則的重構。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帶領一些部里的年輕專家搞了一本書,叫《金融危機與規(guī)則重構》,我覺得很有前瞻性,美國人推的TTP不僅是構造一個自由貿易安排,在構造的過程中更重要是在引領新一代的經貿規(guī)則,這里有些規(guī)則對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挑戰(zhàn),關于國有企業(yè)、勞動標準等等。當然我們說長期來看,和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中短期來看,還是有挑戰(zhàn)的。所以經貿規(guī)則的重構,我們怎么能夠在這其中有所影響,能夠更多地體現我們的利益,這對我們來說是有更大的挑戰(zhàn)。

除了挑戰(zhàn)以外,說說機遇。我覺得機遇更多的不是規(guī)模擴張的機遇,是出口結構升級的機遇。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規(guī)模的擴大,國內市場的成熟,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帶來很多新的需求,也就是消費結構的升級、生產結構的升級。所以對高端產業(yè)活動和高端生產要素產生更強的吸引力,現在走到全世界各地去人家為什么對你感興趣?一個是看到你這個市場,對全球來看,這么大的經濟體保持7%的增長,很好。當然人家對你好。

另一個是希望你去投資。對外投資當時會給東道國帶來很多好處,所以別人希望你去,但是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危機以后,給我們帶來了在海外通過低成本的并購來獲取技術、獲取研發(fā)能力、獲取品牌、獲取國際銷售渠道的一個捷徑,這是在崛起過程中很重要的機遇。我到歐洲去看吉利在比利時的工廠,如果沒有這場金融危機,這種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買一個高端品牌的汽車制造企業(yè)得花多少錢。所以總的來說金融危機是沖擊,但里面還是含著機遇。這個東西都是兩面的,一方面我們還要講自主創(chuàng)新,推行我們自己的品牌戰(zhàn)略,但是通過并購來獲取技術和品牌、國際銷售渠道,是一條捷徑。

第二,使技術密集產業(yè)逐漸增強國際競爭力,在我們的出口結構里體現出來。貿易結構是由自己的產業(yè)結構和不同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來決定的,如果基礎產業(yè)本身沒有國際競爭力,在貿易環(huán)節(jié)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也是很難發(fā)揮作用的。所以整個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的增強、產業(yè)升級,為出口結構的升級提供了一個基礎。

第三是服務業(yè)發(fā)展有很多機會,其中重要的一個是外包的機遇。當然這里面也有很多挑戰(zhàn),怎么能夠有龍頭企業(yè),能夠拿到國家的訂單,這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不少挑戰(zhàn)的。

再一個很重要的機遇,就是全球對資本品的需求和機遇。一個是新興經濟體總體上還保持在較高的增長速度,這里面是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本身的需求,它會帶來對資本品,比如性價比特別高的發(fā)電設備、水泥廠、運輸設備的需求,這也是這么多年我們看到中國的工程承包快速增長,幾乎沒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原因。第二個是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毫無疑問要完善基礎設施,但是我們看到發(fā)達國家也在大談基礎設施,他原來的基礎設施老化了,所以你今天跟美國人對話、跟英國人對話,他們都在講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但是他們發(fā)愁的是財政沒錢,金融危機以后把財政空間大大地壓縮了。中國恰恰在這20年形成了無論是制造還是工程承包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很強的競爭力,所以全球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對中國來說,對性價比比較好的資本品帶來機遇。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抓住機會向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來提高升級的動力,最后簡單地點一下題。

第一個是著力增強技術與資本密集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個是要加速增強服務業(yè)國際競爭力,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

第三個就是要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的跨國公司,我們現在對外投資前100名里面,90家是國有企業(yè),所以要打造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很重要的就是國有企業(yè)的改革。

第四個是打造引領國際競爭力升級的新平臺。上海自貿區(qū)毫無疑問是一個新的平臺,但是我們還要思考過去30年構造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區(qū),這些平臺怎么適應我們比較優(yōu)勢的變化,去升級它,而不是把它扔到一邊,另起爐灶搞一些新的東西。

第五個是營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外部經貿環(huán)境。如果沒有自身的努力,我們會碰到很多額外的麻煩,這里面的工作要做的就更復雜了。

