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陳獨秀,作為五四運動的領(lǐng)袖,是時代轉(zhuǎn)型的代表人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是當時思想界堪稱獨一無二的思想領(lǐng)袖;作為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是黨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作為社會工作者,在思想學術(shù)界影響最大的就是他于1915年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陳獨秀的“新青年精神”不僅滋養(yǎng)了二十世紀青年的茁壯成長,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引領(lǐng)功能依然強大。
[關(guān)鍵詞]陳獨秀;新青年;知識分子
[中圖分類號]K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1 — 0038 — 02
①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3頁。
②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0頁。
③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頁。
④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頁。
⑤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4頁。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
[作者簡介]馮笑(1977—)女,陜西咸陽人。在讀博士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陳獨秀與新青年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救亡圖存”的中心議題激發(fā)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此不懈努力,然而鮮有成果。面對帝國主義瓜分和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下國難當頭、民心渙散的國情,陳獨秀提出通過辦雜志的辦法啟發(fā)民智進而提高全民思想素質(zhì)。在“要救亡首先要啟蒙”思想指導下,開始了他的辦報生涯,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他于1915年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啟蒙運動。他將新文化運動的重心定位在青年群體,同時給出新青年何以成為新青年的標準并對新青年殷切寄語。
(一)新舊青年之區(qū)別
“新青年”是相對“舊青年”而言,“新青年” 的提出實則是對“舊青年”的摒棄和否定。陳獨秀在《新青年》一文中明確提出新舊青年劃分標準:“自年齡言之,新舊青年固無以異;然生理上,心理上,新青年與舊青年,固有絕對之鴻溝,是不可不指其大別,以促吾青年之警覺,慎勿以年齡在青年時代,遂妄自以取得青年之資格也?!雹?此標準旨在提醒青年一代必須有別于舊式青年,否則掛青年之名,無青年之實,只能繼續(xù)停留在散發(fā)著陳腐氣息的舊青年之列。
(二)新青年六條標準
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一卷第一期發(fā)刊詞《敬告青年》里為新青年的“新”定出了六條標準:(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5)實利的而非虛文的;(6)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順應民主和科學的時代潮流、立足社會實踐,亟盼青年一代在新時代標準前勇敢地做出抉擇,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中,充當社會改造的主力軍。
(三)陳獨秀對新青年寄望
1. 談新青年于社會之作用
陳獨秀如是談青年之于社會:“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死;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②
2.對新青年的“兩點忠告”:第一當明人生歸宿問題。第二當明人生幸福問題
“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當然之天則?!雹坳惇毿銖娜诵缘慕嵌汝U釋了人追求幸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是人趨利避害的天性使然。所以追求幸福當無可指責。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人的“幸福觀”是否正確,對人生歸宿、價值、目標定位是否科學。
人生幸福五觀。陳獨秀關(guān)于青年幸福問題,提煉了五種觀念:“一曰畢生幸福悉于青年時代造其因;二曰幸福內(nèi)容以強健之身體、正當之職業(yè)稱實之名譽為最要,而發(fā)財不與焉;三曰不以個人幸福損害國家社會;四曰自身幸福,應以自力造之,不可依賴他人;五曰不以現(xiàn)在暫時之幸福,易將來永久之痛苦。”④引導新青年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
做官發(fā)財與幸福的關(guān)系?!俺錆M吾人之神經(jīng),填塞吾人之骨髓,……皆各有‘做官發(fā)財四大字。做官以張其威,發(fā)財以逞其欲。一若做官發(fā)財為人生唯一之目的?!雹荨惇毿阃闯鈱⒆龉侔l(fā)財作為人生目標的腐朽觀念,詳盡解釋幸福之真旨:“金錢雖有萬能之現(xiàn)象,而幸福與財富,絕不可視為一物也明矣。幸福之為物,既必準快樂與痛苦以為度,又必兼?zhèn)€人與社會以為量。以個人發(fā)財主義為幸福主義者,是不知幸福為何物也?!?①
人生真義?!叭松谑溃烤篂榈纳趺??究竟應該怎樣?這兩句話實在難得回答的很,我們?nèi)舨荒芑卮疬@兩句話,糊糊涂涂過了一生,豈不是太無意識嗎?”②陳獨秀認為,人生真義在于,創(chuàng)造幸福,為自己、為他人、為后人。唯此,人不枉此生,個人價值實現(xiàn)致盡,社會受益無窮,從而社會得以不斷延續(xù),人類永續(xù)。
二、“新青年精神”的科學內(nèi)涵
(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識
青年之所以為青年,就是因為處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的階段。青年較于少年,少了一份怯懦,多了一份成熟;青年較于中老年,少了一份沉暮,多了一份陽剛。青年恰如太陽升起,即將普照大地。要實現(xiàn)青年的使命,必須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和魄力。陳獨秀認為,這樣的膽識的培養(yǎng),首先源于優(yōu)良的身體素質(zhì),若為病夫,何以不怕虎?所以陳獨秀大力提倡通過鍛煉身體來強健體魄。身體素能具備后,方可談“大無畏”精神。
(二)個人與社會相統(tǒng)一的辯證思維
“內(nèi)圖個性之發(fā)展,外圖貢獻于基群?!雹鄞四岁惇毿汴P(guān)于個人與社會辯證關(guān)系的經(jīng)典概括。
