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君
摘 要:從吃透課標、選擇教法兩方面談了如何提高中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主要由教材、教師、學生三部分構成。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通過課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一堂課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標準選擇教材內容,通過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教學,創(chuàng)造最佳課堂教學效果。
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和做法。
一、吃透課程標準,拋開“本本主義”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南,是行動的綱領。有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忽視課標的存在。在教學中憑借自己的經驗和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教學,任意地拓展和漫無目的地延伸,浪費了學生許多寶貴的時間,做了很多的無用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課標與課本的關系。
課程標準中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分成了不同的層次,我們首先要清楚哪些知識掌握到哪種程度,也就是說要先定好預設,不能隨意增加難度。其次,教材只是完成教學的輔助材料,在教學中我們只要吃透了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時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課本來進行,可以使用其他教學資源,甚至拋開課本。教師不但是教材的實行者,同時也是教材的修訂者和研究者,不要犯以課本為本的“本本主義”。
二、選擇合適教法,提高課堂效率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可能對某一些學生起到較成功的作用,而在其他學生身上,成功率可能較低,因為學生中存在一些個別差異,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廣泛地使用教學方法,不斷改變學生的智能活動重點,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智力發(fā)展最活躍的時間段。多元智能課堂不同于普通的課堂,在選擇運用教學方法時,還要注意很多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以發(fā)展學生的智能為出發(fā)點,突出教學的發(fā)展性
在強調發(fā)展學生智能的同時,相應的把教學的發(fā)展
功能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把發(fā)展學生智能當作教學方法
的出發(fā)點和歸宿。20世紀5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些專門用于發(fā)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如,塔巴的歸納思維教學法,它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為出發(fā)點的。另外,還有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創(chuàng)造教育的教學法、富蘭克爾的發(fā)展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我們的實踐研究中,每節(jié)課都強調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能特點,力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智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過程,我們一定要分
清主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只是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備課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多強調“怎么學”而不是“怎么教”。
3.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因“智”施教
世界是一個有差異的世界,學生也是如此,不同的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智力因素、性格、品質都存在著不同,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學生。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存在差異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正視學生差異的存在,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學要求不
同,提問的難易不同,作業(yè)的要求不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如果教師不能做到這一點,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就會存在優(yōu)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不能夠進一步培優(yōu),對差生來說會因為要求高而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不利于學困生的轉化。
除了要吃透課程標準,選擇合適的教法,課堂評價也尤為重要。選擇合適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課堂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語言評價,通過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文字評價,通過印發(fā)學生課堂評價表,根據具體的表格和數據來評價學生;獎勵評價,給積極發(fā)言的學生或課堂表現良好的學生發(fā)放自己制作的小紀念品等??傊n堂評價切忌單一,要多元化。不同的課堂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使學生每天都很期待我們的課堂,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滿城縣要莊中學)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