需求增長與供給改善:中國外貿的重新定位

裴長洪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

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經濟學界對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研究,除了繼續(xù)重視需求方面的問題以外,也把目光轉向供給方向,因為市場一個是需求、一個是供給。需求就是通常講的三大需求,供給是生產要素投入的數量和質量。我們結合這兩方面來審視中國對外貿易未來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201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這樣就更加促使我們考慮中國外貿將來的長期趨勢是什么。首先說外貿功能,經濟學界在外經貿領域探討外貿依存度、出口競爭力、出口品牌這些比較細的問題,但是真正的主流經濟學,包括國家的宏觀管理部門,對外經貿的看法,就是看對整體經濟需求的拉動有多大,重視研究的是外需,這是主流經濟學觀察外經貿部門重視的一個熱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特別是1994年以后外經貿部門快速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較明顯,那時候服務貿易順差基本上很小,而且很多年都是逆差,所以講外需貢獻主要講的是貨物貿易。這種功能也曾經被夸大,2007年前后有很多專家學者講,中國是出口拉動型經濟,主要靠外需,外需作用太大了,現在要依靠內需。其實這種說法不嚴謹、不科學,夸大了外需的作用。中國是一個大經濟體,任何時期主要都是靠內需。1978—2008年,中國外需在整個需求中的比重平均只有15%都不到,高的年份有的時候高過20%,低的年份也就是個位數,其實并不高,跟一些貿易大國如日本特別是德國比較,我們不是特別高。曾經有人把它夸大,我想這種夸大實際上一部分是為了迎合美國人說話,說為什么發(fā)生金融危機,是因為你的出口太多了,最后它變成主要依靠服務業(yè)消費、過度消費、超前消費,最后產品是金融危機,是為了迎合這種說法。因此前幾年夸大了外需的作用,一度對怎樣發(fā)展對外貿易,特別是怎樣提高出口的國際競爭力都是很猶豫。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qū)。

過去的經濟學研究這個問題確實看外經貿部門,關注點是看對需求拉動有多大?,F在我們重新審視這個問題,重新定位。在經濟發(fā)展這樣一個新的階段,不僅要重視需求一面,爭取外需仍然是重要的。但是要重視外經貿部門對供給方面能有什么貢獻,它怎么樣能夠提高整體經濟,包括外經貿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來改善中國潛在的經濟增長。所以這個問題實際上更迫切地提到我們面前。因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到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經濟結構性減速,從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中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一季度總結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時候,提出中國經濟進入“換擋期”,就像開汽車一樣原來是高速,現在換了一個檔了,這個檔比高速要低,叫做“中高速”。

我們經濟發(fā)展進入新的階段,不可能再恢復到過去的高速增長,1978—2008年,我們年均增長速度是9.8%,這兩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基本上定的增長目標都是7.5%,中國經濟從過去9%換擋到7%再到8%這樣一個中高檔的速度上,這是一個最大的背景。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這樣一個外部環(huán)境。原來說2014年全球經濟處于恢復階段,特別是有些發(fā)達國家比較好,但是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下調了2014年的預期,但是有些預期沒有變,比如美國經濟、歐元區(qū)的經濟還是逐漸在向好。但像日本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沒有原來預計得那么樂觀,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因此,我們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不是遇到外需大幅度增長階段,這是外部環(huán)境。但是在這樣一個外部環(huán)境當中,中國的對外貿易盡管在下降,從過去兩位數下降到一位數,但即便是這樣,仍然比世界貿易增長速度要快。因此導致這樣一個結果,我們雖然速度在下降,但是我們的出口貿易在世界市場中的占比始終是提高的。中國出口貿易的世界占比沒有一個曲折,都是一路往上走,即便在2009年中國外貿是負增長的情況下,我們的世界占比還是提高的。這是一個長期趨勢。