個人發(fā)展,既是個人自身生存的主體需求,也是社會進步與否的重要標志。自古至今,從未有個人未發(fā)展而社會發(fā)展之狀況;凡社會取得較大進步之時代,必然是啟于個人之思想啟蒙,后群體之覺醒,最后全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之變化。所以,陳獨秀不斷提醒新青年,切勿把個人發(fā)展僅僅當作個人或家庭的私事,個人之強身健體、力圖革新無不與社會相關(guān);定要將個人放在社會中來看待、來定義,個人才成為有意義的人。
(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勇于擔當?shù)氖姑?/p>
五四,我們看到一批以天下為己任、胸懷民族和國家、竭力拼搏、奮勇前進的新知識分子全面涌現(xiàn)。陳獨秀是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他創(chuàng)辦《新青年》旨在驚醒青年一代,使其逐步走向自覺,勇?lián)鷼v史重任,最終不辱使命。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是陳獨秀“新青年”精神的內(nèi)核。
三、“新青年精神”的當代價值
(一)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現(xiàn)狀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竟全方位缺失。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景象,與知識分子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態(tài)密不可分。
1.國內(nèi)市場化和國際全球化的沖擊。
市場經(jīng)濟和經(jīng)濟全球化已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我國在這一輪時代變革過程中受益頗多。然而,令人遺憾的發(fā)現(xiàn)是,我們陷入到知識分子缺失的尷尬境地。這與國內(nèi)市場化和國際全球化無不相關(guān)。市場經(jīng)濟主導下,“效率”成為我們這一時代的符號,“金錢”成為很多人追逐的首要目標,甚至成為衡量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這些直接導致知識分子背離原宗旨意義上的知識分子,而蛻變?yōu)椤笆浪椎娜恕?,放棄對崇高事業(yè)追逐的執(zhí)著,成為拜物教主義。
2.“官本位”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蝕。
“學而優(yōu)則仕”。做官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首選。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浩浩蕩蕩的知識分子隊伍趨之若鶩奔赴官場是中國社會特有的一道風景線,崇拜權(quán)力也成為當代中國社會和國民的心理常態(tài)。物欲和權(quán)欲充斥社會,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從何而來?
3.文化多樣性的挑戰(zhàn)。
中國社會已步入文化多元的時代,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現(xiàn)代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顯文化與潛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等多種相對范疇的文化元素同時存在。中國當代知識分子面臨的一個艱難處境是大眾文化、流行文化的崛起。流行文化的快速崛起是中國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文化發(fā)展的必然,它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吸引大眾的眼球、改變大眾的思維,進而一定程度上拒斥了主流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知識分子被邊緣化。
4.社會價值的不良導向。
中國已步入前所未有的進步和開放時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在當代中國并存,其中不乏錯誤的、腐朽的價值取向,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在整個社會形成良性價值導向居于主導地位是知識分子能夠堅守心靈凈土的關(guān)鍵因素。物質(zhì)財富和享樂固然重要,但自古知識分子群體更珍視的是精神財富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若后者能得以實現(xiàn),即可拋卻前者,然如若做出這樣的抉擇和犧牲卻不能得到整個社會的正確評價和充分肯定,恐怕少有知識分子能夠繼續(xù)堅持,最終墮落于污濁泥淖之中而難以自拔。所以,從官本位和商本位回歸學本位、人本位,在社會中培養(yǎng)善待杰出人物的習慣,營造崇尚真善美的氛圍,構(gòu)建適應具有崇高人格之真知識分子生存的社會機制迫在眉睫。
(二)啟航“新青年精神” 引領(lǐng)當代知識分子
五四時代已遠去,然五四精神依在。精神是一定要傳承的,只有傳承,精神的生命才得以延續(xù)?!靶虑嗄昃瘛碑a(chǎn)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有其特定的歷史內(nèi)涵和價值,而更為廣泛的意義是其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縱軸上永恒的光芒照射作用,當代中國,亦需要“新青年精神”的照耀與引領(lǐng)。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學歷水平越來越高,擁有知識的人也與日俱增。但令人惋惜和心痛的是廣泛的人格缺失。人格,可謂知識分子的生命。然今日之中國竟有大量無人格無尊嚴之假知識分子。回顧歷史,有時是必然的,在那里我們或許可以找回遺失的心靈。林賢治稱五四為“沒有學者的時代”。原本可以潛心做學問的學者,放棄了這一權(quán)利,充當了社會革命者的角色,他們深明學術(shù)的重要性,但他們把人的價值看作是終極價值,學術(shù)也只是實現(xiàn)人的價值的工具而已。今日之中國,則有太多知識分子顛倒了這一關(guān)系,他們只是做學問,卻忘了做學問是為什么。用“新青年精神”重塑當代知識分子、重樹尊嚴與人格、回歸本我是知識分子群體的應然選擇。
〔參 考 文 獻〕
〔1〕 胡明,編選.陳獨秀選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 張爽.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中國知識分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3.
〔3〕 林賢治.五四之魂: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馬勇.“新知識”背后:近代中國讀書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張 港〕
①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頁。
②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62頁。
③ 胡明 編選《陳獨秀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