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偉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最為基礎的內(nèi)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及綜合性課程……”它明確了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停留在理解文章大意,或者孤立地進行字詞句的訓練上,而應深入語言文字本身,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本文就本人的教學實踐來探討基于語用的小學閱讀教學。
一、善于抓住言語生命
小學生言語能力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較為緩慢。而閱讀教學為小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很好的平臺,通過典型閱讀來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在課堂這一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能切身感受到語言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并將閱讀文字轉(zhuǎn)化為語言的形式,進而充分融入閱讀教學中。如,《去年的樹》一文,主要講的是一棵樹與一只鳥是好朋友,由于砍伐樹木的工人將樹無情地砍倒了,小鳥到處尋找,跑遍了山谷才知道小樹在哪,此時砍伐樹木的工人才發(fā)現(xiàn)樹與鳥的友情。文章的開頭有“天天”這個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該詞,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寫作或者言語中巧妙使用。下面是教學片斷:
師:(引領學生朗誦課文)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
生:(齊聲讀)天天給樹唱歌。
師:樹呢?
生:天天聽著鳥兒唱。
師:那大家通過兩個“天天”,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1:小鳥和樹的感情非常好。
生2:小鳥和樹是很好的朋友。
師:那大家能不能用個詞來表達鳥和樹之間的感情呢?什么詞和“非常好”的意思相近?
生1:真摯。
生2:深厚。
師:對,“深厚”能夠形容鳥與樹之間的感情。(板書:深厚)那大家就帶著這份感情把余下的課文朗誦。
生:(齊聲讀)日子一天天過去……
二、關注文本中特殊的表達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如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掌握重點語句結構,將蘊含深意的語言挖掘出來,如問句、感嘆句及反問句等;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標點符號的運用,如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等。如《狼和小羊》一文主要講的是狼和小羊在小溪邊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借口,不讓小羊喝水。其寓意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一些壞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找借口;在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下,有實力才能夠生存;同時,也說明規(guī)則是強者來制定的,所謂“弱國無外交”正是這個道理。在該篇文章中,狼和小羊有好幾段對話。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
師:小時候大家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那誰能告訴我:狼是怎樣的動物呢?(板書:狼)那羊是怎樣的動物呢?(板書:羊)大家能不能找一個詞來形容呢?
生1:狼兇狠,羊乖巧。
生2:狼殘忍,羊柔弱。
師:對,大家都很聰明(板書:兇惡、溫和)。那大家試著用這樣的語氣(兇惡、溫和)來朗讀狼和小羊以下的三組對話。(出示)
第一次:“你把我喝的水 了!你 ;
第二次:“去年你 罵我, ?”;
第三次:“罵我的 ,反正都一樣!”
(學生分角色朗讀)
師:那誰能填填上述的題目?
生:(板書)弄臟、安的什么心、經(jīng)常在背地里、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三、強化情辭融合訓練
課堂教學強調(diào)形式的多樣化,要將枯燥的課文轉(zhuǎn)換為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將課文理解與情感體會融合在一起,加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教師應緊緊圍繞語言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訓練,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及體會語言的魅力,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還是以《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
師:學完這篇課文,大家覺得鳥兒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在哪兒呢?
生:(小組討論)鳥兒和樹木的友情。
師:那大家現(xiàn)在最想對誰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以各種角色多向?qū)υ?,拓展學生思維)那以“ 我想對你說”為題,大家把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教師布置的這一任務對小學生來說,似乎有一定的難度,但經(jīng)過適當點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基本能夠完成。通過學生的寫作,教師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內(nèi)容空洞、形式簡單等。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針對小學生特點,可對鳥對樹的感情編寫成歌曲,贊揚鳥兒的行動,將鳥作為榜樣,樹立守信用及重友情的精神。
總而言之,新課改理念下,閱讀教學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教材進行鉆研,把握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成長。
(責編 韋 雄)