預計中國出口世界占比將來大概要和人口的世界占比差不多,大概占到世界20%左右,后來我寫成了文章,發(fā)表在2012年《經濟研究》上。這個研究也做了很多模型,大概到2025年,或者稍晚一點,中國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大概會占到20%左右,這大概是一個長期趨勢。從這個長期趨勢來推測,中國未來對外貿易的增長,應當有一個增長速度的合理區(qū)間。這個提法是受兩個方面的啟發(fā),一個方面是現在講中國經濟增長率,叫經濟增長合理區(qū)間,底線是7.2%,就是保就業(yè);“天花板”是物價上漲,不要突破3.5%,這目前是中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基本的觀察,叫合理區(qū)間。經濟增長有一個合理區(qū)間,外貿增長速度有沒有合理區(qū)間呢?2014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出臺之前,當時提出要略高于GDP,商務部感到壓力很大。這個要求恐怕不是太合理,因為外貿增長和GDP增長沒有邏輯聯系。中國這樣一個大經濟體,在基本增長可以依靠內需的情況下,外貿增長和GDP沒有邏輯聯系,或者說這個邏輯聯系不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貿增長有沒有合理區(qū)間呢?我覺得這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政策要研究的問題?,F在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深入的研究,但如果硬要設一個指標,它只能跟世界貿易比,它有邏輯聯系。因為它跟世界貿易比,基本上是跟整個全球外需掛鉤,這一兩年的情況中國外貿增長速度高于世界貿易4~5個百分點。所以以這個為參考,我們按照國際組織的預測,現在都比較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商品服務增長是4.5%,一般商品貿易增長是4%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貿高4個百分點,也就是7.5%~8%,這個大概是可以有一個邏輯聯系。但是這個說法只是一個假設,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和繼續(xù)研究。我們爭取外需的目標,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兩位數增長,現在是一位數增長。有沒有合理的區(qū)間呢?如果有,怎么研究,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大問題,需要研究這個問題。

從供給面研究,主要講進口貿易和服務貿易。多年來都講要擴大進口貿易,但經濟學的依據是什么呢?當時的依據就是政策需要,因為要減順差。這種減順差就沒有太大依據,它沒有經濟學依據。經濟學的依據是進口貿易是為了改善生產要素結構。因為國內有些生產要素沒有,擴大進口是為了改善。當然政策依據需要的,包括領導人帶著一個采購團到國外去簽的一個大單,這種經濟外交都是需要的,但這都不是基本面。基本面要考慮進口是改善國內生產要素結構和生產要素的質量,來提高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即便要采取激勵政策,也只能是主要這樣考慮,進口什么東西能改善中國的生產要素供給,進口什么東西能提高潛在增長率。

比如初級品我們增長非??欤茉?、石油、鐵礦沙等進口都很大,但是過快不行,因為過快就是刺激國內在這方面盲目消費,就不考慮節(jié)約,本來我們就缺這種自然資源,因為有個國際市場你就拼命進口,國內像對節(jié)能減排、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術就不重視,因為有便宜的國際資源可用。但實際上也不便宜,所以這種增長應該是合理的速度。包括這兩年的糧食進口速度很快,但是也有糧食安全問題。所以這種需要有政策考慮,通過國內的價格政策、關稅政策做一些合理調整。

資本品的進口波動很大,而且基本上趨于下降,因為資本品是改善生產要素最重要的品類。但是究竟應該怎么做,應該優(yōu)化調整結構,特別是鼓勵企業(yè)“走出去”促進這種結構調整。把高耗能、高排放的中間品放到境外去生產,自己生產關鍵零部件產品,這種結構的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也需要企業(yè)“走出去”布置國際化生產網絡來實現。所謂我們要發(fā)展中國跨國公司,現在的功能是到世界拿資源和技術,但是很重要的功能是布置中國自主的國際化網絡,來改善這種中間品貿易的流向。

對于消費品進口當然要考慮,改革開放30多年來它很穩(wěn)定,很多專家說奢侈品貿易很高,但是奢侈品在全球的貿易比重不大,所以降低關稅也好、方便流通也好有一點意義,但是沒有全局性的意義。所以消費品的進口也要著眼于怎么提高人力資本,特別是教育設施、教育教材、體育運動和科研設備。這是進口貿易,在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服務貿易是中國未來的重要增長點,但是服務貿易的功能和發(fā)展思路要進行研究。現在我們服務貿易的比重比較低,說明它增長有空間。再一個是長期逆差,2013年服務貿易逆差預計要突破1100億美元,這個問題很引人關注,說明我們的產品競爭力低。服務貿易逆差來源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旅游,現在已經從讓外國人來游變成中國人出去游,所以它是逆差。這恐怕很難阻擋,說明中國消費能力提高了,這會是一個常態(tài)。吸引外國人來,當然空間還有,不是很大。再一個逆差來源是交通運輸,這是我們一個大的逆差項,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中國有這么大量的貨物要運,但是我們無論從遠洋運輸、海運再到空運,我們的運力不足、競爭力低,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這方面我們長期處于逆差的不合理的狀態(tài),需要提高。還有一個逆差的來源,主要是專利,還有品牌的使用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逆差項。這恐怕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合理的,這就說明中國經濟現在需要有新的生產要素,而服務貿易進口,它恰恰是在彌補中國經濟增長潛在增長率的支撐因素。可能我們的服務貿易長期發(fā)展,要做這樣一個調整,提高國際競爭力不要籠統(tǒng)地提,不要賦予服務貿易去爭取順差這樣一個功能,你讓他在一段時間就是逆差,當然前提是貨物貿易必須是順差,經常項目必須是順差。在這個前提下,允許服務貿易有一段時期保持逆差狀態(tài),對某些部門可以繼續(xù)容忍它的逆差,有些部門需要改變。所以從服務貿易發(fā)展的角度看,提高競爭力不要籠統(tǒng)地提。

從貨物貿易提高國際競爭力要從國際角度入手?,F在我們單單靠人民幣匯率,單單靠外需,這都是沒有希望的?,F在就是這樣一個總量,就這么一池水,你要多出口2000億,人家就很難受,你就得有很強的能力。2014年3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是向下浮動的,有人預測人民幣匯率將來的趨勢改變,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幅度是很有限的。另外一方面,人民幣匯率繼續(xù)貶值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現在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外貿的好處和對整個經濟的壞處,有時候已經是互相替代了。人民幣繼續(xù)貶值后馬上出現國內資產價格下跌,整體經濟要弱化,現在房地產感覺到壓力很大了。再貶值就會出現資本外流,當然我們外匯儲備比較多,還能挺一陣。但是也會造成市場信心不足,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所以現在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無論從市場依據到政策依據,都不太可能。它會貶,但是貶得太多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外貿,特別是貨物貿易出口競爭力就不能主要從這些方面考慮,得改善要素供給。原來的優(yōu)勢弱化了,特別是土地勞動弱化,一個是人力資本新優(yōu)勢要培育,還有產業(yè)配套、市場開放,技術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這都是從供給方面講的。還有營銷學里講的供應鏈,拿到國際商務當中也是很重要的。還有跨境電子商務等一些新興的商業(yè)手段都需要發(fā)展,還有“走出去”、建立國際商務渠道,特別是近幾年內地一些省份已經表現出有承接沿海一部分產業(yè)轉移的能力,而且外貿增長速度在加快,同時規(guī)模也在擴大,這都預示著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來繼續(xù)提高商品出口的競爭力,使商品出口能夠保持增長的合理水平。

烏克蘭形勢發(fā)展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凌激

(商務部歐亞司司長、原駐俄羅斯商務處公使銜參贊)

烏克蘭形勢突變,最近一段時間,并沒有完全地平靜下來,反而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下一步的走勢主要取決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是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地區(qū)的形勢變化,也出現了分離的傾向。第二個是5月烏克蘭要舉行總統(tǒng)大選,大選以后形勢也會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第三個是現在國際調解的過程怎么樣,國際上已經承接了烏克蘭政局調解小組。第四個要看俄羅斯的態(tài)度變化。烏克蘭這個國家到底有多大?不到5000萬人口,將近60萬平方公里,基本上跟法國的體量差不多。

烏克蘭現在的局勢主要牽動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烏克蘭的政局牽動了當前國際大國關系的新格局,從烏克蘭危機到現在,在烏克蘭危機前期大家關注的是烏克蘭國內的形勢變化,到今天關注的是整個國際大的關系,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以及中國。

第二,烏克蘭的形勢變化關系到國際能源市場的動蕩和新格局的調整,因為俄羅斯一直把石油和天然氣作為重要武器,烏克蘭是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國,特別是歐盟也嚴重依賴從俄羅斯的進口,引發(fā)了俄羅斯和歐盟能源的博弈,同時美國也在蠢蠢欲動。

第三,烏克蘭危機進一步發(fā)展,也牽動了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財經市場形勢的變化。最明顯的現象是西方提出要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雖然現在制裁的清單并不具有特別實質性,表面上看對俄羅斯是無關痛癢,幾個官員的限制入境、關閉幾個官員的海外賬戶等,但是下一步制裁會怎么進行,大家都在拭目以待。因為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關系很密切,在俄羅斯股市上的資金70%來自境外投資者,俄羅斯每年大概有近20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這些海外投資基本上是俄羅斯國內能源企業(yè)在海外的離岸中心沉淀的大量資金,一旦俄羅斯和西方在金融領域進行相互制裁,必將造成國際金融市場新一輪的動蕩。如果進一步影響歐洲經濟復蘇和全球動蕩,這將成為影響全局的因素。所以目前烏克蘭局勢之所以被高度關注,是因為其主要牽動財經市場和大國關系。

烏克蘭局勢發(fā)生動蕩以后,中國所采取的立場和做法是:

第一,采取的方針是沉著應對和相對超脫。為什么這么講呢?兩次聯合國投票,一次是安理會的,我國棄權了。第二次是烏克蘭在聯大動議的,議案認為克里米亞公投無效,我國也成功棄權了。兩次棄權,從我們的判斷來看俄羅斯對我國很感謝。俄羅斯感謝我們不反對他們,是因為看到了硬幣的這一面。烏克蘭說我們不支持俄羅斯,是因為看到了硬幣的那一面。我們有自己的考慮,更有我們的難處,因為在烏克蘭危機出現以后,無論大國關系如何進行調整和變化,中小國家又在新一輪的選邊站隊,從聯大投票可以看到支持的150多個,棄權的58個。

第二,要沉著應對?,F在確實是看不準的,這個選擇是對的,因為當局勢還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時候,我們國際上做的政治、經濟的任何舉動,依然是牽動全局的,除了國際政治格局大的牽動以外,還有能源市場。因為我們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能源的升級換代,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變動對我們近期、遠期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俄羅斯和西方相互制裁的話,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時代,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更何況我們還有很多很多自己沒有解決的政治、經濟和周邊的發(fā)展問題,所以我覺得沉著應對確實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個原則是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在整個局勢發(fā)生大的調整和變化時,這個原則是我們的主要選擇。

在烏克蘭動蕩的半年當中,所有國家同烏克蘭的經濟合作、貿易投資等,都出現了下降、放緩甚至暫停現象。我們跟烏克蘭貿易規(guī)模有多大呢?2013年是111億美元,2014年1—2月對烏克蘭貿易下降8%,2月份環(huán)比1月份下降50%,對烏克蘭出口下降62%,從烏克蘭進口下降25.6%。從貿易上看,我國與烏克蘭的貿易下降比較快。下一步恢復性增長的時機目前還不好說,形勢穩(wěn)定以后貿易上會得到恢復。

看一個國家的經貿關系主要看與這個國家的貿易互補性和這個國家對我國經濟的戰(zhàn)略價值。比如說與歐洲、美國,主要是出口拉動我國的就業(yè)、招商引資。對烏克蘭來講,貿易規(guī)模并不是很大,才100億,烏克蘭對我國整個戰(zhàn)略價值來看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我國“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國現在在烏克蘭在建的工程項目和投資項目大概在200億元左右,在當地創(chuàng)造的工程價值已經超過了我國的貿易額;二是烏克蘭是我國引進一些技術非常重要的來源地,包括航天技術、軍事技術。在中國當前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特殊的形勢下,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一是資源,二是技術,我國現在與有技術、有資源的國家都要不遺余力地開展友好合作,這也是我們現在戰(zhàn)略機遇期發(fā)展非常重要的需要。所以烏克蘭對我國的戰(zhàn)略價值主要是技術,不能失去這么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

俄羅斯為什么采取這么果斷的措施把克里米亞——現在媒體上一開始叫吞并,現在有的叫歸并。按照俄羅斯國內法律,克里米亞已經是俄羅斯的領土,俄羅斯目前正承受著巨大國內經濟發(fā)展和國際的壓力。

首先經濟方面的壓力,俄羅斯2013年經濟增長1.3%,2014年如果沒有發(fā)生烏克蘭事件,經濟增長可能能恢復到1.5% ~2%。一季度俄羅斯經濟增長只有1.1%,這個季度增長按年度來講,全年只有0.5% ~0.6%。俄羅斯在經濟增長幾乎停滯狀態(tài)和經濟發(fā)展比較困難的時候,還冒著很大的風險,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把烏克蘭問題按照他的意愿解決,這個也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領土擴張都是在經濟發(fā)展和繁榮時期。

俄聯邦要投放1個億左右的財政資產來改善克里米亞人民的生活,因為克里米亞最低生活保障線比俄羅斯平均水平低兩倍,既然已經成為俄羅斯公民,就必須拉平,俄羅斯要取代烏克蘭對克里米亞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首先這個半島沒水,10%的淡水本地能夠滿足,80%的淡水需要靠烏克蘭大陸輸送。所有的通信線路是跟烏克蘭大陸連在一起的,克里米亞是靠著烏克蘭大陸,跟俄羅斯還有一個海峽。還存在著大量的不穩(wěn)定因素,烏克蘭軍隊還沒有完全撤出,還隨時存在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所以對俄羅斯內部來講承受著很大壓力,俄羅斯現在專門成立一個克里米亞事務部,任命克里米亞的總統(tǒng)代表,而且政府第一次在克里米亞舉行了一次內閣會議,這是第一次在首都以外舉行內閣會議。這些都是宣誓主權的一些做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現在國內政治經濟方面壓力很大。

壓力主要是國際壓力,特別是西方的孤立和制裁。對于俄羅斯來講,因為同時還在加入經合組織,俄羅斯外交總體還是以歐洲、西方發(fā)展為主要關系,所以克里米亞事件以后,俄羅斯無論是西方財團對他的支持也好,還是在國際油價方面,也擔心美國會出手打擊其石油工業(yè),因為在3月份美國曾經拋售過500萬桶石油來觀察俄羅斯的反應,當天國際油價跌了3%左右。下一步美國有沒有可能操控打壓俄羅斯,因為石油是俄羅斯的生命線。另外在金融方面,俄羅斯和西方有著高度的依賴性和關聯性,所以承受的壓力是非常之大的。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也不可能把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作為它的首選利益,下一步局勢相對比較平穩(wěn)過渡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

面對烏克蘭局勢我們的做法應該是,第一,我們要繼續(xù)保持和烏克蘭的友好合作關系,盡管現在從官方來講并沒有完全承認烏克蘭現政權或者是新的臨時過渡政權的合法性,但是我們也沒有說它是非法的,仍要保持工作聯系。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應該積極發(fā)展與烏克蘭的經貿合作關系。

第二,由于烏克蘭局勢導致整個俄羅斯獨聯體,包括中亞地區(qū)的外力效應進一步擴大,從現在局勢來看,白俄羅斯也好、中亞五國也好,包括俄羅斯在內,都出現了貨幣貶值,我國和這些國家貿易發(fā)展都受到一定的沖擊。所以,我國現在可能對這些國家發(fā)展經貿關系要采取新的思路,尋找新的機遇。

第三,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zhàn)略構想,烏克蘭的局勢導致克里米亞地區(qū),特別是黑海航空通道明顯的受阻,這個地方有可能發(fā)生新的軍事對峙,因而黑海航運在2014年2、3月份下降了50%左右。所以這對我國推進“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也造成一些影響。反過來講,有很多原來準備利用黑海貿易通道開展對外貿易的國家,特別像中亞和西亞、南亞內陸國家,有可能更多地利用中國新的亞歐大陸橋開展貨物的轉運和尋找新的出海口。由于烏克蘭局勢牽動全局和對外貿易很多的變化,所以我國要進行冷靜認真分析,目的第一是為了避險,第二是尋找新的機遇。這是一個比較復雜,也是需要進行詳細分析的題目。下一步在策劃和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物流走向等方面,在多邊、雙邊、區(qū)域和機制上要做一些新的策略和新的考慮。

猜你喜歡
烏克蘭貿易俄羅斯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貿易統(tǒng)計
貿易統(tǒng)計
失控的烏克蘭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祁阳县| 鹿泉市| 综艺| 定州市| 同德县| 河南省| 平乡县| 新兴县| 应用必备| 永丰县| 南溪县| 类乌齐县| 孙吴县| 进贤县| 上犹县| 开原市| 扎兰屯市| 兴和县| 喀喇| 绵阳市| 于田县| 柳州市| 武夷山市| 西平县| 井陉县| 察隅县| 新干县| 台中市| 神农架林区| 资兴市| 景东| 铜梁县| 晋城| 永新县| 崇左市| 山阴县| 抚州市| 滨州市| 滕州市| 昌图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